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二丨重王姑家/狄树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贞姑从小失去父母,从十二三岁起,就与两个不到十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担负起一个家庭的全部责任。艰苦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一位干练、泼辣、豪爽爱憎分明的女汉子。

爱激动的贞姑,高兴时是欢喜的泪,悲伤是难过的泪。每到寒暑假,我喜欢在贞姑家住几天,贞姑看到我去了很高兴,说我屋的“掉线锤”来了(我们家乡有句古话:娘家侄,掉线锤,意思是非常尊贵重要的客人),要高调迎接我的到来。贞姑特别在意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把亲情人情世故看得比天都重。

一次我出差刚好路过卢氏,顺便看望在卢氏照顾小孙子的贞姑。一进门,贞姑就一手拉着我,一手在我的头上连摸带拍,深情激动而又热切,带着哭腔嚷到:“强,你怎么有空来了?赶紧进屋,还没有吃哩吧,来来来姑给恰包饺子。”边说话边抹眼泪。当时正好表哥也在家,听到妈妈这个样子就劝她说:“强长时间不来,一来你就哭,赶紧揍饭呀,恰边揍饭边说,不准再哭,老是这式,来人看你,你就哭,乃是咋了那?”贞姑说:“我是高兴,见我娘家人了喜欢哩。”

贞姑是个巧巧手,在物质贫乏的时期,她想方设法的减少家庭开支,没日没夜辛苦操劳来增加收入。我在贞姑家最常见到她总是在织布,织布机上的线子就如同聚宝盆一样,老也织不完。

她织的土布从一开始都是自己动手,棉花晒干轧好以后再用弹花机弹得更细更加软绵,回家来用筷子像擀面一样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的棉花捻子,就开始在纺车纺线了。

全部纺成线锤子(即线团),等有了空闲再开始缠线子,给该染色的线团染成,分配每个线团的位置,完了就开始煮“一锅手擀面”,把线子全部放到盆里跟“甜面条”一起搓揉绛线子了。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才开始经线子(分配每个线团的位置,一般要几千根线团,各种颜色对称,形成漂亮的图案)。

贞姑上学不多,但是对于经线子却特别清楚,她会根据事先规划好的是准备做手巾还是粗布,再就是一种类似于薄纱的一种粗布,主要用来做厨房的抹布和冷货(用作丧事的一种服饰)。然后用她们老一辈口口相传的算法“老婆塔”来计算出经纬所需多少根线的数量,织出来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花纹,都得提前预算好。经好了线子还得缠“穗子”,这个是就是作为“纬”线制作的,一切停当,贞姑就会利用农闲时在“吱、嘎”“吱、嘎”声中织出所预设的花纹土布。

布织好后就是把布染上所需的颜色,根据需要把各种如煮黑、杨桃红、大红等等颜料放到一大锅滚水当中,煮上十几分钟捞出来后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浆洗”。浆洗主要是起到保护染布不能掉色,增加粗布的韧性,它主要的就是用面汤浆洗以后再拿到河水里进一步清洗,结束以后就开动手做衣服了。

贞姑每日很早起床,很晚休息,除了下地干活,做饭,洗衣,就在织布机上忙碌。她的手中,总能产出优质漂亮的布匹。或买给乡亲,或给家人做衣裳。

贞姑还有一个爱好,堆“布方块”就是把碎布拼缝成精致的工艺品。她会在集市上用很少的钱买回来许多碎布头,大小通吃,哪怕是婴儿手掌大小的布头都不会放过,五颜六色的布头买回来后经过精心挑选,把大小差不过的放在一起,拿剪刀把每一块都剪成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就用缝纫机把相同大小、颜色各异的布块缝在一起,花花绿绿的非常好看。贞姑把她的这一些“花布”做成孩子上学背的书包,家里床上铺的褥子,板凳上绑的垫子等等只要是需要用到布时候都能用上这样的花布。

我刚结婚时,贞姑就早早为我的孩子做了这样花布拼缝的小褥子和布袋。送过来的时候,贞姑对我们几个兄弟说:“我给你们几个准备的都有,喜欢的你们就从屋里拿走,没有时间的我给你们送,到时候如果没有姑了,你们看着用着这个东西还能念着你姑,我就心满意足了。”

贞姑一辈子节俭,她们兄弟姐妹都养成了一样的习惯,遇到感觉能用的东西都会收拾起来,慢慢的家里就会有一些闲了制、忙了用的东西。儿女们逢年过节时给她买的东西总是舍不得穿,拿出来用。总是说衣服穿着不露肉就行,不用太浪费,我们老了也不讲究样子了,吃饱穿暖就行了。

