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常丨常常想起娘
(1)
不知怎地,近一两年来,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娘,念起娘的大恩大德。“娘”是我对母亲的一贯称谓,我的山东老家鲁西南地区一带许多人就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娘”,我和姐姐从小也把母亲称呼“娘”。“娘”这个称呼叫习惯了,就感觉特别亲切和顺口。这些年来,每每与母亲通电话,头一句话我必叫“娘”,在电话中每次叫娘心里总是暖洋洋的,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如今我已过了而立之年,随着自己年龄的逐渐增大,娘也日渐衰老,说心里话,这些年来,每次回老家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娘。当我踏入故乡和家门的那一刻,迎接我的往往也是娘,进而,映入我眼帘就是娘的瘦弱的身躯,苍老而又憔悴的面容,粗糙而又干裂的双手,还有娘那额头上的道道皱纹和满头的白发。每次看到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常常感叹岁月不饶人!
这些年来,我和妻子在西安工作和生活,不常回老家,即使回老家每次多则住上一二十天,少则就几天,在一年的时光中,留给娘的往往是无限的思念和感叹!由于家庭及工作等方面的原因,近两年来我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2012年和2013年两个春节都没回去,最近的两次回家分别在2012年5月9日和9月14日,前一次是我与妻子回家看望病重的大伯(从老家返回西安,我含泪写了《面对大伯,我长跪不起》一文),后一次是大伯去世我一个人匆匆回老家奔丧(回西安后,我又一次饱含深情写了《哭先伯》一文),两次回家累计不超过十天。前些日子因妻子临产,3月23日凌晨,娘在二姐的陪伴下,从山东老家乘坐大巴客车第一次来到了西安,我在西安市三府湾汽车站迎接了娘和二姐。因为娘不识字,而且年事已高,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去得最远的地方就算我们的县城了,而且也很少去。这次来西安,娘带了好几个行李包,沉甸甸的,大多是给待产的孩子准备的。娘说,她在去年九月份得到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就开始给孩子精心准备各种衣物,从衣裤、袜子、鞋帽等一应俱全,就连尿布也准备了许多,仅小孩穿得小布鞋,娘就亲自缝做了十双。娘说,这十双小鞋是她去年冬天冒着严寒一针一针缝做的,手都冻肿了,真是煞费了苦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我的童年时期,娘每年冬天给家人亲手缝制布鞋,每人每年多达数双甚至十多双,我小时候穿鞋比较费,娘就每年给我多做几双,娘缝鞋的情景直到现在我记忆依然深刻。至今在西安的家里还保留着娘给我缝制的两双布鞋,有时我还在家里穿一穿它,每次穿起它我便会想起娘。
这次娘和二姐来西安,二姐仅待了四天就回老家了,娘也住了二十多天,在我妻子生完孩子出院的第二天也回老家了。在娘回老家的前一天,我抽空带着娘去大雁塔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转了转,我给娘拍了一些照片,在大雁塔北广场的南侧,才有了至今唯一一次我与娘的这张合影。
(2)
娘勇挑家庭的重担,不惧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中的贫穷,勤劳俭朴,省吃俭用,历尽千辛万苦把我和两个姐姐抚养成人,很不容易,耗尽了她一生的心血。
在我的心目中,娘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人。我家几代人一直靠种庄稼维持生计,几十年来,娘和爹在家乡那片黄土地上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默默无闻。娘和爹种得庄稼在村子里堪称一流,庄稼长得总比邻居家的好,丰收时也总比邻居家多打很多粮食。在家庭方面,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大都靠娘一个人料理。娘在我家里也是主要的劳动力之一,她不仅在农田里耕种、施肥、打药、除草等精心料理庄稼,还要做饭、收拾家务、喂鸡、羊等,样样都不少。在生活方面,娘十分俭朴,在饮食起居上不讲究,也不挑剔。娘和爹的勤劳俭朴在我们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一提起娘和爹种地及过日子,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娘是一个心底善良、富有爱心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凡亲戚邻里有困难,娘总会给予他们力所能及帮助和接济,尽管我家也不是很富裕。在众邻眼里,娘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她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与邻里关系相处融洽,在村子里有着很高的口碑。娘不识字,没有进过校门读书,她却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教导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对家乡、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年来,正是在娘的感召和影响下,我为家乡的教育及敬老事业做出了点滴贡献。我深知,我所做的着一切都得益于娘的教诲,深受娘的影响。娘对我的栽培,使我受益匪浅,受用一生。
娘还是一个坚韧、刚强的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娘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现实,凭借着她那双勤劳的双手,和她那坚韧刚强的性格,咬紧牙关硬是熬了过来,最终没有被贫穷和苦难所压倒,并抚育三个儿女长大成人。在我心里,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的艰难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娘的身上也有一股浑身使不完的劲、出不完的力,直至现在,依然如此。
(3)
在我三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娘和爹勤劳俭朴的习惯、忠厚严慈的态度、坚韧刚强的性格、高尚无私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娘和爹的勤劳、俭朴、忠厚、善良等这些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成长。今天,我在大城市里能够落脚,除了一丁点我个人的努力之外,其余应全都归功于我娘和爹。在我三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爹娘;爹娘不识字,但他们给予我的却是生命的教育,现在看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距离爹娘的期望还很远,我的心愿还远没有实现。
在我生命成长的历程中,娘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终生都无法忘怀。近年来,我也深深地理解了娘,懂得了“养育之恩”这四个字的涵义,也真切体会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真正涵义,虽然很简单的几个字,可背后沉甸甸的却是娘含辛茹苦的一生!
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这条占线上,我更加认识到娘给予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真情。至今,我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娘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是全方位的,是不讲条件的,也是不求回报的;从子女呱呱坠地到抚养成人,直至子女结婚生子,娘都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她不仅要关心儿女的衣、食、住、行,婚姻嫁娶,还要关心儿女的下一代。
这就是我的至亲至善的娘,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母亲,我心灵的守护神。
(4)
如今再有不足半个月,就是我老家夏收的日子,又到了娘在家最辛苦、最累的时候了,而我只能在这距离故乡很遥远的地方,用这最浅陋的文字表达着对娘的挂念。很多时候,我恨自己的不争气,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没有让娘和爹过上更好的日子,反而还让娘和爹救济自己,一想起这些我便惭愧不已!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这些年来,我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多的济世情怀,一直为家乡的教育、敬老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而奔波、呼吁、呐喊!这在别人眼里可能是虚伪、目的不纯,在我这里却占去了自己太多太多的精力和思绪,我常常不能自已,无法摆脱生育我养育我的那片黄土地,以及仍在那片土地上劳作的人们。或许对于我来说,做好自己该做的才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
我爱我的娘,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娘这些优秀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始终伴我前行!
作 者 简 介
刘景常,男,1978年出生,笔名“故乡”,山东郓城县人,西安市灞桥区洪庆文艺协会会员,长安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会员,《长安》文学杂志副主编,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爱好文学,著有散文选篇《故乡情.师生情》,现任职于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