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淑景丨成都印象(行走散文)

成都是温柔的,冬天也不太冷,温度总在零上五度以内。穿个薄毛衫,加个外套就可以对付了。举目望去,满眼是绿,让人有一种不知人间“疾苦”二字的感觉。街街巷巷都干干净净,不象我们北方,一到冬天人行道上的方格砖都铺满黄尘。成都的人很会享受,一大早就坐到露天或不露天的茶馆里,吸溜溜吸溜溜喝着茶。平坦的道路,阔大的公园,楼前留足行人闲步的路面,还有春熙路上不断变幻的画风,以及伊藤洋华堂井井有序的商品,都让我这个在山村里长大、在小县城浸淫几十年的人,感觉生在这里人的幸运。

成都是我迄今为止触角所能触及到的最大城市。我对它的暗恋开始于2009年。那年暑假开学,我们一家三口,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儿子带着《动人四川》、《中国国家地理.四川篇》,还有李承鹏的《左一刀右一刀》,夫带着一本《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有“四川人是天下的盐”几个大字,一本《《西藏一年》,还有我的抱怨,一家人诗意葱茏地出发了。

摇摇晃晃19小时之后,我们出了成都火车站。啊,人山人海,一时不辨东西。车站上挂满了迎接新生的横幅,但儿子所属的成都大学明确说明,9月1日开学报到,才有人接。提前来的我们,只好按图索骥,自己坐公交去学校报到。荷花池,钟鼓楼,还有宝光寺,通过这些陌生而又新鲜的地名,我们来到成都大学新校区--新都。帮儿子简单安置后,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成都长什么样,第二天我俩就跟团去了九寨沟。

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沿途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俗,比要去的目的地,一点也不差,甚至更能吸引我们耽美的目光。川西高原那明亮而刺目的阳光,岷江源头那涓涓的细流,洁净无比的空气,还有沿途转经筒的藏族大爷,拣蚕豆的藏族老阿妈那安详和谐的面容,还有叠溪海子,还有圣山小西天,还有那能歌善舞的藏族小伙子,川主寺宾馆小姑娘脸上的高原红,都是我们这些在俗世里浸染过久的汉人所无比向往的。当然,还有人,平武的性情作家阿贝尔,安县的小说家安昌河,都让我心向往之。

一路上夫学着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上的四川腔,喊我“幺妹儿,快走”,我看他处处好奇,事事冲在前面,导游说什么他都信的傻样,就用老家人称喝酒醉了的人“慢”而称他:“老慢,快点”。

回到成都那天是下午两点,车票是21:47的,还有几个小时,我俩匆匆忙忙打的去了宽窄巷子。站在窄巷子32号翟姐的白夜前,我轻抚了一下乱跳的胸口。印象中,白夜是一部小说的名字,带着异国情调和某种神秘,后来它成了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创办的文化沙龙的名字。而翟永明,则是我八十年代最崇拜的女诗人之一。白夜,则是我心中诗歌的圣地,文学的殿堂。此刻,我站在白夜前,就像19世纪法国外省文艺青年来到巴黎贵夫人的沙龙前一样,激动,向往还有自渐形秽。

我知道,掏30块钱要一壶茶,就可以进去坐几个小时。然而我没有,我只在那里照了一张相就离开了。我怕我的来自中原农村粗粝的质地和它里面的贵族气息不相符。有多少如雷灌耳的作家、艺术家在这里出入,有多少文化活动在这里举行,都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资深文青感到高深莫测。

离开白夜,我俩在宽窄巷子来回走动。一行行拥挤的人们,吃着干锅,锅里爬着的水族动物,红哈哈的油,坐在火锅前剃着光头的小美女,扎着耳环的帅哥,还有旁若无人自弹自唱的街头音乐家,以及游走在宽窄巷子趋之若鹜的外国人,这一切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油画。据说成都还有许多同性恋。我不一定能接受这些,但我喜欢能够接受这些的成都。

