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乱的中国农业,电商如何聚沙成塔?

导语:在中国做农业,尤其是做农产品电商,小散乱的产业格局是避不开的现状和难题,也让不少涉足农产品电商的政府和企业深感无力,事实上,资源整合得当,产业链定位清楚的话,散乱的区域农业未尝不能聚沙成塔,形成规模聚集。

中国农业三大小散乱

首先,经营主体小而散。虽然政府已经出台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农业规模化进程正在加速,但是,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主体仍然是我国农业的主流经营主体。经营主体的小而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商规模化扩张。一方面,单一或几个供应商无法满足电商需求的规模化产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分散的供应商也会造成产品标准化难题。

田园牧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寻找真正高质量的有机产品供应商成为限制其发展的要害,为了寻找更好的货源,配送半径就必须加大,继而造成了搞大50%的损耗,远远高于生鲜配送的平均损耗。

其次,产品品种散乱,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农产品特产多,品种多,一个村都可以有数个特产品种。传统渠道下,尤其是零售渠道,农产品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好与不好,只要不是安全问题,基本没有售后一说,也不会造成大面积的销售影响。但是,电商平台下,品种散乱,质量参差不齐将直接造成消费者不满和负面评价,不但会影响后续购买,更增加了售后压力。

另一方面,散乱的品种难以形成规模销售,无法挖掘更多的市场凝聚力。浙江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比如甲鱼,属于地方有优势,大众消费有基础的产品,当地农业部门也希望能做出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但关键问题是,不同区域的品种不同,甚至临近的村所养的品种都不一样,无法形成统一品牌。

第三,品牌小散乱。农产品无品牌、小品牌现象普遍,甚至可以说,农业是最后一块品牌处女地,大量产品以无包装无品牌的“裸奔”为主,小品牌走不出区域,数得上的几个区域特产品牌,如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等陷入假冒伪劣的品牌乱象。

线下农产品的特点,线上也摆脱不掉,那就是低值易损难包装和高度均质难差异,对于农产品电商来说,低值易损难包装的直接结果就是物流和损耗,高度均质难差异的结果就是产品同质化,以及假冒伪劣。有机红薯和普通红薯从外观上能看出差别吗?褚橙和普通冰糖橙只看外观也是一样一样的。最终消费者用什么来选择,一是口碑,二是品牌,而口碑最后也将转化为品牌。

所以,品牌小散乱又将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价格成为更重要的指标,以至于很多农产品电商面临不促不卖的尴尬境地,利润无法保障。

很多企业,尤其是跨界企业,满怀对农产品电商的憧憬而来,却深陷农业“小散乱”困境进退两难。很多分析认为,从农村出来的传统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更能处理好农村农民的问题,并非没有道理。

两条通往产业整合之路

面对“小散乱”的现实,做好农产品电商主要有两条路。

第一,重资产自建产业链。自建的优势无需多言,对于农产品来说,无论是产品还是物流,把控在自己手里,质量、安全,损耗,配送速度等等都容易控制。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钱。

农业无疑是个重资产的行业,中粮全产业链做了多年,效果平平;联想佳沃已经投资十几亿,尚未传来盈利消息;更有不少电商企业因此造成资金链断裂。

西米凭借对办公室的白领中爱吃零售的女孩子的精准市场定位,曾经在京城风光一时。然而,随着销售规模扩大,产业链的问题日益成为瓶颈,原料的采购能力、仓储能力、配送能力都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西米选择了自建仓储和物流,同时按O2O模式建起了线下店,还为丰富品种而加入生鲜品类,这些抉择迅速让西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没有风投跟进的情况下悲怆倒下。

京东早年曾经也玩“重资产”模式,把筹来的钱投入到仓储物流,现在,京东先进的物流体系恰恰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从这一点来说,自建物流并非不可取。然而,必须注意到,京东是用风投们的钱,而自建物流的成功又称为京东模式吸引投资的新优势。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靠企业现金流布局全产业链,很容易死在黎明前。

第二,整合资源,区域聚集。换个角度来看,中国农业的小散乱又是相对的,由于农产品存在极强的地域特性,农业资源在一个地区又是相对集中的,最为突出的就是地域特产、地标产品。以特产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能够让区域电商快速启动,很多县域电商都是在整合资源下获得突破的。

