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别只看 P 波、QRS 波,这个波形改变也不可忽略 | QICC 2021
1
何为 J 波?
2
异常 J 波
指出现异常 J 波有据可查,如全身性低体温(≤ 34 ℃)、高钙血症、高钾血症、颅脑疾患、心肺复苏过程中等均可引起巨大的异常 J 波,多伴心动过缓及 Q-T 间期延长,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3
功能性 J 波
4
J 波综合征
2015 国际专家上海共识将 Brugada 综合征(BrS)和早复极综合征(ERS)归入 J 波综合征,其命名是基于心电图上出现显著的 J 波。
J 波综合征是一种原发性心电离子通道缺陷的显性遗传疾病。
Brugada 波
指 V1、V2 导联或 V1~V3 导联出现 J 波、ST 段呈穹窿型或马鞍形抬高(≥ 0.1 mv)、T 波倒置或正负双向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又称为右胸前导联「三联征」,可分为 I 型、II 型、III 型。
· I 型:ST 段下斜型抬高,≥ 2 mm,伴 T 波倒置;
· II 型:ST 段「马鞍型」抬高 ≥ 2 mm 或下斜型抬高 ≥ 1 mm,T 波正向或双峰;
· III 型:ST 段「马鞍型」或「穹窿型」抬高 ≤ 1 mm,或两者兼有。
将 V1~V3 导联移至上一肋间或上两肋间记录,可提高 Brugada 波的检出率。
1)特征
① 多变性:上述三种类型图形可在同一患者出现;
② 隐匿性:一般情况下 Brugada 波不显现,应用药物激发试验可使其显露或更加明显、典型;
③ 间歇性: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运动、心率增快可使 Brugada 波中抬高的 ST 段降低,甚至 Brugada 波消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休息、心率减慢、抗心律失常药物(Ia、Ic、III 类)可使 Brugada 波、ST 段抬高更明显;
④ 好发男性:男性患病率是女性 8~10 倍,与男性瞬间外向钾电流(It0)较强及雄性激素水平较高有关。
2)诊断
① V1~V3 导联(常规位置、上一肋间或上两肋间位置)中有 1 个或 1 个以上导联符合 I 型 Brugada 波;
② 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有记录的室颤或多形性室速或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室速或室颤;有 45 岁以下心源性猝死的家族史;家系成员中有穹窿型 ST 段抬高;患者反复出现心源性晕厥;
③ 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
④ 对于 II 型、III 型 Brugada 波只有在发热、过度饮酒、饱餐或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后演变为 I 型 Brugada 波才可等同于 I 型 Brugada 波;
⑤ 需排除下列情况:前间壁或右心室 AMI、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或(和)心肌炎、右束支阻滞、室壁瘤、急性肺栓塞、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电解质紊乱(高钙、高钾血症)、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维生素 B1 缺乏及右心室流出道机械性压迫损伤(漏斗胸、纵隔肿瘤等)等疾病。
该评分标准为国际专家制定的上海共识,依据心电图改变、临床病史、家族史及基因检测进行评分,认为具备至少一项心电图改变基础上,评分 ≥ 3.5 分,极可能或确诊为 BrS;评分 2~3 分,可能为 BrS;评分 < 2 分,无诊断意义
早复极综合征
ERS 是指心电图呈现心室早复极波及出现不明原因多形性室速、室颤而猝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原发性心电离子通道缺陷的显性遗传疾病。
有学者将 ERS 分为 4 型,其中 I 型最常见,约占 90% 以上,> 95% 属良性,其他类型则多为恶性。
诊断
评分 ≥ 5 分可诊断;评分 3~4.5 分为可疑;评分 < 3 分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