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做水,农夫做奶」谁更有机会成功跨界?
2019年9月,伊利在安图县的矿泉水项目启动,同一时间,农夫山泉也正准备推出植物酸奶新品。
早在可口可乐郭思达的时代,就已经定义了饮料的竞争不仅仅是同品类的竞争,而是消费者“胃”的份额的竞争。
伊利的液态奶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近84%的市场渗透率,以及近37%的市场占有率;农夫山泉在瓶装水领域达到了26.4%的市场占有率。
虽然都是各自领域的第一,但伊利的身后有蒙牛,农夫山泉的身后有怡宝,且都近在咫尺,稍有不慎就会被拉下马。
这事儿就跟玩大富翁一样,加入之后就没有办法停下来,要么赢要么出局,仅仅在一个区域内积累优势很难增加赢的几率,通过新的地盘的开发,形成连锁反应,才能把握真正的机会。
这正是我们最关心的,本来就已经饱和的领域,还要互相插对方一脚,他们真的能够在对方的主场里找到缝隙,撬动新的份额吗?
-01-
底蕴
两家企业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在内部管理、品牌建设、产品研发方面的综合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不相上下,尤其是在渠道建设方面,两家企业渠道网络已经到了毛细血管的级别。
那么除此之外,伊利所具备的优势是否可以为他们做瓶装水赋能,农夫山泉所具备的优势是否可以为他们做植物酸奶赋能,才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1. 伊利和农夫在包装上的优势
伊利在包装上优势,是包装材料上的议价权。
当蒙牛和伊利成为世界排名前十的乳产品企业时,意味着他们的主要包材“利乐包装”的资源,是向他们倾斜的,某种意义上,只要是利乐相关包装的产品,蒙牛和伊利可以通过包材上的话语权,影响到其他产品的产量。
想想王老吉的绿盒纸包装,为什么总在春节时卖不起量,你大概就能明白了吧。所以农夫山泉在做酸奶包装的时候,肯定是会避开利乐包装的。
农夫山泉在包装上的优势,是包装设计上的准确理解。
从农夫山泉初期的产品,吸嘴式瓶装水包装,我们就能看到农夫对包装深刻的理解。
想要在饮料行业跳脱出来,包装的吸引力是第一核心,想要跳脱出来,往往有三种方法:
1)不一样的包装形态;
2)不一样的视觉设计;
3)不一样的包装材料;
从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开始,农夫在包装上进行文化元素的使用,在当时来说,其实是比“国潮”还要前卫的思考,只不过对那时的国民审美来说,有点超前了。
再到后来婴儿水的包装在市场上掀起一波风潮,这其中厉害的不只是农夫对消费者需求更深层的洞察,而是他能够把这种洞察,通过包装形式表现出来。
再看当所有人都觉得水市场应该走向高端的时候,农夫山泉拿到了G20指定用水的资格,亮眼的玻璃瓶一拿出来,秒杀了过往所有指定用水的形象,后来有人吐槽这款水卖得不好,但你知道吗,农夫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它卖好,在G20上包装亮相的那一刻,他的高端品牌形象一打造,销量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农夫山泉对包装的理解,是一直以来他们积累的最大优势。
2. 伊利和农夫在品牌上的优势
伊利在品牌上的优势,是品牌资源丰富的优势。
奶是一个消费者极度需要安全感的品类,所以“信任状”是整个奶行业营销的基础。
这个基础带来的,是消费者看到的品牌故事—有机牧场、新西兰奶源、娟姗牛、可追溯技术、以及奶牛的使用权等等……
农夫山泉在品牌商的优势,是他们知道品牌应该如何跟消费者对话。
从“农夫山泉有点甜”到“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们都在做一件战略级别的事情——重新定义标准。
想要成为行业的老大,并不是定位理论提到的“强调自己是第一”,而是你能给所有人一个理由—你凭什么是第一。这一点是农夫山泉所擅长的,且其我们学不会的。
你看,两家企业每年都砸过百亿的广告费用,但是伊利砸出来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而农夫山泉砸出来的,则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共情,这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且,伊利在包装上的优势,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没办法迁移到瓶装水上来,但通过包装策略巧妙地避开其他酸奶品类,确是农夫山泉最擅长的事情。
