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隋朝,一个9岁小女孩病死,深...

1400年前隋朝,一个9岁小女孩病死,深爱她的外婆杨丽华悲痛欲绝,而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她除了命令3000名尼姑为李小孩诵经超度,陪葬了无数金银财宝,还在李小孩精美绝伦的棺椁上,刻下了一句4字诅咒:“开者即死”。

1957年的8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西安玉祥门外发掘了一处隋代竖穴土坑墓葬,墓室正中为一座精美的石棺椁,棺椁周围放置着陶屋、陶灶、陶罐、陶井、陶牛及木马、瓷器、镇墓兽和陶俑等。

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女孩静静地躺在石棺中,她头朝南,两手抱在胸前,身上穿着丝、麻材质的精美衣服,手腕上套着金手镯,手指带着金戒指和银戒指,身体周围放置着金杯、银杯、银筷、银调羹、玉环、骨梳、玛瑙串、波斯银币、琥珀饰品、铜镜等大量珍贵文物。正如墓志铭所载:“戒珠共明玛并曜。”

该墓墓室为长方形竖井坑,就是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平面为长方形的土坑作为墓室,近地表处长6.05米、宽5.1米,向下逐渐内收,至墓底部长5.5米、宽4.7米,慕室深度可达2.9米。在墓室的南边有一斜坡型墓道,长6.85米。

这类墓葬形制在考古学上称作为平面星甲字形的土坑竖穴墓。墓室中有一具完整的石椁和一方墓志,志石和志盖合放在石椁的南侧。墓志盖上阳刻篆书“隋左光禄大夫女墓志”9字,志石为方形,长宽均近40厘米,志文楷书,计370字。

墓志中记载,李静训死后,当年十二月埋葬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之内,也就是埋于皇家尼寺之中,以示恩宠。并且在坟上构造重阁,巨大的夯土台基就是构造重阁的遗迹,可惜早已毁塌,难觅当时的雄伟丰姿了。

墓内石椁由17块青灰色岩石板拼成,通长2.63米、宽1.1米、高1.61米。石板厚0.14-018米,椁壁石板与椁底以榫卯相接,比较坚固。椁盖由4块石板依次顺放,盖得四边略宽出椁壁。这4块石板大部分都已断裂,其中南端的1块上面中部刻有“开者即死”四字。李静训墓的制作者,也就是她的外婆,企图以此四字保墓永固,可以看出制作者对她浓厚的爱意。

这个小女孩叫李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她拥有两朝皇室血统,父亲李敏官左光禄大夫,母亲宇文娥英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外孙女,北周宜帝宇文赞与皇后杨丽华的女儿。

李静训以垂髫之龄便拥有这样不异人间的奢华墓葬。墓志中记载李静训聪颖可爱,蕙质兰心,深受外祖母皇太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

大业四年六月一日,李静训殁于宫中,年方9岁。可想而知,她的病逝给皇室带来了怎样的哀痛。对此,皇室也只能用隆重厚葬的方式来寄托哀思,李静训生前生活所需之物和所爱之物一一不漏陪葬。

在众多随葬品中,有一条金项链可谓价值连城。它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左右各14个,每个球形链珠又都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金光闪烁,让人爱不释手。项链的下端中央镶嵌着一块晶莹的鸡血石,鸡血石的四周还镶嵌有24颗珍珠。整条项链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堪称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李静训墓的发掘对于考古学而言,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固然重要,可是更为重要的就是它提供了一批代表短暂隋代的断代标准器。比如,形似两碗相扣的青瓷罐,三叠形发髻、面目清癯的女俑等等,都是隋代所特有的,为判断一大批没有纪年器的隋墓提供了标准器,也为判断一批传世隋代器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李静训因是皇亲国戚享用了石棺、石椁,这本身也为隋、唐二代什么人才有资格享用石葬具提供了研究实例。

此外,一批玻璃器皿和具有波斯艺术风格的金银首饰的出土,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探索中国玻璃器制作的时代、水平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从历史科学的角度分析,李静训慕同样也证实和提出了不少研究课题。

隋文帝和北周的关系,在史书上虽然有明确的记载,可是李静训墓的出土,更从实物史料上加深了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

隋文帝建国之后,封建统治阶级进一步剥削搜刮大量财富,贵族官僚生活极端奢侈,李静训慕中的随葬品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因为这一现实的生动写照。

此后,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李静训死后六年,其父李敏就因为谋反嫌疑被杀,又三年,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大地,短命的隋朝宣告结束。李静训墓的发掘也证实了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

@遥山书雁

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死后能享有如此规模的墓葬,如此奢侈的陪葬品,这在今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但在封建社会中,她是皇亲国戚,又深得统治者疼爱,能享有这样的待遇也是顺理成章的。如此豪华的墓葬正是封建统治者奢侈生活的真实写照。

纵然李静训生前锦衣玉食,死后又备享殊荣,然而最美好的生命都已经香消玉殒,再多的财富也是枉然。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随葬品,相信今天的人们会更加唏嘘不已。

#文物有话说##考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