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着力打造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系统
美军驻伊后勤保障车队
美军积极开发与数字化战场相适应的各类后勤保障系统。海湾战争后,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已成为美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C4I系统开始从战术部队向下延伸到单个武器平台和单个士兵。与此相适应,美军在后勤领域开展了远程医疗系统、远程维修系统、士兵系统、电子技术手册等项目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信息化的后勤装备。发展信息化后勤装备时,美军主要采取“横向技术一体化”,通过插入数字化装置来改造传统的后勤装备。如美军在对整体自装卸车加装射频卡、阅读器、全球定位接收器、微机等组成的机动跟踪系统后,极大地提高了物资补给的快速性、透明性和准确性。
美国海军的海上医疗船
采用电子商务,大力改革后勤业务工作方法。美军认为“采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等相关技术处理后勤业务,是本世纪主要的革命性后勤变革之一”。为此,美军成立联合电子商务项目办公室,由国防后勤局和国防信息系统局共同领导,任务是加快把电子业务处理方法和相关信息技术运用到补给品的采购和支付中去。目前,美国防后勤局实行“主供货商”供应的物资有药品、医疗器械、给养、服装、木材制品、金属制品、修理零件等。
一支美军后勤保障车队开进伊南部机场
利用信息技术和商业运作方法建立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系统,实现后勤供应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美《陆军构想》提出,要能在96小时内把一个旅,120小时内把一个师,30天内把5个师投送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对陆军后勤进行彻底的转型,从储备的数量转向配送的速率和准确性,建立一个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系统。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系统代表着陆军在部队供应方式上的一个巨大转变,主要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流经后勤渠道中的资产可视性,并根据精确预测部队的需求,采取从起点直达部队的补给方法,通过灵活调配物资,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将物资主动配送给作战部队。
C-5B银河运输机投送后勤保障物资
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对其他国家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现实参考,值得关注。
后勤信息化建设应当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美军后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计算机起,到目前提出进行军事后勤革命,历时半个世纪。据美军自己估计,后勤革命目标的最终实现可能要到21世纪中叶。可以说,后勤信息化的实现要经过上百年的历程。
战地医疗救护中心
后勤信息化建设应当与军事指挥建设相辅相成。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一开始就置于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建设的战区以下使用的“作战勤务保障控制系统”,还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全球运输网”等,都分别为C3I、C4I、C4ISR等作战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军CH-46运输直升机正卸下后勤保障物资
后勤信息化建设应当与后勤业务改革同步运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大力推行的电子业务、电子商务主供货商制度等后勤业务工作方法改革,都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的。正因为有了互联网,美军才建立了“电子商场”、“电子商业中心”等,实现了后勤无纸化办公。
后勤信息化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基础作支撑。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除军事需求拉动,领导层观念创新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备了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形态、沟通全军的后勤通信网、全军后勤信息标准化、覆盖整个后勤系统信息网、高素质的后勤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