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销商为何沦为品牌商附庸?

为什么美国的经销商可以进化成供应链公司,而中国的经销商却成了品牌商的附庸?

现代商贸流通行业最早的萌芽,其实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才开始的,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效率低下的手工生产逐步替换成了由煤炭、蒸汽机推动的工业化生产。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商品大规模的生产,公路、铁路的快速普及,让商品跨地区流通实现了可能,社会繁荣,需求驱动生产,行业才真正的大规模兴起。

但是商贸流通行业最早的分销模式,都是先从批发市场开始,然后逐步地向批发商过渡,最后逐步到进化成为商贸公司。

这个阶段在美国大概是1900年到1960年前后,中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2000年前后。这时中美两国的经销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其叫做经销商,不如叫做批发商。

当时,很多经销商最初都是在批发市场做批发,做大之后,成立商贸公司专门做批发生意,所售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有利润就卖。

而且那个阶段品牌商的分销体系大多都还不健全,品牌商一般会在一个省,或者地区找一两家批发商作为省代,再由他们层层批发,将商品逐步渗透到市、县、村镇。这些代理虽然叫做经销商,但是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以批发为主,经营的类目也相对比较多。

美国1870-1913年,GDP年复合增长为4%,1910年-1970年,GDP年复合增长约为 6.1%,经销商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相对较为温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一部分经销商经过家族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成为区域内的龙头老大,为本地的零售店实现了一站式全产品链的批发配送,并形成了一些局部的规模优势,开始逐步向专业型公司发展。

不再仅仅为小店提供商品,与此同时还提供加盟服务、金融服务、运营指导等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最终进化成为了批发兼零售的大型供应链公司。

但是在东亚,如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由于国土面积太小,在大财团、商社主导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厂、商、店很容易就实现了一体化集团运营,比如说日本的伊藤忠,韩国的乐天、三星,台湾的统一都是这种情况,但这类的模式对比中国大陆不具备可借鉴性,在这里不做过多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增长较为迅速。1978-2016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7%,远超同一时期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增长率。

在同一时段,美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2.7%,加拿大为2.5%,英国为2.3%,日本为2.2%,法国为1.9%,德国为1.8%,意大利为1.4%,尽管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率都大大低于中国。

中国的一年,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 5 年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 30 年的高速增长,基本上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增长。

这种快速增长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行业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一些行业的基础设施。

中美之间商贸流通行业的模式差异,是始于深度分销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出现。深度分销模式,强调厂商一体形成利益联盟,把经营触角渗透到小店内,通过业务人员对门店的干预,从而获得我方的品牌在终端内的相对竞争优势。

但是这种模式,对经销商的要求比较高,想要获得品牌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保证足够的竞争优势,经销商就必须配合好品牌商,加人加车,放弃批发,直供终端,专注销售和服务该品牌产品。

于是大量的优质批发商,慢慢转化成了做单一品牌专营的大经销商。我们常见的伊利、蒙牛、青岛、雪花、双汇、六个核桃等等大量的经销商都是这种类型。

当然,你可能会说也有一些经销商做了多品牌代理,但是这类的经销商有非常典型的特点:一是很少有两个竞品同时代理,二是主销品牌占其代理的60-70%以上,甚至100%。

品牌商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分销效率,足够密的渠道覆盖,最好的办法是缩短分销环节,压缩单个经销商代理区域,并且加人加车,终端直供,精耕市场。

这就要求这种作业模式对经销商在终端的工作极为复杂,既要做垫资,仓储物流,还要做好市场营销,终端生动化作业,这样作业的专营经销商,很难再像美国的经销商那样快速做大。

小店采购也和美国一站式供应不同,变成了社会化供应模式,即多家品牌专营经销商+就近二批混合配送。

更关键的是,在品牌商的意志驱使下,大量的优质商品由经销商直供,二批受到经销商深分以及区域保护限制,也基本上没有机会做大的可能。

这导致过去二十年中国快消市场,基本上没有机会孕育出规模化供应链公司的可能。

刘春雄老师在新经销的B2B CEO群里交流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观点:

