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相声团体热衷举行相声大赛,是推动发展,还是自娱自乐
如今全国性的相声大赛已经很少,而且影响力都不算太大。但是不能否认,相声大赛曾经对推动相声发展,推出相声新人方面,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八十年代开始,很多相声演员都是通过相声大赛脱颖而出,从而成为观众熟悉的演员的,比如早期的师胜杰、李金斗,后来的杨议、贾玲、奇志、大兵。
在如今网络兴盛,各种平台激增的情况下,相声大赛确实很少再举办,它造星的作用也已经小了很多。
八十年代的相声大赛
早期的相声大赛,更多是广播电台在组织进行。八十年代初,电视机还没有大范围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就组织相声大赛,录音在电台上播出。
那个时候,相声作为文艺轻骑兵灵活机动,反映现实,讽刺现实,非常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很多录音作品都成为其后的经典作品,很多相声新人也由此被观众认识。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1984年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相声会演。来自东北的青年演员师胜杰表现出色,和搭档一起表演的《肝胆相照》,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肯定。作为评委的侯宝林为此非常欣慰,当下收师胜杰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除师胜杰之外,侯耀文、常宝丰、牛群等人都在这次大赛中有精彩表现。
1986年的相声大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李金斗和陈涌泉表演了相声《武松打虎》,将京剧和当代社会现象结合表现,演出效果非常好,两人的事业也由此攀上高峰。
1988年星海杯相声大赛上,牛群、冯巩第一次搭档表演相声,从此开始了十多年的黄金合作,在春晚上为千家万户送去笑声。
这些年的相声大赛
进入九十年代,杨议、杨进明成为相声大赛的佼佼者,多次获得大赛奖项,杨议也成为电视相声时代最受欢迎的相声演员之一。
再后来,奇志、大兵,李伟建、武宾,也包括贾玲,也都通过相声大赛被观众认识,而后再登上春晚,成为全国观众熟悉的演员。其实有不少年的春晚,所选相声演员都和他们在前一年或两年在相声大赛上获奖的经历有关,如果没有那样的大赛,他们应该也没有机会登上春晚,将自己的相声道路进一步拓宽。
甚至在成名之前,郭德纲、于谦也参加过相声大赛。尽管在那一次输给了贾玲的男女相声,但郭德纲的表演给评委们还是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侯耀文后来收郭德纲为徒,与这一次打交道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人批评相声大赛更像是主流相声团体的自娱自乐,其实也并非如此。能够看出那时候的相声大赛,还是在推新人推新作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当然不能排除其中的人为因素,比如台上一些演员就是评委的徒弟,打分标准难免有失公允,但好在有其他因素作为平衡,比赛结果也基本反映实际水平,完全的公平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今的相声大赛
这些年全国性的相声大赛减少,网络时代的各种团体有各种渠道发声和做宣传,不一定像过去那样高度依赖相声大赛。不过随着民营团体的兴盛,这几年央视剧本相声大赛,其中也不乏民营团体演员的身影,这也是一件好事。
如今的相声大赛如果说还有好处,那就是促使演员创作表演新作品,要知道在这样的舞台上,是不可能像在小剧场一样表演那些说了几十年甚至更多年的传统作品的。
相声当然要守正,但创新也是必要的。如果因为如今的年轻粉丝无所谓作品只是看演员,就放弃了创新和改变,那是不利于自身进步和长远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