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英雄第一百零二篇·太上皇所属·沙场宿将·傅阳侯·将军周聚

傅阳,按《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是在汉时汝南郡傅阳县,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汉初,傅阳县改为傅阳侯国,由功臣周聚受领。

这里需要注明的一点是,因为《史记》和《汉书》中都将周聚所封之侯记载为博阳侯,所以这就与在汉六年封赐为博阳侯的陈濞冲突了。故而笔者查阅《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汉书考证》,终于发现一处后人的注解:

博阳节侯周聚○【臣召南】按陈濞既封博阳不应一地两侯据史记索隐曰县属彭城则此博阳应作傅阳即春秋时偪阳国地博与傅字形相近而误耳

如上,这里大概讲的意思是,博阳之地不可能为两侯封赐之地。故而按照《史记索隐》中的记载,该侯国属彭城,则应该为傅阳县,也就是春秋时期偪阳国旧地。后因为傅阳与博阳字形太过相近,故而史家记录时出现了偏差,才形成了一名两侯的现象。

关于这里的论述,笔者以为还是很在理的,所以就姑且按照这里的记载,以周聚所封之地为傅阳作为定论。

下面再说关于周聚的故事,如《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所载:

以卒从起丰。

显然,周聚是以士卒的身份在丰邑开始加入刘邦麾下。所以这就说明周聚非刘邦沛县起义之卒,更非刘邦沛县三千子弟中的一员。

然后又因为史书中并未标注清楚时间,所以我们就无法弄清楚周聚加入刘邦麾下的准确时间了。毕竟因为丰邑兵变,所以无人知道丰邑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兵力有多少。故而也就无法判断出周聚到底是在丰邑兵变前加入到刘邦身边的,还是丰邑兵变后与刘邦和谈结束才加入的。

虽然说周聚看上去就是一个士卒,但是若按照后面的记载来看,周聚又看上去没有那么简单:

以队卒入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假设周聚是在秦二世二年刘邦与丰邑和谈后才加入的,那么接着就是一系列的作战,而周聚是如何能够神奇般的作为一名士卒在那些残酷作战中存活下来的呢?甚至到最后刘邦都成为汉王了,周聚却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队卒,也就是一个不过领兵数十人的对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周聚无能,所以打了那么久才是一个队卒,也行,但是这就解释不了为何周聚能够一直安然无恙的活着?而如果周聚能力很强,那么同样解释不了为何才是一个小小的队卒?由此,唯一相对合理的解释就是,周聚仅仅是运气不错。

而笔者另外做出的一个猜测就是,周聚之所以这样,恰恰是因为有人故意在压制他。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毕竟周聚有很大几率是从丰邑兵变出来的,如此,估计刘邦宁肯相信雍齿,都不会信这些人。说白了,周聚应该也是丰子弟的一员,甚至是刘邦幼年认识的人也说不定,至于周聚为何一直都是那么低的官职,只能说,刘邦因为了解他,所以才会一直压制他。

不过,纵然刘邦再想压制这些人,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也让他不用也得用了。

击籍成皋,有功,为将军。《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笔者之前也说过,成皋之战是刘邦和项羽打的最顺的一仗。而周聚于汉元年才只是一名队卒,在这里却因为进攻西楚军队有功,而一跃成为了汉政权中的将军,说是一战拜将也不为过。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若周聚真有如此之能,可以凭借一基层军官得拜将之功,那么为何非要等到这个时候呢?先前那么多战役,那么多机会,也没见周聚怎么着了,为何偏偏在这里就一战功成呢?

如此,我们就要退回去到成皋之战前的另外一场战斗了,也就是楚汉时期最为著名,也是最为惨烈的第一次荥阳会战。而在第一次荥阳会战中发生的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汉军荥阳惨败的战役。在那场战役中,因为实力不济,汉军几乎三分之一的高层军官被项羽全歼于荥阳城内,其中包含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周苛、以及封侯拜将的孙赤,甚至还有一系列汉庭重要官员,均在这场战斗中死的死,降的降。由此,汉军只能大幅度后撤,而西楚军队则是乘胜追击,于是当西楚夺下成皋后,才有了后来的成皋战役。

综合第一次荥阳会战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因为在那场战斗中汉军损失极为严重,于是才有了刘邦大力启用一系列将领的故事。所以,才有了本文中的周聚在之后攻打成皋时的英武风采。

换句话说就是,史书在这里其实并没有记录清楚。当时刘邦为了反击西楚,应该是临时启用了周聚为都尉或代都尉,给予了其基本的领兵之权。然后就是周聚在成皋之战中因为表现太过优异,如此刘邦只能破格升其为将军。所以史记在记录周聚时才会显得这么突兀,毕竟一个明明就是低级军官的人,忽然成为了将军,怎么看都是有点假。可若是按照笔者的思路来,那么很显然这就不突兀了。毕竟从都尉立功到将军,还是挺正常的。

总结起来就是,周聚其人能力应该很强,但是因为是丰子弟的原因,是刘太公的人,所以刘邦明明知道周聚有能力,但还是不敢用。然后限于第一次荥阳会战中损失太过严重,刘邦只能临时启用,但是没想到周聚却打得那么漂亮,如此,不封反而显得刘邦慢待有功之臣了,所以刘邦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拜将,以换取其的忠诚。

但是很显然,虽然刘邦还是想要勉强接受周聚,可是按照后来的周聚以将军之尊却迟迟不能封侯来看,其人应该又做了其他惹怒刘邦的事,所以便不为刘邦信任,自然刘邦也就不会那么容易给其封侯了。

布反,定吴郡,侯,千四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这才是周聚最后的封侯凭借。

汉高帝十一年,淮南王英布反,周聚以将军的身份参战,率先拿下吴郡,由此,刘邦只得封其为侯。毕竟这次周聚可是建立了实打实的大功劳,拿下了整整一个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说句不好听的,这要是在楚汉时期,周聚可都是能就地封侯的。所以无论如何,刘邦这次是不封也得封了:

十二年十月辛丑,节侯周聚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帝十二年十月辛丑日,周聚受封傅阳侯,食邑一千四百户。

虽然还是有点少,但是对于周聚来说,尤其是这个时候的封侯,能拿到这些,也应该知足了。当然,其实刘邦封赐周聚,也未尝没有笼络的意思,毕竟看周聚拿下吴郡的记录,保不齐周聚还是以后坐镇江左一带的汉庭将军。所以刘邦封其为侯,应该也有为了稳定江左的心思吧。

九年,侯遬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文帝八年,周聚病逝,汉庭为其谥号,节侯。傅阳侯国由其子周遬继承,次年为周遬元年。

节:好廉自克曰节。《逸周书》

关于这个谥号,晋人孔晃注解为,自节以情欲。说白了,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做到不为所动。

所以这或许就是刘邦想用而不敢用周聚的原因吧。毕竟这样的人,是几乎没有缺陷的,而对于君主来说,没有缺陷就意味着不可控,由此包括后来的汉文帝,对于周聚也只是尊敬而不用。如此,死后以节侯谥号,恰证其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