就在整理贞姑的遗物时还有好多没有来得及拆封的衣服,还是原封不动的压在箱子底了。贞姑织的布,图案唯美,经纬线段均匀整齐,布面紧密厚实,是农家原始手织布的上品。她拼缝的褥子和布包,美观耐用,大家都抢着收藏。在清贫困苦的日子里,用勤劳的双手织出一卷卷上好的布匹,拼缝出一个个美丽的工艺品,需要怎样平静沉稳,恬静从容,细致婉约,一丝不苟的心境?贞姑的手中,有给平淡日子装扮柔滑锦缎,有为无奇岁月增色的悠悠芬芳。

每当娘家里大小有事,贞姑会在前几天就来了,然后会再通知其他的姐妹前来帮忙干活,把每件事情打理的有条不紊,妥善恰当。坚决不能容忍些许瑕疵,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通常是凌晨才去休息,第二天很早就又能听到她的声音了,并且在事情结束以后一定是最后一位走的客人。

贞姑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做事,尽善尽美做人,不辞辛苦尽孝心的。

作 者 简 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人;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熟起来,在部队期间广播小说《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穆斯林的葬礼》等等陪伴着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我更加迷恋上了文学。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3.6.1文章滥用原创声明》的规定,有八大项不能进行原创声明,一旦违规将永久收回原创声明功能使用权限,导致严重影响的还将对违规公众账号予以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为此,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四大新媒体《行参菩提》、《行走文学》、《行诗天下》、《行苇春秋》对来稿做如下约定:

一、请遵守“禁止一稿多投”的作家道德规范,在其他公众号平台(纸质媒体除外)已经发表过的作品,禁止投稿

二、包括并不限于简书、博客、酷文、格图等网络平台发表过的作品应在投稿时说明,并给予原创声明的独家授权

(0)

相关推荐

  • 织布 文/嘟嘟

    织布 小时候家家种棉花,首先自给自足:织布做衣服,做被子,铺的,棉袄,棉裤,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是啊,冻坏了可麻烦了. 织布得用织布机.一个队里没几台,轮着用,借着用,那家伙规模宏大,机关重重,又是得蹬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博兴老粗布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董永故里的博兴县城东三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全国最大的老粗布批发市场--顾家老粗布批发市场.这里的粗布品种近千种,花色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天来这里选购订 ...

  • 【西散原创】陈侠作品 | 粗布情思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秋高气爽正是晾晒衣物的季节,我翻箱倒柜 ...

  • 《万年伏羲山》系列散文之二丨水坐滑梯水起舞/王镜宾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伏羲山的红色岩石是刚强的,像已成年的壮小伙,而伏羲山清冽的山泉水是温柔的,像山上俏丽的姑娘,小伙壮如山,姑娘美如水.千百年来,山上因石太多土太薄,加上降水少,石山上很难聚住水 ...

  • 《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一丨二姑家/狄树强

    岁月匆匆,人生的长河中,有些事,有些人--总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二姑家,脑海中对姑父的记忆总是模糊的,但对姑姑的记忆非常深刻.她是作为童养媳到的夫家,二姑身材中等,面貌清秀,见人总是笑呵呵地-- ...

  • 《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四丨董家萍姑/狄树强

    萍姑(音)是七爷的闺女.七爷子女多半受过教育,所以萍姑虽然上到完小,但相对其他个姑姑们称得上女秀才. 豫西陕县,灵宝一带的乡村,都有新媳妇过新年给邻居.亲戚们送窗花的习俗,就是新媳妇挨家挨户送窗花,一 ...

  • 《狄氏姐妹》系列散文之三丨朱家窝姑家/狄树强

    妙(音)姑家在岘山半山腰的朱家窝村.我们小时候"出门"(注:意思是'走亲戚')是靠两条腿走路去的,沿途要登上我们村的南岭头,再翻过韩家跟胡家塬中间一条深沟,穿过胡家塬,沟深坡陡再加 ...

  • 《万年伏羲山》系列散文之二十丨太空漫步走劲爆/王镜宾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本图片由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二:思古幽情/轩诚清读(第480期)

    轩诚浅语: 张妥者,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今天起,我们将以每周一篇的节奏,连续刊发张妥的系列散文"村子 ...

  • 【随笔】乾州蕞娃:远山之旅系列散文(二)

    [前言]路过蓝田县辋川的时候,路边山体上那副巨大的读书人画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几经查证才知道那读书人是唐代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被人们誉为"诗佛"的王维.这是蓝田县为了促进当 ...

  • 【老物件·时光】赵文卿系列散文之二:木拖车·木风箱

    编者按:岁月流金,曾经的老物件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们的余温尚在,仿佛如昨.握着这些余温,打捞起一些闪光的记忆,是对它们最好的纪念.从上期开始,"西平文学"公众号将推出赵文卿老师的系 ...

  • 王起系列散文之二:逃跑||柱子的童年生活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简介]王起:祖籍河北围场县,现住无极县,承德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第一届小小说沙龙常务理事,获省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