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圈足上涂抹一层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乾隆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下面,继续来一组故宫藏乾隆瓷底款供各位鉴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