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目前被市场误解的几个问题
自从彭博在5月底曝出该消息后,有关此次上市就各种消息满天飞。
近期,C叔请教相关投行人士及接近交易所人士之后,解答一下有关阿里巴巴本次上市事件的几个被市场误解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阿里巴巴确以保密方式递交上市申请,但并无“秘密通道”
彭博在6月13日的报道称,阿里巴巴已于本周在无需财务披露的情况下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对此,阿里巴巴和港交所都表示不予置评。
C叔从一接近港交所的投行人士处获悉,阿里巴巴此次香港二次上市不需要公开递交招股书。市场一度有声音称,阿里通过“秘密通道递交上市申请”,这是其实是错误的表述。
严格来讲通道公开的,但允许合资格申请人以保密方式递交。
听起来有些绕口。我们具体看来看下。
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了一份名为《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该总结报告的出炉也意味着有关港交所的上市制度改革在经过长达4年的讨论后尘埃落定,并于4月底开始实行。
该文件针对以香港市场作为第二上市地点方面作出了相应解释。
该条例指出,若相关创新产业企业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敦交易所主市场上市、并在最近至少两个会计年度有良好的合规记录,且市值不低于100亿港元及10亿港元收益(如果市值低于400亿港元)的话,该企业即有资格赴港二次上市。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符合该上市条件。
因此,阿里巴巴可选择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不存在港交所为其破例“开后门”的意味。
未来的具体操作形式则可能为,阿里巴巴通过保密方式递交上市资料存盘,直至阿里巴巴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后才会在港交所官方公布招股说明书,这有别于一般上市进程。
募资金额究竟是100亿美元还是200亿美元
对于阿里巴巴的募资金额,至今为止已出现了200亿美元、150亿美元、100亿美元等数个版本,消息来源于彭博、腾讯、《财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
针对这点,C叔之前也有所提及(相关链接:阿里巴巴被传将募资金额下调至100亿美元:亦属投行预期范围内),一接近交易的人士向C叔表示,投行圈过去一段时间给予此次阿里巴巴赴港IPO募资额的判断普遍在100亿美元至200多亿美元之间,“不低于100亿即在合理范围内,并未超出预期,对于阿里来说也谈不上挫败。”
只要最终阿里巴巴的募资金额达到100亿美元,便在阿里以及市场预期之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和6月,港交所主板及GEM市场的月成交金额分别为2万亿和不到1.6万亿元人民币,每日平均成交金额为974亿和824亿元人民币,折合142亿和120亿美元。
所以相关人士认为,从市场资金量来说,阿里也不会认为目前的市场能够接纳其200亿美元的融资,所以最初市场传闻的200亿美元就已经超过合理范围,这个数字本身是否为阿里认真考虑过的就存疑。
当然,该交易数据只是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而成,阿里巴巴的到来也必将或多或少提升香港市场的活跃度和成交量,并给港交所每股收益带来“中单位数”的增长。
根据此前花旗分析师Yafei Tian的分析,如果投资者对于阿里巴巴股票的交易兴趣与腾讯相似,则港交所的平均每日成交量有望因此而增加10%-15%。
港股景气度是否会影响阿里二次上市决策
其实,这一问题也可视作是上述“问题二”的某种延伸。
诚然,最近香港整体市场不容乐观,6月的交易量较5月下跌超过2成,包括美团、小米在内的新经济公司股价也持续波动,但事实上,即使阿里巴巴最终上市前夕市场环境依然如此,对其影响可能也不会太大。
截至上周五收盘,阿里巴巴收于每股172.99美元,市值达到4504亿美元。以此计算,无论最终的募资金额是100亿美元还是200亿美元,此次融资发售的股票将仅仅占到阿里目前股票的不到5%。
如果阿里巴巴最终受到市场震动影响,其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会是少发一些股数,而非降低估值水平。当然这一切暂时都无定论。
7月15日,阿里巴巴其位于香港时代广场的办公室内通过了包括普通股拆股方案的三项议案,包括所有发行在外期权,受限股票单位(RSUs)以及股份拆分细节,这也就意味着阿里巴巴将正式完成1:8的拆股计划,即将现有的40亿股拆分成320亿股。
C叔之前已对阿里巴巴的拆股动机给予分析(相关链接:阿里巴巴拆股动力解析),阿里巴巴这次拆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降低投资门槛降低,吸引更多中小投资者,从而提高交易活跃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益于公司的估值。
此外,此次阿里巴巴选择的两家投行,中金公司和瑞信,也与阿里巴巴关系颇深。今年2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斥资逾18.13亿元获得中金公司约2.03亿港股,占其港股的11.74%和总已发行股份的4.84%,接近于腾讯的12.01%及总股本的4.95%。而瑞信则多次在阿里巴巴的融资和上市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是2014年美国上市的6家承销商之一。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此次选择香港作为第二市场上市,更重要的出发点还是在于活跃香港市场的交易环境,这一目的远远胜于所谓的“中概股赴港防御性二次上市”。毕竟对于阿里来说,此次香港上市的战略意义远大于募资的价值。
一旦阿里巴巴和腾讯“会师”在香港市场,其必将引领更多的国内创新科技企业选择香港作为自己的上市地点,或许也会有更多海外上市的企业同样选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