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三子朱棡封为晋王 分藩太原

王继祖 新京融媒

明王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大举封藩,其中三个“龙子”封在山西,建有三个王府,分别是太原晋王府、长治沈王府、大同代王府

上期介绍了朱元璋的21子沈王朱模,这次介绍朱元璋的3子晋王。

太原被誉为“锦绣太原城”,源之于明代拓建后的太原府城。明太原城的拓建者永平侯谢成,是朱元璋的老乡兼同事、忠臣兼勋臣、莫逆兼亲家的死党。

洪武三年(1370),朱明王朝百业待举。朱元璋将国之安危放在首位,对成人的十位皇子大举封藩,以求屏卫国家,防止外患。同时也与开国功臣们进行政治联姻,加强统治集团的团结。在这两项巩固国本的政治举措中,皇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藩地晋省会城太原府,娉纳功臣谢成之女为妻。为皇子晋王将来行住的安稳,朱元璋钦命谢成为之打造晋王府邸。

洪武四年初,谢成领旨来太原,目睹环周十里之太原城,官衙、寺庙、商市、街坊充斥,城垣颓败,街窄路狭,难选造府之地,遂出城厢,另选佳壤。最初选准于汾河之西,故太原城旧址。然而,天公不作美,虽“木架已具”,却被“一夕大风”吹得架崩梁落。谢成惊惧,或以为是“上天示警”,遂立即停工撤人,重选王府地址于府城外东北隅高地。

洪武八年七月,经四年之艰辛,晋王府邸落成,史称晋王府宫城。此城由外城、宫城二重城垣组成。外城垣在今街名南肖墙、东肖墙、三墙路(原西肖墙、上肖墙、北肖墙)之内。外城内有宫城,宫城辟四门,今西华门、东华门、南华门,即宫城通外城的三座门。依支离之史料可知,谢成所建晋王府宫城,“晋藩殿宇宫闱,宏丽冠诸藩”,“自内城至公门、大殿、东西斋殿、灵寿等宫……”今之天地坛、杏花岭、松花坡等,均在外城之内。

明清太原府城

皇嫡三子朱棡,为朱元璋结发夫人马皇后亲生,诞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十八日。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刚届十二岁,即被封为晋王,但因王府未建,年龄尚小,国祚初定,边陲未靖,遂暂留京师。洪武十一年,年方二十的朱棡,出落得一表人才,史称:“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明史·诸王传》)朱元璋眼见爱子长成,太原晋王府邸筑就,遂为其先行冠礼,再完成大婚,然后,诏命其就藩太原。

晋王府城建成后,谢成又及时上疏,请扩建太原府城。新扩建的太原城,原计划周长二十华里,但把晋王府城圈入城中,实际完工时,城周长已是二十四华里有余,超逾计划完成。这是太原建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永平侯谢成在扩建太原城时,融入了很多堪舆文化和当时的建城规制文化。从地势上讲,明朝时的太原城东部和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他把晋王府城建在全城地势最高的东北部膏腴之地,而将省府县三级衙署,从东向西依次建在了晋王府之右且地势亦稍低,遵循了左尊右卑之封建秩序。

依堪舆说,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晋王府正在东方木的龙位,而诸级官署,恰在西方金的虎位,皇家、官家,各居其位,各得其所。

再看晋王府城的左右前后建筑。王府城正门之前,是太原城的承恩门(原太平门)。王府之正门与承恩门之间,是承接“薰淑之气”的红四牌楼。与晋王府城后宰门遥遥相对的是太原城的拱极门。晋王府之左前方,是供奉祖先的“皇庙”。右后方,王府宫城和外城之间,是祭祀社神、稷神的“社稷坛”(后更名为祭天祈地的“天地坛”)。站在承恩门城楼向北望去,坐北朝南的晋王府城,南“承恩”于皇天上帝之恩赐,北“拱极”于国家社稷之防护,左上为“皇庙”,右下为“社稷坛”,构成“中宫”“左穆”“右社”“前尊”“后卫”之帝王府第正统格局。这既合朝廷建城之规矩,又符堪舆所求之祥瑞,与“锦绣太原城”珠联璧合,恰似锦上添花。