美国营销是1P营销,品牌(产品)驱动,后台制胜,主要依托大众媒体。渠道只是效率系统,很容易第三方化。

中国营销有两大驱动模式,小企业是渠道驱动,大企业是渠道驱动+品牌驱动,渠道驱动必不可少。渠道作为效率系统还是驱动力,这是中美的差别。

作为效率系统,主要完成交付功能。作为驱动系统,要完成认知和交易。

中国渠道之所以成为驱动力,主要是因为渠道链其实是关系链,因为有关系,所以认知门槛降低,因为有认知,所以交易得以实现。

效率系统,渠道是商流。驱动系统,渠道是信息流,然后是商流。本质上是交互链。经销商在渠道的价值是,基于关系和交互,完成认知(推广),因而有交易。关系→认知(推广)→交易。这是中国渠道的商业逻辑。

笔者非常认同刘老师说的这个关系链,这是中国本土特色的市场环境下诞生的高效分销方法论。在这条价值链内,利益及资源的分配仍然还是以品牌商为主导。

中国目前的夫妻店大概有520万家,连锁门店不到15万家,小店规模太大,而且很散,更关键的是非常难以收编。

在没有出现强势的运营方,将小店整合成连锁模式,产生规模集采前,在短期内想去改变这条价值链的利益格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我们再把时间拉长,海鼎的陈庆洪总曾经向笔者提供过一个零售行业的共识预测:在 2030 年之前,中国的便利店市场容量大概在 50 万家左右。

行业里面有一个潜规则:每开一家连锁店,大约会关掉 3家夫妻店,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从现在到 2030 年之间,中国的夫妻店大约会关店 150万家,市场上还有大约 370万家夫妻老婆店存在,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分析:这 150 万家主要是开在一二线及部分的三线城市,三到六线城市,仍然将会以夫妻店为主。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二线及部分的三线城市,商贸流通领域随着连锁零售的普及,品牌商的通路结构、经销商的经营模式会发生一些本质的改变。

大量的一线品牌,将一线城市的经销商物流收归到自己的麾下统一管理,也有一些经销商因为成本的压力,自己主动将仓储物流交给了第三方的城配公司进行托管,自己的主业由配送商逐步转化成营销商,服务商,资金提供商。

从5-10 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高线市场的经销商物流剥离,已经是一个较为主流的趋势,城配物流会在高线市场汹涌蓬勃的发展起来。

对于品牌商来说,三到六线市场的370 万家夫妻老婆店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流量基数,强调于渠道驱动或者品牌+渠道双驱动的品牌商来说,低线市场仍然是未来几年快速增长的核心动力,所以通路下沉,以品牌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的惯性,必然会大概率的会以自身强控,深分为主导。

快消B2B从2013年出现,时至今日,现在最难受的是,没有打入到品牌商和经销商的这种利益联盟内。利益联盟的管控主要是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保护,不允许串货;第二个是价格管控,价格管控的核心就是要充分保障伙伴的利益。

因为这种同盟,是靠利益来绑定的,如果利益打破,这种同盟关系就瓦解了,所品牌商特别重视价格管控。

但是这个行业出现的问题,逼着行业不得不去重构这条价值链:

1. HBG模式失效,深度分销难以为继,大规模分销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消费需求;

2. 整个社会的成本都在上升,品牌商和经销商已经无法养活大量的专业的终端服务人员去做专门的终端服务;经销商的利润一天不如一天,成本一天比一天高,所以这种利益格局即使外部没有人打破,在联盟内部也要快撑不下去了;

3. 新零售来势汹汹,线上线下一体化分销,数字化营销,这都是传统经销商不具备的能力。

所以,快消行业的这条深度分销价值链肯定是要进行一次重构的,如果想要打破这条价值链的利益格局,要么品牌商主动将自身价值链进行重构,要么就是被强势的B2B切断经销商和小店之间的关系。

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 品牌商的意愿不强,B2B 的动力不够。

所以,我们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快消品行业商贸流通的价值链,可能仍然还会以品牌商为主导,高线市场的经销商逐步分化成营销商,服务商;而低线的经销商,还会仍然以深度服务终端为主要工作。

数据来源:

