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利互通CEO曹峻:快消品企业,逆势增长的思维逻辑

由新经销主办的第5届快消品+互联网大会于3月15日-3月18日在成都龙之梦酒店盛大召开!本次盛会吸引了上千名行业内的经销商、厂家和互联网企业等众多快消业内人士从全国各地赴会,现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以下内容是魔利互通CEO曹峻先生在3月16日大会品牌渠道数字化专场论坛上的发言,经由新经销整理,以飨读者。

平时不太参加论坛,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大家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只学“贼吃肉”的那一段,没有去学“贼挨打”的那一段。因为只有企业做好了,才吸引大家的关注,大家才有意愿去学习。但是恰恰真正应该学的,反而是挨打的过程。其次,讲演时间短,怕说的不完整,误导大家。比如,之前联合利华的时总说:规模和精准,要先规模再精准,这是对大公司而言的。对于小公司,你规模还没做完,可能你就死了,所以,很多东西需要辩证来看。

回到主题《快消品企业,逆势增长的思维逻辑》,在过往的十年里,我们服务的客户不多,但是非常有幸的是我们带领了一些客户真正实现了逆势增长。现在就这十年心得,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快消品企业渠道数字化为什么这么难?

第一,快消品企业渠道数字化为什么这么难?有两个问题,你的经销商愿意跟你做数据分享吗?你的经销商上系统愿意吗?99%都不愿意。第二个事情,员工愿意吗?99%也是不愿意的。所以我想说的第一点:数字化不是答案!我们都在说数字化,而真正的数字化,应该是用数字化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

我们很多时候在谈数字化,但往往丢了业绩提升的初心。我认为,数值化,应该是围绕业绩提升,借由技术手段,对经营方式进行分化思考,技术的价值是让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得以实现!所以核心的问题在于当我们有了技术手段以后,是不是在管理的逻辑上变化。原来看不清楚的东西是不是能够看清楚了?原来你不知道每个人在干什么,现在有了系统之后,你看清楚了,是否可以创造出新的管理方法?所以,核心是转型,转型的问题是在独特的经营模式。技术是让这种独特的经销模式真正落地,这些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业绩提升。

说到创新,我的观念创新往往不在高处,而在原点。马斯克最近谈到“第一性原理”,所谓第一性原理,即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本质原因。这个原理是亚里士多德提的。第一性的核心,就是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所以,首先我们来说说系统到底是什么?

过去的系统,是在流程基础上构建的,快消品的流程是一个以销售为核心的过程,销售能够固化吗?销售本身是一个仁者见仁的过程。我想谈的观点是,所有市场上看到的系统是按流程在设计,所谓的销售管理系统,其实是销售流程系统、销售监控系统。但销售本身是灵活的,这本身就存在矛盾,很难形成对你业绩的助力。当然,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即销售达成的逻辑不会变。你在构建整个系统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你的这个行业的业绩提升逻辑是什么,然后再来看系统。

“快消品”又到底是什么?

第二,那“快消品”又到底是什么?

快消品就是使用寿命短,消耗很快的商品,从我的理解来看,这可能不是快消品的本质。去年我们看到OPPO和vivo的销量很好,他们的业绩从哪里来?渠道下沉深耕!手机感觉上不是快消品,但是恰恰他表现出了快消品的特指。我认为快消品的第一个特质是:“同质化”!蒙牛特仑苏也好,伊利经典也好,忽略包装、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差别,同质化是厂商和经销商无法规避的先决条件,同质化是我们在销售中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消费者可以买你,也可以买他。同质化,带来购买的“替代性”,所以才会有品牌产生。

快消品的第二个特质是什么?低关心!大家有没有发现对于快消品的购买,相比高关心的产品,比如汽车,消费者购买前是不会研究。低关心,促使消费行为“行动”在前,即先购买,再感受或者学习。所以,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因为快消品的可替代性,我们还得把自己产品差异化价值说清楚,可能是价格,可能是某个消费理由。

在同质化、低关心的特质下,你的订单是“抢”来的!

因为有替代性,网点必须要进你的货吗?因为低关心,消费者必须要买你的产品吗?不是的!所以,“抢”订单是核心!今天有B2B、有新零售,一个平台,等着网点下单,我的感觉像是姜太公钓鱼,这个鱼很难钓的。既然知道订单是靠“抢”来,那么谁在给我们抢订单,都是一线员工。很多公司的数字化不成功,原因就是上系统把他们看起来,他会高兴吗?你的业绩都是我做的,然后你上个系统,好比业务员自己给自己的脑袋挂了一个上吊绳,所以没有人员喜欢上系统。

为什么厂商和经销商都喜欢让人上系统呢?

中国有一个群盲文化的大背景,他们核心的挣钱逻辑在哪里?老板给我发2000,如果我只干半天,我就多挣钱了,这就是群盲文化,所以管理者要上系统。另外就是八步骤,八步骤的前提是人得守规矩,我们满眼望去,我们是守规矩的吗?把这个事情跟各位说清楚之后,希望各位去了解,反过来思考。

10年时间,我们发现业务员和其他工种有一个不一样的特质,在座的所有高管每天或者两、三天可以看到老板,业务员能看到吗?但反而这些人是你公司业绩的中流砥柱,我们关注过他们吗?没有。第二个事情,在座所有的快消品公司都知道过程管理,但是开会的时候说什么?说业绩!不关注过程,是员工的错吗?不是员工的错!培训时讲过程管理,开会说业绩,三次以后,员工会说“过程管理”不重要,业绩才重要。业绩卖的好的未必努力,业绩卖的不好的未必不努力。所以,上系统是还原员工实际工作的真相。我们很多时候上系统,忽略了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属性。更多用系统监控人,而没有关心人。

