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太 | 瓦砾斋笔记(101—120)
周公太 | 瓦砾斋笔记(101—120)
作者简介
周公太,研究员,常熟博物馆原馆长,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库专家,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客座教授。
瓦砾斋笔记(101—120)
周公太
101 丁奉,字献之,号南湖。少孤力学,举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晋郎中,逢母丧归,服阕有旨擢用,太宰陆完手书促赴,奉疏恳乞休,并致书太宰劝其功成身退,遂以原官致仕,年仅38。其后完败,交游多株连,独奉以前书免黑,士论高之。其退隐后,筑室于尚湖之滨,建宝敕堂、乐愚斋、三角亭、代胜山等景。
102 1988年5月8日,余察访老城区基建工地过引线街和平街口,忽道遇一村民肩挑二石板,细视之竟系明洪武间著名文化家林大同所撰书《吴天祐墓志》,曰出土于虞山北麓报慈桥。遂将其领至市文管会,以奖励40元征归国家收藏。按吴天祐即明宣德间副都御史吴讷之祖父,清言如泗《常昭合志》引冯复京《先贤事略》以讷为言子后裔,称明初其先坐事亡匿,以子游封吴公遂改姓吴氏,名曰讷盖藏言于内也。
103 常熟博物馆藏一级文物明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口径26厘米,呈深腹墩子式,装饰图案为碗心饰一折枝牡丹,外壁周绘缠枝牡丹8朵,口沿部双线边框内环饰带状如意纹,近底足部则饰变体仰莲纹一圈,足底书“正德年制”双圈楷书款。正德青花瓷器大多色泽偏灰,而该器呈色浓艳鲜丽,整器给人以庄重典雅、雍容富贵之感,属官窑中的精品。曾于1993年入选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文物精华展”。
104 黄瑞,字柳村,东张市人。清嘉庆六年(1801)中乡举,性孤傲,在京师垂十年,绝迹权贵之门。通经史,善书法,尤酷爱收藏砚台和古琴,其所珍藏有紫云青砚、黄金璞砚、猪腰砚、井字砚、琴砚、龙砚、佛手砚、古泥砚、狮子砚、白云琴、碎琴、休休琴、戛玉琴等。自作《紫石砚铭》。
105 今苏州拙政园“别有洞天”等廊中嵌砌有清乾隆间内阁学士经学家王鸣盛题跋、常熟严人骥所临唐孙过庭行草《书谱》刻石17块,乾隆十二年(1747)礼部侍郎诗人沈德潜撰、常熟王峻书《复园记》刻石3块,道光二十二年(1842)常熟张蓉镜临文征明小楷《千字文》刻石1块。按上述三常熟人中,王峻字次山,号艮斋,雍正二年(1742)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吏,以直声闻。
106 2001年10月,市考古人员在梅李镇塘坔村北罗墩沿江高速公路建筑工地发现一古遗址,经科学发掘揭示出商代早期马桥文化祭祀坑一个,出土陶釜、鼎、罐等器物10件。马桥文化因建国后首先发现于上海县马桥镇而得名,为距今约3500年的江南地区早商文化。
107 于宗尧,字二巍,辽东广宁卫人,康熙七年(1668)甫19岁以父荫任常熟知县。听断明察,勇于为治,深受邑民拥戴。但不幸积劳成疾于十一年卒于任。殁后初停柩署中,诸绅为之经理,百姓感其德纷往恸哭灵前。时宗尧父母双亡,有妻无子,讣至京城其胞兄宗韩处,兼程抵常。因故乡路途太远拟择日于北郊行丧火化后挈骨灰以归,众闻之竭力阻拦于北城门。葬于虞山南麓,立碑文曰“万民留葬”。
108 1931年10月,城北虞山新公园既成,邑中王象九等数人于园内辟地构精舍名“环翠小筑”。回廊曲折,古榆绕屋,称最幽胜之地,燕谷老人为题额并跋,曹思柳作开幕小启,由是文酒之会,几无虚日,诗歌酬唱,盛极一时。
109 常熟博物馆藏明晚期留青刻竹大师张希黄山水臂搁1件,纵17.5厘米,画面一江两岸,右侧前景设坡陀数叠,其上柳松挺立,树下临水一亭,露出四角。外侧有一盘矶,矗立水中。右岸则崇冈峻岭,逶迤远去,中峰峭立,气势雄秀。而天空中布排7只大雁分成三四两群由北南行。左上角镌诗句“千山黛色因晴出,百谷水声欲暮寒”,下有“张宗之印”及“希黄”两印章。
110 南京图书馆藏清乾隆间常熟刁戴高手抄蒋廷锡《牡丹百咏》一卷,首有"戴高之印"及"贑人"两朱记。末题"乾隆十三岁次著雍执徐如月天正节后学刁戴高钞于市南草堂"及钤"刁戴高"、"别茶畏酒井徒"两印。按刁字拱辰,号约山,祖自慈溪来居海虞。其受经于孙泷、学书于赵廷珂,为名诸生。因足疾坐卧一榻,喜吟诗作画,书法颜柳。此卷为建国初小石山房所散出。