1,产销分离,农民还做农民的事。阿里的农村电商,让农民在田间地头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卖给消费者,这种模式看起来很美,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农产品收获期是集中的、大批量的,而电商消费是分散的、持续的,每一份订单都由农民打包发货也是不现实的。

遂昌让农民还做农民的事,不管是种养殖还是特产加工,由合作社把控质量,统一收取并转由电商平台销售,农民只需记录自己供应的数量即可。比如,当地特产的青糕,合作社统一采购糯米、艾草、猪油原材料,统一磨粉处理,青糕蒸好后,有合作社统一杀菌和真空包装,印上日期和商标。只有“蒸糕”这个需要手工和原生态的环节,合作社交给村里各家农户来完成。销售也有合作社统一负责,社里记下每家农户蒸制青糕的数量,到了年底统一结算。

这样“集中-分散-集中”的方式,将分散的小农户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监督成为了集中的生产者,既保证青糕的原滋原味,又保障了安全和质量,也保障了货源充足,让农民做农民的事。

2,统筹中小卖家,形成规模聚集力。一方面,传统企业触电,产品不是问题,但在电商运营上却是短板,而且目前电商平台多,一两家旗舰店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就像传统渠道需要大量经销商一样,农业电商也需要大量卖家为企业分销。另一方面,一些初创业的小卖家自身实力薄弱,通过政府或协会牵头,让小卖家之间整合资源,提高实力,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生存和竞争条件,尤其对于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初期,对于保护中小卖家,扩大当地农产品电商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遂昌网店协会会员黄彤富,2012 年开始开淘宝网店,销售遂昌土特产。由于是新起步的小卖家,资金、人员紧张,在协会帮助下,黄彤富和另外三个卖家结成了“网店联合体”,几家淘宝店合租同一套办公室,共同办公,还实行了职责分工,黄彤富负责产品筛选,其他两人则分别负责客服和运营。几个初创的小网商实现了资源整合、抱团发展。

现在,很多农产品电商的卖家只管上架铺货,做好最前端的销售工作,甚至连包装发货都不用管,功能聚焦,定位清晰,厂商也能够节省资源。

3,统筹相关服务体系。除了产品供应商、卖家、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农产品电商还需要很多相关服务体系,如物流、包装、美工、运营等等。当区域农产品电商形成一定聚合力,这些服务体系有了一定规模的市场支撑,就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与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相互促进。

沙集家具电商是由草根崛起,通过快速复制升级,形成了区域家具电商集中,在沙集家具电商兴起之后,相关服务商业开始快速崛起,以前道路两侧基本上都是组合家具网店运营商,现在物流配送、原材料供应等专业服务商占到了一半以上。

高碑店电商兴起后,当地出现了几十家专门从事网货拍摄的工作室,同时还在北京等地建立了仓储体系。

4,产品聚焦,区域优势主导。农产品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地域资源,一方水土一方人,只有这里长出来的,才是地道特产。但是,前文我们也提到过,农产品特产多,品类杂,一个地区往往具有多个优势特产品类,这就需要当地协会或政府主导下,进行优势品类整合,聚集资源,集中突破,而后再逐渐丰富品类。

成县先以核桃打通农产品电商之路,以成县核桃作为爆品,不但打出了成县核桃的知名度,同时以此建立了成县电商协会,与电商平台合作,逐步完善了成县农产品电商产业链,在此基础上逐步带入草莓、李子等当地其他农产品,实现品类扩张。遂昌农产品电商从零食坚果而起,逐步扩展到粮油干货、茶叶冲饮、水果生鲜等,并随着行业发展,进入生鲜主导时期。

5,整合旅游资源,特产独有优势。据统计,土特产网购消费群体主要来自三类用户群:本地居民、旅居在外的本地人,以及曾经到过该地的游客。在本地居民和在外本地人的数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扩大游客消费群体成为特产的最大增长点。

平谷大桃不仅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还受到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欢迎,每年的大型桃花节,各种采摘旅游活动都为其带来了强大的传播力和有效的产品体验,尝过平谷大桃的鲜美,也就容易形成回头客。

农产品电商与旅游业结合,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体验电商购买服务,形成首单购买,之后就能够逐步培养消费习惯,甚至更进一步的口碑传播。

《神农岛》特约专家稿件,独家首发,原创不易,欢迎分享,转载或摘录请注明作者:娄向鹏,来源:神农岛,ID:sndfl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