就藩晋省太原后,朱棡施展全身解数,治藩巡边,效命国家。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弹劾之疏密报于圣上,“言告朱棡藏兵于五台山中”,“采铁于山涧,冶制兵器”,“有异谋”。朱元璋见此密奏,拘晋王入朝。经一番折腾后,“诏复其爵,敕令归国”。洪武二十七年,永平侯谢成坐罪被诛,晋王闻之魂胆俱裂,于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十六日撒手人寰,得谥号“恭王”。

史称,明晋王世家,始于恭王朱棡,自洪武三年(1370),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末王朱求桂“被李自成所执,不知所终”,“共传十一世十王”。公元1955年朱求桂墓在榆次被发现,从墓志铭得知,他死于“崇祯三年十一月”。其子朱审煊袭晋王位时,距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太原城,还有14年之久。明晋恭王世系不是“传十一世、十王”,而是“传十二世、十一王”。

明末,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于崇祯十七年二月初六日清晨直抵太原城下,把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李自成大顺军攻城三日,遇到太原城民众奋力抵抗,攻防之惨烈,死伤之军民,窥斑可见豹焉。攻占太原后,大顺军休整八日,继续北上,直逼北京。

此役,太原城东南角楼毁于火罐自爆,南关北城楼毁于战火,晋王府虽作为大顺军临时帅府,屯之于军,财物损毁不计,“古宝贤堂法帖”碑碣有所散失,然晋王府二城及宫宇无兵燹之灾,仍基本完好。

离开太原后的大顺军,很快攻陷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明王朝覆灭。后来吴三桂反叛降清,李自成崇祯十七年四月卅日率残部撤离北京,再返山西。五月中旬二进太原。在太原城中,李自成部署固守山西之策,建立山西政权,以大顺军将领韩文铨为山西节度使,李若星为山西巡按,以前明降将陈永福统兵一万镇守太原。

陈永福按李自成安排的“坚壁清野”之策,派兵四出清野,积储粮草,积极备战;拆南关城北城垣,防止清兵据南关而攻大城;清除城中可能之内患,搜捕晋王府宗室、前明遗官及可疑反叛者,剿杀于城内“海子堰”……决心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崇祯十七年十月初三日,清军将火炮集中于太原城之西北角,霎时众炮齐放,“城垣立毁十余丈”。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不久,太原城陷落,山西节度使韩文铨战死,巡按李若星降清。太原守将陈永福在城之东南力战后突围南奔,不知所终。

清军攻克太原后,迅速安定战乱局势,立派汉臣右副都御史马国柱为山西巡抚,进驻太原府。新王朝以“山西为神京右臂”,国之重地,增置宣大山西总督,驻节太原,位在山西巡抚之上。

清初之太原,虽很快恢复正常秩序,但大事却层出不穷。先是顺治三年(1646)四月十二日(有说四月十八日)夜,富丽堂皇,雄宏壮观,在太原府城中雄卧了近二百五十年的晋王府并其宫城、外城,失火焚毁。锦绣太原城的那朵添之于锦上的花,永远地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片烟熏火燎的断壁残垣,狼藉瓦砾。

又三年,顺治六年,大顺军在陕西北部的残余力量,最终被平灭,戍守黄河东岸军渡口一线的正蓝旗、镶蓝旗各一部旗兵,调防省城太原府,永驻于此。

逮经康雍乾盛世,朝廷派员巡视晋省,见明晋藩府火毁之址,百余年间不堪,有伤府市观瞻,遂责成山西巡抚,在晋藩府邸废墟之上,建“精营土城”,也就是人们口语上所说的“精骑营”。这座再建的精营土城,便是今西起精营西边街,东至精营东边街,北至北正街,南至南横街这一片地方。

太原晋王府推测范围往事不可追,如今的晋王府,不再有往昔辉煌,只是留下一些地名。而太原城,也日新月异,旧时景观已成凤毛麟角。

编辑:小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