111 宋代,常熟特产殊多。据载有方蒂柿,外形方正,色如鞓红,味极甘松,苏州城中曾接其种,然无能相及。韩丘梨,皮褐色,肉如玉,每岁所生不多,凡梨削皮切片,移时色必变,唯此梨虽经日而依旧,故独贵。顶山栗,比常栗为小,香味胜绝。蜡樱桃,自唐已有名,色微黄而远胜朱樱,为品之高者。另有茄一种,其大如盏,出于浒浦。
112 方塔园内碑刻博物馆藏宋代巨型石刻柱磉一件,系南朝梁天监初高僧慧向所建江南三大古寺之一常熟慧日寺大殿遗物。建国后70年代出土于寺前街,直径达一米,周边浅浮雕莲花攀枝娃娃纹一圈,并有南宋绍兴26年(1156)信人李氏三妹施钱贰拾贯文建造题记七十余字。其不仅镌刻极精,亦是国内存世稀少的两宋石刻断代标准器物。
113 言德坚,言子73世孙,字侣白,廪生。少游名宿陶元淳、何焯之门,负才望。及长精于文学,执教书院达20年。清康熙44年(1705)圣祖南巡,迎赴扬州呈进谱牒,召见行在,蒙赐御书"文开吴会"。翌年,再迎驾献诗于苏州,取列第一。嗣经巡抚王度昭、学政张元臣奏请恩准授予五经博士,世代承袭。领衔修复言子祠墓、故居及收回祭田,并参修邑乘。卒葬冶塘大河,陶正靖为撰墓志铭。
114 会稽孙思敬性喜山水,慕虞山林泉之美,于清同治间移居常熟。复于光绪25年(1899)聘画家李澹绘《虞山十八景图册》,梓而出之分贻同好,传为佳话。其所列十八景依次为:星坛七桧、西城楼阁、湖桥夜月、桃源春霁、湖田烟雨、降龙古涧、昆城双塔、吾谷枫林、藕渠渔乐、福港观潮、普仁秋爽、剑门奇石、秦涧瀑布、书台怀古、三峰松翠、拂水晴岩、破山清晓、维摩旭日。
115 虞山龚绍东先生秘藏清代微形竹刻楹联一副,仅长35厘米,宽6.1厘米,镌刻精美、玲珑可玩。联语为铁线篆书"湖山自古多循吏,苏白於今有替人",上联两侧有行书题记:"筱川仁兄相录颍滨近将一载,心情契洽。兹赴宦南陵,握手临歧,倍增惆怅。检得家君旧书楹帖,语意印合,敬以为赠,并志别怀"。下联行书落款:"时同治十有三年甲戌春三月望杨同福。"按杨同福系咸同间篆书大家杨沂孙之子,历官安徽贵池知县,亦擅书法,然作品传世稀见。
116 屈成霖,字启商,家学渊源,自高祖推官辎至父永清九世儒业不坠,卢綋曾颜堂额曰“九叶一经”。其中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卢龙知县,有治声,擢景州知州。在任浚惠民渠,筑运河堤,修辑州志,振兴学院。因病归后,在邑力行善事,首置义田赡族,倡修学宫及致道观、乾元宫、维摩寺等,捐资不下数万。著有《习是编》、《经史参同》。年84卒,葬于冶塘塘湾,邵齐焘为撰墓志铭。
117 唐五代间,邑人取名有极怪僻而不可甚解者。如1984年梅李出土唐咸通三年(862)《吴公师雅亡妻墓志》载季子名合郎,女名曾子。1969年大义出土唐大中十四年(860)《高氏夫人墓志》称其二女名二娘和二十娘。1985年虞山北麓出土五代开运二年(945)《钱君义亡妻墓志》曰有子二人,长曰吴八,次曰郑九。而1977年冶塘出土五代广顺三年(953)《吴郡陆氏墓志》则云其三女分别名新娘、面时和何婴。此或与吴中方言及民间习俗之异有关。
118 已故近代著名篆刻家、文物鉴赏家庞士龙先生毕生搜集清康熙间虞山印派创始人林皋印作甚勤,曾获《宝砚斋印谱》、《林鹤田印谱》、《林鹤田印存》等数种。其中《宝砚斋印谱》一册系于1942年得自林氏后裔。而尤可珍者,该谱先后有钱陆灿、钱朝鼎、王撰、王掞、王抑、吴暻、吴晋、周象明、周斯盛、戴绂、方熊、徐乾学等十二名家作序。
119 计孺,字原孺,又字古民。原籍常熟,明末崇祯间移居浙江嘉善南门。能诗善画,尤精雕琢,以制砚和酒器为业。曾受到嘉善状元朱茂皗所赏识,惜年仅50余岁即殁。
120 清康熙间,画圣王石谷建阁于北门大街旧宋代宁远军节度使王忠壮公祠故址,因与辛峰相对,颜名曰“来青”,太仓王时敏为之题额。道光间,其六世孙元锺於旁建王石谷祠,并将宫廷写真大师禹之鼎所绘《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勒石嵌砌壁间,以供海内来虞山者瞻仰。咸丰10年(1860)祠阁毁于兵燹。
常博馆藏明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碗
屈成霖宅后堂楼整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