第二就是员工最关心的是什么?中国人非常怪,我在一个所里面当业务员,我看到一个伙伴是所长的亲戚,你会高兴吗?他分到一个好的片区,我业绩不好老板怪我。第二最最核心的是公平,你们回想一下是不是,做到公平其实很难,非常非常难,你需要一套逻辑,清楚把员工的价值表现出来,有了关注和公平以后。

第三个话题才是激励,在国内大的环境下,我们忽略了公平和关注,直接上激励。老板永远是瞎子,你把激励发下去,只有下面的员工知道你发错了,然后辞职了。我们很多时候在说员工的稳定性,其实不是员工的事,是你真的用心去关注了吗?最后当然是学习

前面讲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回到快消品的本质,因为是同质性、可替代性的,所以我们在过程中要把网点、陈列、拜访、动销做好,第二个我们谈到如何换位思考,做好快销企业的运营,要把员工关心好。

网点的核心是便利和陈列的竞争。第二是陈列,陈列必须突出竞争性。所以在真正陈列的时候,精准不是把问题做细,而是做到有价值的点上,我的陈列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购买时选择我。

第三个就是拜访,规律性的拜访,很多公司都要求拜访,680万个网点就是680万个阵地,今天是你的,不代表明天是你的。房租越来越贵,7/11同一个货架位置,一天补3次货,追求坪效最大化。所以一切的逻辑不是为了规律而规律,而是如何守住阵地,给网点带来收益。

最后要说一个真实,很多的类似管人的系统真是没有做到,他们和企业说、跟客户说我们真实做到99%,其实我的经验99.99%是跟老板说的,只要有0.001%的漏洞,员工就能钻。有时候上系统还是很奇葩的事情,没有数据总比假数据强,很多员工上了系统被逼无奈,造了很多假数据给你。所以说,系统只要0.001%的漏洞,老板看到100%的假。

中国的老古话,赏罚分明,真的好的,我要奖励你,错的,我要惩罚你。要把很多的数据做真实,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下,你这个企业才有未来,你企业才会有正能量。

说说具体的管理方式,我们系统里面有一个数据,上系统之前:基本上每个公司的业务人员一天工作大概在1.92小时,但是你花了一天的工资,这也是老板上系统的原始初衷。用了爱盈利之后,大概6个月时间,到6个多小时,1年时间,到8小时。上系统之后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管什么?如果管你每天必须工作8小时,这个又是第二个坑!

上系统,背后中心思想是:原来有句话,老板要什么,就考核什么,我给大家改变一点就是:老板要什么,你就是激励。

没有网点、就没有销量。没有车辆,就没有网点。所以要开网点,所有公司做网点竞争,把网点做好,每年都在做,但是每年都没有做好,原因在哪里?我们所有的管理逻辑里面只有目标、口号,缺少方法。我们要想,经销商为什么要上,所以太多的企业的高管跟老板表决心都是明年要怎么样,都是口号没有方法。

如何从口号变成方法?需要从市场看到问题,从用户看到机会,从竞争看到威胁。这才是我要说的,不把这三个事情做好,你没有方法、只有口号,那你的系统还是没用。有了业绩目标,就做管理指标,原来是1.92小时,现在有了系统必须干到8小时,每个店必须要干满多少个小时。你回想一下,系统也好,8步骤也好,能把业绩做起来的多吗?员工在网点就一定出业绩吗?都不是!所以8步骤很好学,问题出在哪里?你有方法,必须要转化成执行标准,有了执行标准才能到激励标准,然后才有一线执行,才有管理检核,然后才有管理标准,然后才有业绩。

抽象来讲我们总结了12个字:网点、陈列、拜访、动销,这是过程管理。动销其实有两个逻辑构成,一个叫订单、一个叫库存。订单恰恰是我们流程管理的起点。今天在座的有经销商,很多经销商上了系统,你们的账,准不准,你们的数据准不准。当你对财务系统真的了解的时候,中国人的群盲文化很有意思,原来我的货出去就要结账,财务很一般不处理,等送货回来再结账,业务员三天后把单子拿回来,再结账,这样可以省的万一不一致时做红冲。我们看到上了系统,所有的账还是算不清楚。我们在这一块做了一个创新,一笔销售,10搭2,还有2箱属于陈列费,搭赠应该折算,这样再看单品的毛利才是准的。2箱陈列应记录为费用。第三个就是标准、真实、检核、激励,管理系统不管理,变管理为激励。我想说的是,管理系统真正的境界不是管理而是激励。

企业是希望经销商all in,因为产品同质化、因为有竞争,需要经销商全力以赴,帮企业卖。但是企业给经销商签了百年的契约吗?没有!经销商是给企业做嫁衣的,无论是否卖好,都有可能被企业取消。经销商和企业是一个博弈的格局,博弈的格局是彼此均衡,企业尊重经销商,经销商也尊重企业,我相信传统的大的品牌商都吃过KA的苦,你们肯定不想再吃互联网大佬新零售这个苦。如果不尊重这个事实,因为逻辑不对,企业只能是费力得到一堆假数据。解决渠道数值化的核心,不是上系统、抓数据,而是怎么样让业务员和经销商多挣钱。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什么?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还是外部的信息系统,最重要是的IT不懂业务,业务不懂IT。原来我们都说IT支撑业务,只有你比企业更懂他的生意,才能实现用IT引领业务,谢谢大家的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