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字相解
“因”的字型自古至今变化不大,从囗、从大。现在一些字典把这个字型看成“一大人躺在席子上”,这个说法的问题出在对汉字理解的维度上,汉字在平面上的形状虽然只有二维,但所要表达意思却是三维的。这与绘画相似,但又不同,汉字不使用色彩、透视等绘画技巧,其表达与无彩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一下古人的解释,《说文解字》:“因,就也。”《左传》:“植有礼,因重故。能大者,众围就之。”
其实“因”的字相很明显,古代“囗”通“国”、通“围”,“大”是“大人”,如帝王将相、诸侯、封邑贵族等牛人,故“因”的字相:国内之大人;围内之大人。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即祭祀,“戎”即军队。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为什么古人视祭祀如此重要?古人认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帝王乃称天应命,万世继承。祭祀天地、神灵、祖先,一是祈天地、神灵、祖先保佑,二是向天下展示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从夏商开始(一说从夏启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帝位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一直持续到清朝被推翻退位。可见祭祀实际上连着帝制的根本-“继承”,关系到国存在的合法性,当然重要!
“因”表示“继承、承袭”的合法性,这是“因”的另一层字相含义,如: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张衡《东京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