如果此前我对成都的暗恋还是蒙胧的,模糊的,那么现在一下子就清晰了。成都暗合我血液里某种散漫,叛逆,多元还有神秘、奢侈等元素。站在一幅我熟稔的作家的诗配画前,我的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十分强烈的感觉,我想,人身上都有某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儒雅,如果有合适的土壤、阳光、水分,我也会像他们那样成为一个诗人、画家,而不必活得象“一只慌慌张张的毛毛虫”,久久地在低层徘徊、挣扎、奋斗,不名一文。

时隔五年。2014年9月,我再次来到成都,住在磨子桥附近一家旅馆。儿子在那里上大学四年,我没有再动念去看他。毕业时,我还力劝他回家乡工作,过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踏实日子。我知道,成都虽好,但攀附它是要付出代价的。儿子回来了,我的心也跟着回来了。我们还是住小地方,挣碎银子,过小生活的好。谁知道一年以后,儿子说走就走,毅然决定去他上学的成都打拼。临走时是个大热天,他穿个体恤拎个拉杆箱就走了,这让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

眼见天气冷了,他没有被子没有衣服没有许多。成都真象他说的那么好吗?工作真的那么轻松好找吗?一切都得眼见为实。于是我暗自决定去一次,实地考察一下。

这时儿子在高新区一家公司做文案。每天晚上下班回来,母子俩约好在川大西门的“东大肛肠医院”下面见面,然后一起去吃饭,去学府影院看电影。儿子租住在桂溪一带,我想去看他的住处,但距离很远,他不愿意让我去。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临走前他才带我去看了一次。那是一个五室一厅的套间,进门后我还没看清格局,他就把手指放到嘴唇前“嘘”了一声。拐过两道弯才来到他的房间。房间大小适中,但许多地板革已经翘起,踩上去虚乎乎的。深秋了,阳台敞着,床垫上只撂了被单,别无它物。另外,厕所和厨房光线都很暗。我有些心酸,问:“就这,一月还要700元?”“这是最便宜的了,你以为这是咱那里啊,这是成都,西南省会城市!”

送我出来,母子俩在小区的绿化带散步。儿子掏出一盒烟,让我一根,说,妈,咱们吸根烟吧?我平时是反对儿子抽烟的,我自己也是不抽烟的,但此时儿子让烟的举动,代表着我们母子此刻的心情。落寞、寂寥、无助,还有心酸。城市虽大,但我们举目无亲,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与人合租,我来看他,却不能住在一起。母子俩在小区的林荫道来回走动,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闲话,排解着某种愁绪。

儿子上班,我一个人不敢来回跑,就在旅馆附近转悠。我发现成都女人的皮肤不用怎么护理就很滋润。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无论男女老少,黑白胖瘦,他们的肤色都一律很润泽,是那种从里到外的滋润。这是气候的原因吧,成都气候湿润,一年到头很少被太阳晒,也很少有风吹。成都女人都穿那种很柔和的小碎花连衣裙,色彩柔和,温润。不象我们家乡,红与黑,白与绿,大红大紫,那样色彩对比强烈、鲜明。成都人态度很好,问路时,他们都很热情地详解。一个老者摇着扇子,悠悠地说,“有钱有有钱的过法,没钱也有没钱的过法嘛。”那种闲适,平和,恬淡,都让我羡慕。

成都的小吃很好吃,有钟水饺,赖汤圆,抄手,夫妻肺片等。我只吃了担担面,原来抄手也就是馄饨。钟水饺,没有我们北方的饺子好吃。还有凉糕,用红糖水浇的凉粉。吃了几天,我的胃就一心向往我们北方的面条。于是满大街寻找兰州拉面,寻找我们的馍馍。但没有找着,我的饿得火烧火燎的胃,面对端上来的麻辣味,只好忍耐吃下。

成都适宜人居。对儿子来说,它有健全的服务设施,有诸多的小吃可吃,有无数美女可看,看电影很便宜,上班竟然可以穿“人”字拖。儿子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他和这座城市没有距离,没有语言上的障碍。还有物价、消费还可以接受。他的选择也许是理性的,是通过反复对比决定的。但对于我来说,还需要好好考虑考虑。家乡正是秋季,如果晴天的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但成都这季节,整天汗津津的。路过商店,直想进去买裙子。还有路途的遥远,还有思乡病。