中国日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成果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比较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PS:新经销将于8月21日~23日在上海举办「2019·中国快消品大会」,本届大会以“万亿生长”为主题、“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及创新营销”为话题,发掘新时代下支撑企业未来十年快速增长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趋势

 

大会时间:2019年8月21日-23日

大会地点:上海松江富悦大酒店

大会议题

门票信息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会务组报名

添加会务组工作人员报名

大会商务合作:赵先生  15854817671;

大会报名咨询、媒体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企业团购(10张以上)、对公付款请联系:冯女士 17600401279

往届大会回顾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往届大会盛况:

中国快消品+互联网专业新媒体

致力于快消厂商转型升级与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

版权问题 | 商务合作 | 项目咨询 | 读者投稿

(0)

相关推荐

  • LED显示屏行业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分销现状与策略局限 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展,以及竞争的加剧,为了实现市场发展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LED显示屏行业的分销渠道从原有的工程直营和渠道批发模式,逐步过渡到目前多种模式共存 阶段 ,目前主要分 ...

  • 京东无界零售,打通任督二脉?

    灵兽按 零售可无界,生意有边界.将瞄准镜对焦"赋能" "化敌为友"而不是亲自"上阵杀敌",用最近的网红沈大师的话说,即"不与民争利 ...

  • 重新带领经销商进步,品牌商渠道变革:充分授权+小组织作战!

    在中国经济放缓,市场小众化,电商冲击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快消品公司的传统渠道遭受冲击,销售普遍遭遇瓶颈.   如何进行营销组织与渠道的协同创新,打破厂商组织边界,形成赋能整合型营销渠道,创造营销增长 ...

  • 中国连接器主要品牌商一览表

    近几年,新兴领域给连接器行业带来更多商机,这些新兴领域包括自动驾驶.AR/VR.机器人.无人机.共享单车.智能穿戴等等,这些新兴领域对连接器有特殊需求,新兴的需求推动了连接器多样化发展,虽然汽车.通信 ...

  • 中国最大的核桃乳品牌商,其实是饮料界的铁罐贩子头目

    作者|黄晓军 封面图|网络 最近回了一次偏居十八线的乡村老家,顺便探望了一位腰椎间盘尤为突出的长辈. 正在考虑送点什么东西好时,家父推荐了一款霸占村头夫妻店唯一堆头的饮料:六个核桃. 几十元一件,把外 ...

  • 品牌商&经销商—终端系统,“慎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快消品行业的不断渗透,数字化赋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到如今,大部分厂商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浅水区,让企业具备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产品和服务不断的下沉. 由之前的经销商到批发商,然后终端 ...

  • 多消费场景下,品牌商协同经销商如何进行城市物流的一盘货交付?

    看有多少好友,在和你一起关注行业动向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很多品牌商早已将自己的物流车队解散,而去找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那经销商呢?多数经销商的现状仍然是销售和物流一把抓,当下时代,经销商是否也 ...

  • 重磅:2018-2019中国快消品牌商B2B合作情况研究报告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品牌商对B2B的态度普遍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再到主动拥抱的转变.那么,品牌商与B2B的合作情况究竟怎么样呢?品牌商在与B2B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新经销联 ...

  • 从阿里零售通4.1新政,看品牌商、经销商、业务员转型的紧迫性!

    (一) 所谓4.1营销新政,就是零售通要改变以往城市拍档的收入分配模式,核心是要大幅降低其收入水平.这引起了城市拍挡的骚动.原来的一些头部拍档每月收入可以达到几万块钱,现在要拦腰砍掉一半,甚至更多,那 ...

  • 经销商跑路事件是品牌商的责任?还是与区域经理的博弈?

    △2018中国(漯河)食品营销创新峰会暨第三届休闲食品厂商精准对接会 免费报名火热进行中,扫码查看详情 昨日,<新经销>发布了一篇关于<某市场怡宝经销商"崩盘"预 ...

  • 新零售对于快消品牌商、经销商是馅饼还是陷阱?

    2012年,还是大卖场的黄金年代,如果此时,你告诉大卖场的决策者,未来几年,大卖场会进入关店潮,那么你很可能被当成胡言乱语的妄人. 现在,随便一个零售从业者,也能说出大卖场为何会频频关店,因为电子商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