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之一(草案) 薄家骢
意拳(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而独创的中华近代拳学。王芗斋先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武术革新家,素为中华武林所景仰。意拳(大成拳)经过第二代传人姚宗勋先生、王玉芳先生诸大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扬,已在全球范围方兴未艾,呈燎原之势。目前摆在第三代意拳(大成拳)爱好者面前的严峻形势,就是如何加强团结,把前辈打开的大好局面继续发扬光大。如果非要处心积虑地把意拳和大成拳分裂开来窝里斗,将会把一片大好形势付诸东流,芗老泉下有知是不会安宁的。芗老创意拳是为了强调意在拳术训练中的重要地位,自己不叫大成拳一是谦虚,不限制拳学的发展空间,二是不把自己摆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书法家讲究意在笔前,画家讲究胸有成竹,拳学讲究神经支配意念领导。鉴于目前意拳(大成拳)教学普遍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懵懂现象。广大意拳(大成拳)爱好者亟需一部统一的教学大纲,以便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有一个共识的框架。经亚武联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北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霍震寰先生倡议,王玉芳大师主持京港两地的拳学名流进行了多年的课题探讨,现将意拳(大成拳)教学大纲(草案)公布于拳界,希望得到更多业内之高见。为意拳(大成拳)的繁荣发展做一件虔诚贡献。“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见道教名刹上清宫),谨以此文纪念意拳(大成拳)宗师芗老一百二十周年圣诞。
一.站桩的教学
(一)。教学目的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学拳不用慌,肩架配适当”。站桩是意拳(大成拳)的灵魂,是意拳(大成拳)的代名词和同义词。意拳(大成拳)为了保持原始技击特点的需要,把站桩这一古老传统的练功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境界,赋予站桩功以无限的生命力。站桩是系统工程和运动技能的高度浓缩。“桩法换劲儿”,站桩是培养浑元力的不二法门。站桩是“立禅”,是思考“为何有此一动?”的“大觉大悟”之平台。
人们从事拳术练习,大致有三种目的:1。讲卫生(健康、养生)2。求自卫(技击)3。寻理趣(拳学之探讨)。根据每人的不同情况,决定在桩功上所需要下的功夫的多少。一般练习意拳(大成拳)不管是练技击还是练健身均以站健身桩为入手之法。
(二)。教学要求
站桩有三大原则:1。精神集中2。周身放松3。呼吸自然。“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欲与天公试比高”。周身关节都要形曲力直、形松意紧,不要有绝对的力量。身如绳吊系,下有木支撑,骨缩筋伸,周身鼓荡,内外牵连。
(三)。技术要点
“身如绳吊系”、“喉头永不抛,会遍天下众英豪”、颈后与两肘尖构架之“金三角”、“流水的屁股螳螂脖”、大腿根部意念中,枢纽弹簧之安装、“小腹应长圆,胸间微含蓄”、“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腰似车轮腿似钻”、膝上有黄金。“拳之道要一大半在抽象中求实际”。“den绳”的意念假借在技击桩练习中的重要作用。“未接触之松紧”。
(四)。教学内容与顺序
根据习拳者的不同需求和、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精神素质等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一般由平步浑元桩入手,接下来再进行平步平抱桩、推托桩、钩挂桩、扶按桩、背手桩……。进而由平步桩改丁八步桩,再由丁八步试站小步桩、大步桩。最后根据练功的逐步深入,可增加伏虎桩、降龙桩、独立桩等特殊桩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站桩贵在时刻调节“己身正与不正”,意在培养拳劲儿即浑元力(六面力),而不以时间的长短与姿势的高低与顺序为良莠之标准。“意拳在十字当中求生活”,争力的培养,三个主要争力:1。头颈与两脚中心(全身之枢纽在于上下)2。颈与前手3。两手左右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