这次的成都之行,五味杂陈。我想象着,从此儿子就得象电视上的插播广告一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点一点植入这个城市。而我,又是依附在儿子身上的一根羽毛,只能轻盈盈地想象着。

2015年10月底,我第三次来成都,为儿子买房子。我怀揣着筹措来的20多万元首付款,一人一卡跑遍了成都的东西南北。这一次,我租住在川大望江校区南门。每天晚上可以自如地在川大校园里散步。昔日曾经望尘莫及的高校,现如今竟然可以随便在里面转,那是什么感觉啊?成都是多元的包容的,川大更是自由的开放的。它的四个大门都不设障,一任推车的,挑担的,贴小广告的,摆地摊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在里面随意出入走动。我更是挎个包包在里面来回转悠,直到深夜11点多,望着点点稀疏的灯火才离开。

随后又是装修。两个月内时间,我象那些上班的年轻人一样准时,每天早上八点多坐上二环高架,到新房处督促工人施工,晚上再原路返回。一天两趟,风雨无阻。那时我目标明确,信心满怀,每天都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一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我感觉生活是那样有意思,感觉自己能力无限。闲暇时间,和儿子、媳妇在一起漫无目的的聊天,散步,讨论各种问题。

看着新房一点一滴装修成功,一种成就感犹然而生。天气,气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似乎都很适合。我感叹儿子的选择,那怕以后漫长的岁月,我们要做空巢老人,要承受分离的酸甜苦辣,也值。回来后,我竟一度不适应,风沙的气候,街道的无序,人事拉扯,小地方的种种。

爱屋及乌。喜欢成都,并由此认识了许多成都文化名人,我有空就去看他们的博客,《聂作平的诗酒版图》、《洁尘的私人版本》,《阿贝尔的时间差》、《安昌河的上帝的右手》,还有流沙河的《老成都》,还有阿来,还有桑格格。通过他们,完成我对成都气质、况味的进一步熟稔,借此慰藉我对成都的渴念。闲暇的时候,我常常游走在房天下、安居客以及链家网站,看成都房子的潮涨潮落,想象着自己未来某年某月在某处安身。关心着西成高铁的修建进度,关心成都的几号几号线开通。夫就说我得了“一线崇拜症”。

2018年最后的66天,我是在成都度过的。西成高铁的贯通,让穿越大秦岭如履平地,旅程仅需5小时13分。比起原来摇摇晃晃19个小时,现在真是太享受了。但成都在我心目中,依然是遥远。这个远,是地理上的概念,是心理学上的态度定势,还有我和它之间物质、文化,还有习惯的距离。

这次,我没有热衷于以往的到处转悠,而是细心体验周边的市井生活,尝试着一种融入。每天买菜做饭,安排一日三餐。周围的公园、公园里的菜市场,角角落落的巷子,过日子需要的地方,都被我熟悉了。哪里的菜新鲜便宜,哪里的公园舒服,还有哪里有掌鞋的,哪里有卖针头线脑的,犄角旮旯,我都摸遍了。成都的菜,也都长得柔柔的,嫩嫩的。窝笋,黄瓜,在我们老家只是当凉菜啊,这里却可以炒着吃。并且我发现,窝芛炒着吃,口感特别好。还有豌豆尖,是这里特有的。豆角,不象我们北方的豆角那么壮,而是柔嫩,细瘦,一副缺少阳光的阴柔样子。我耐心地做着北方的饭菜, 馍菜汤,饺子,卤面,儿子吃得鼻尖冒汗。南方长大的媳妇也随喜着我的厨艺,每次都说“好香哎”,但我知道她有点受不了啦,这才想起做一顿米饭。

做饭的同时,我还细心体会年轻人的日常。上班下班,奔波劳碌,分期房贷、各种压力,体会两代人之间的差异。起起伏伏,波波折折,细细碎碎,历经心灵的崩溃和建设。儿子说,这次母子间谈的话,超过以往20年来的总和。

66天里,我看了7部电影,追了两部剧,逛了4个书店,一 遍一遍感受成都的宏大和华丽丽。

成都,我来了,又去了。带着欣慰,带着心酸,就象赵雷歌中所唱“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我想,未来的日子里,我也注定要和这个时代所有的北漂、上漂、广漂的老人们一样,来来去去,在城市和老家之间周旋,徘徊。对比着,感慨着,幸福着,失落着,像牵线木偶一样。

2018年12月25日

作 者 简 介

骆淑景,女,60年代生人,现居三门峡市卢氏县,喜爱文史,笔耕不辍,著有多篇长、短文。








(0)

相关推荐

  • 成都宽窄巷子:中国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

    引言 成都宽窄巷子,是最具典范性的成都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也是中国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它体现了成都独特的市井生活文化,最终成为了成都市的旅游地标. 前言 成都宽窄巷子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商圈 ...

