2021中国新时代公益先锋书画人物百杰之一妙如
湘女有情,湘女有才——妙如画家的公益情
作者:颜芷琪
无论在哪里都能见到她拿着笔做公益活动的身影,或是在北京、或是在广州、或是在郑州、亦或是在玉树,踏遍河山万里,从天光乍破,到月落梢头。一腔爱,一杆笔,一生公益之旅,万里归来颜愈少。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是青海省有历史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数万玉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地震,在玉树狠狠划了一道伤口。
一听到这个消息,妙如画家心急如焚,断裂的道路、倒塌的房屋、哭泣的孩童,一幕幕、一帧帧在脑海里不断重现,夜不能寐。一定要做些什么!心底传来一个愈来愈清晰的声音。于是妙如画家毅然决然投入玉树的公益活动之中,执笔作画,将妙作拍卖,再将拍得的款项全部捐给灾区,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孩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光。妙如画家坚定信念,开始肩负起十五个孩子的资助重任,从一而终,从未言弃。因为她相信,种下的因会结出善的果,她的小小善举可能会改变孩子们的一生,帮助他们走出家园被毁的心理阴影。她不求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她,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将这份爱带着温度永远传承下去。
传承,是个多么温暖而又永恒的词语,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传递,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当初,妙如画家踏上公益之旅,也源自于对父母善意的传承。
妙如画家生于杏林之家,父母都是医生,拥有一颗怜悯之心,热心帮助他人不计报酬,不分贵贱,很多时候帮别人看病却不收钱。妙如画家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母一起帮助周边的邻居。这种传承早已渗入骨髓里,融入血液中。长大后,便率然踏上了公益之旅。做一次公益容易,但若一直坚持不停歇,便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妙如画家早已将公益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一旦停下公益的步伐,便会觉得心中空落落的,仿佛缺了什么东西。
公益之旅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有困难、有无能为力也有感动、有温情。妙如画家永远忘不了前一天才筹到善款满心期待手术,却在第二天陡然离世的白血病人;也忘不了为贫困儿童带去新课桌时,孩子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还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同伴们,以及那些与他们一样,在不同地方发光发热的公益人。他们活跃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心相通,爱相同,付出相同的人一定会走到一起。与公益人站在一起,才发现自己做的真是太少了。为了鼓励与自己一样默默奉献的公益人,妙如画家无偿捐献自己的画作,作为公益活动表彰大会的礼物。为了按时完成大量的画作,妙如画家处于一种近乎忘我的状态,废寝忘食。她在画室呆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夕阳西下,日光褪去,才惊觉白天又过去了。一日只睡3、4个小时已是常态,每当她想起同伴们收到画作时的笑容,睡意便自然消失了,便又有了继续画下去的动力。
我不免又想起第一次见到妙如画家的情形。初见妙如画家是在冬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进门,便看见妙如画家正一手执笔,一手端墨,身体微倾,专注地盯着桌案上的观音画像,为其着色。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她的画室,洒在桌上、洒在画上、洒在她的身上,一方小小的天地,都笼罩在一层朦胧的金纱之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我在旁边站了许久,妙如画家才注意到我的到来。
早闻妙如画家是通过她的佛画,我曾有幸在报纸上见过她的佛,她笔下的佛端庄、包容,眼里流淌的满是对众生的慈爱。而今有幸于画室之中,仔细观摩,细细品赏。站于画前,躁动的心都渐渐平静了下来,远离俗世纷争,隔着画便能感觉到妙如画家内心的祥和。
不只是佛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大类,妙如画家也多有涉猎。一个个生灵在画纸上跳跃,一幕幕风光在眼前重现,这是妙如画家对生命的感悟与尊重。与人善,执笔踏入公益的道路,永不停歇,以微薄之力坚守这份力量。妙如画家功德无量,与她相识倍感荣幸,她也是我在公益道路上学习的好榜样。
现代青年画家妙如,名张丽君,字无心。出生地湖南邵阳,师从倪继周。现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被中国书画院特授予最年轻的“功勋艺术家”称号,中国国礼策划研究院院士,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研修院硕士。她博采西藏唐卡的色彩与敦煌壁画风格,融汇贯通,遂自成一派,成为色彩丰富独具特点的绘画艺术。妙如的作品被海内外人士、书院、慈善机构、寺庙、爱好书画人士收藏。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书画展中在香港、澳门、韩国、日本等多次展岀,《硕果》、《秋韵》等荣获全国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