所以,擅长营销的农夫,做植物酸奶的机会,概率可能会比伊利做水要大得多。
-02-
水和奶的差异
农夫山泉擅长营销,并不意味伊利的营销做的不好。
到底谁成功的概率大,我们必须要看具体的行业和品类。
水和牛奶最大的差异在于,相对于奶来说,水可以提高价值感的空间有限。
我们前面说快消品的核心在于营销,那什么样的东西好营销呢,当然是简直价值高、且价值空间大的产品。
水的价值空间我们分三类来看:
1)水本身的功能性,比如所含矿物质、酸碱性、以及蒸馏水的安全性;
2)水的附加价值,比如水的原产地;
3)水的口感,比如气泡水、花香的组合。
显然在怡宝、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在平价水,即2块钱这个价格带市场的占据,不可能再给伊利机会,所以伊利只能从高端水切入。
但是你看看水的价值空间,几乎都被其他品牌占据或者涉猎了,从消费者的角度,可能很难提出更新颖的产品概念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话说回来,消费者对高端水的需求,并不是刚需。
我可能偶尔会尝试一下依云、巴黎水带来的体验,但在日常的消费者,消费者大概率会回到以农夫山泉为主的平价产品上。
但是奶不一样,奶的价值空间非常的大:
1)奶的包容性很强,是一个在口感口味上可以跟很多元素完美搭配的品类。
2)奶的形态丰富,形态的丰富可以在包装形态上创造更多的空间,比如蒙牛收购妙可蓝多奶酪棒,我们可以看到,奶制品市场正在通过形态,向更高端的品类发展。
另外,经过一次奶行业的事故后,消费者希望购买更好的奶,已经变成了一种日常需求。
但从品类上的比较,奶的优势比水更大。
-03-
真正的机会
两家企业对双方领域的涉足,其实远没有到“较量”的地步。
对瓶装水近8亿投资,对2019年已经近900亿的伊利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光是奶片一个小品类都可以带来近7亿的营收。
而农夫山泉没有选择从牛乳酸奶而是植物酸奶入手,一方面是因为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上游供应链,一方面是因为植物酸奶的原材料成本,比牛乳酸奶要低30%—50%。
所以对双方来说这些投入都是试探性的投资,即战略性存在。
但就品类的发展来看,植物酸奶的机会比水要大的多。
1. 植物酸奶的趋势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植物性食品的全球需求量在2013年至2017年间增长了62%。
其实包括人造肉在内的以大豆蛋白为基础的植物基食品,都悄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指数级增长。
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因为提供动物蛋白的肉类和奶类需要大量的养殖,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植物蛋白刚好能够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其中,大豆蛋白的蛋白含量能够达到38%,可以完美的代替大部分动物蛋白,并满足人体所需。
所以植物基的趋势和发展,预示着植物酸奶市场,将是一片蓝海。
2. 农夫山泉的机会
虽然植物酸奶前景可观,但趋势并不等于真正的产品机会。
我并不能预测未来农夫山泉会主打植物酸奶的什么卖点,但至少在其他食品行业已被验证过的爆款策略中,农夫的植物酸奶至少可以做到四个更:
1)更极致的口感;
2)更高端的品质;
3)更健康的概念;
4)更新奇的功能。
农夫山泉可以把自己“重新建立标准”的核心营销能力迁移到这里,在具备先发优势的情况下,重新定义植物酸奶异于动物酸奶的新标准。
而伊利做瓶装水,只能在高端水市场找突破,没有新的趋势可言,也并不具备先发优势,在爆品策略的四个维度上,也很难找到新的切入点,重新建立标准的难度,以及教育市场的成本,会非常高。
这就是为什么农夫做植物酸奶的机会,比伊利做水的机会要大的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