  • ​10条成都冷知识

    ​10条成都冷知识 1.从公年前316年起,已经叫成都这个名字. 2.宽窄巷子是清代八旗驻地. 3.永陵是唯一一座地面上皇陵. 4.太阳神鸟是成都市标志,在金沙遗址出土. 5.峨眉山.蒙顶山是中国最开 ...

  • 成都:宽窄巷子

    手机拍摄:宽窄巷子 介绍成都宽窄巷子的图文已经很多了.因承载着一段历史,所以,都不愿付略,博主也赖不住寂寞,凑一热闹.                                          ...

  • 骆淑景丨山女印象记(散文)

    85本日记成就一个农家女的作家梦 山女是灵宝福地村一位农民女作家,真名石淑芳,山女是她给自己起的笔名.由于家境困难以及父母重男轻女观念,她16岁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从1987年到2003年17年间,她 ...

  • 骆淑景丨天上人间(散文)

    岁月悠悠,往事如流.一生中,让你怦然心动.倾心眷恋.过目不忘的人能有几个呢? 当我的灵魂在尘世和天国之间徘徊,当我对环境感到不满意,对周围的人感到失望,对自己感到怀疑的时候,我想起了你. 想起你近在眼 ...

  • 骆淑景丨享受儿子

    一次和单位一位大姐出差,整个行程她絮絮地向我叙说儿子的故事,那种陶醉,那种窃喜.其中一个细节,让我记了多年.她说,儿子上大学那年,有一段时间她忽然很烦,失眠健忘,吃饭不香睡觉不稳,干什么都没劲.一天她 ...

  • 骆淑景丨彩云之南散记

    念嘬了又念嘬,筹划了又筹划,10月1日国庆节,我们终于成行.目的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事由是和亲家见面,给儿子订婚. 曾经非常喜欢徐千雅那首<彩云之南>,不期然真的就和云南结下了缘,就像谁 ...

  • 骆淑景丨知性女人

    相由心生.她始终这样认为.她的脸盘上虽然鼻子.眼睛都不理想,但整合起来,还很耐看.比如嘴巴,我们常常看到四.五十多岁的女人,不知是由于说话太多,爱唠叨,还是年岁大了,嘴巴都很难看.有的是乌嘴头子,两片 ...

  • 骆淑景丨一件小事

    那天一早从家门出来,坐五路车到西站,想在这里等卢氏车.但听一等车的妇女说,前两趟卢氏车都是满员,坐不上.于是当机立断,坐上一辆灵宝车,准备到科里下车,然后再坐灵宝到卢氏的车回县. 走到一个村口,上来一 ...

  • 骆淑景丨因为爱情

    我用一天的时间,从伏牛山腹地西端的卢氏县出发,穿过伏牛山腹地,来到伏牛山的东端鲁山县,参加大河论坛旗下的文学版块"大河文学"举办的"致青春·爱情"征文颁奖以及一 ...

  • 骆淑景丨揽不到怀里的秋

    大豆支支独立,叶子落了,豆荚也炸开了:红薯熟了,秧子和野草纠缠一地:玉米低垂着头,浸泡在水里:满坡的柿子红了,高高悬挂在枝头,还有谷子,还有黍--原野是丰收的原野,庄稼是饱满的庄稼,而主人却顾不上收割 ...

  • 骆淑景丨表弟王成的痞子人生

    表弟王成在小城也算个人物,丢了东西找他比找公安管用.有一次,我刚买的一辆"三枪"牌自行车,放在楼下不到十分钟就丢了.心疼,懊悔,带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到巷子找着表弟. 表弟说,我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