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选‖陈德胜:小寺庄的桃花(27首)
小寺庄的桃花
它们是多么努力
在冷轧厂的屋檐下筑巢
它们有的口衔枯草
有的在唱歌
冷轧厂机器轰鸣
长大了也许我会在这里上班
戴着手套,满身油污
被命运赞美
麻雀有时候落在钢铁上
我和它彼此相望
我省下粮食
为了和它们亲近
它们的羽毛是东安屯的颜色
东安屯的疯子也穿这样的衣服
他们唱京剧,敲打钢铁
追赶麻雀,麻雀拼劲全力
看着窗子,它们含着千秋雪
里面也有万里船
里面也有穷人的泪水
无边无际,不染尘寰
那是一个孩子梦想的家园
舌头上小小的甜
它们会消逝,明天早晨
它们还会来临,是未来的宫殿
如果我有一天早睡
月亮透了进来,如行走的车辇
窗子里有我的祷告
它们是那么漫长,大约十年
住矮房子,红砖、红瓦
麻雀在屋檐下观察我们的生活
大街上尘土飞扬,很多人认识我
我也认识他们
工厂里的钢,我也都能叫上名字
东安屯有二百年历史
我在这里住了十年或十二年
有五年我在永宁路小学
上学,有时候逃学
暗恋,说了不少胡话
那十年我基本干了这样几件大事
点燃蒿草熏蚊子,在铁轨上碾钉
从标语里学习语文并撕掉它们
捡拾马粪交给老师
出门被劫,我也劫过不认识的孩子
东安屯,过了多少年才值得赞美
有多少人知道我在那里住过
过了多少年,我多么谦卑地承认
东安屯,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它已经被改造,转变了命运的风水
在灰尘满面的石家庄
我的诗歌是宽广的
在夜晚的空气里
我的拥抱是宽广的
在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
我的脸是宽广的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
我的行走是宽广的
我相信在我之外还有另一个我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
他们的命运彼此相像
在宇宙的另一端
还有一个物种
他们已经与我取得了联系
我手头有一颗陨石
我能听到那个存在
你替我在另一座城市生活
告诉我那里的天气
彼此认识的人的健康和疾病
把那里的河水封住
不使它四处奔涌
我可以成为一个失踪的人
有关我的传闻多么和谐
我多么爱这些悬铃木
在下面避雨、念经、穿越
它们的枝干像手臂
高大有力,挽着浮云呼吸
这一天它们的枝叶全部被砍光
树干,雾霾显得更加空阔
它们能够自然生长是多么美妙
砍去枝叶能够安抚什么
等到它们重新长出枝干
要消耗多少土和雨水
那些出远门的灰鹊如果回来
那些曾经宽大的树巢和人间已经分离
没有那些树冠的遮挡
我活得已经很安稳
我无意瞥见对面楼里枯燥的生活
他们已经没有秘密,他们彼此尖叫
每天下午三点
都有一辆疾驰的车
从我窗下飞过
像赛车,黑色的
像个奔跑的棺材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去前方干什么去
他旁若无人
快速穿越这座城市的街道
轰鸣作响
他一定是尽快跑向郊外
那里很寂静
有隆起的土堆和石碑
太快的人
也会很快地终结自己
很多人在牌子面前照相
这是一个机构的名字
有什么可照的
不就是一块牌子嘛
这个牌子是虚构的
我每天经过这里
我也是虚伪的一部分
我向往真实
牌子后面是一个洞口
深邃幽暗,透不过一丝光亮
遮蔽街道的牌子
浮华背后的空泛,同是另一块木头
这块牌子马上就要摘掉了
还要换上另一块牌子挂在黑墙上
新的牌子也会延续过去的虚伪
就像我所置身的空气
我一声让人听不见的呼喊
蚂蚁听见了
它们看看我
排着整齐的队伍
它们有的扛着草叶
有的扛着一粒粮食
我还想再喊一声
它们不见了
走到了哪里不知道
它们留下一路空旷
我从此不想再多说什么
世上有无巅峰
祝福过绿色的植物
听过音乐,钢琴的
“假如爱有天意”
风来过两次
不是这个上午有多好
而是回不去了
它把我的身体打开了
暖风、花粉和草的味道
让绿色在我的周围住下来
想象自己是少年的样子
我是浮出水面的鱼
对春天保留着记忆
我对春天进行赞美
用我的双手描述
一支手向前,一手支向后
让风穿过,滑翔
这些挂在树上的铁块儿
它们从天空中垂了下来
在上面写着梵文
我也读不太懂
有些核桃大致写着:
旋转我吧,如流星
这块碎片脱离了主体
它漂向远方
那个主体是一架飞机
它脱离了天空投入了大海
碎片啊碎片
你所漂向的远方
是我们不愿意抵达的
也不知道你想遇见谁
有些东西一旦出走
就不愿意回来
比如大雨和风暴
比如分手和箭镞
我想逃离这个国度
人民是它的碎片
他们可以选择海上
也可以选择信仰
东安屯有许多与铁有关的工厂
它的晦暗是铁做的
它的坚硬是铁做的
它的冷漠是铁做的
还有邻居里的疯子
我的小学
但是大部分人都成了锈
他们在铁上做饭
在铁上打铁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人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
他们凝结在一起
在铁上粘着
像天空中的乌云
这些日子,我每隔七天都要看你
给你烧纸,带上桃酥、苹果和馒头
每隔七天,你都会走远那么一点点
七个七天以后,我将看不到你
你也看不到我们,你去的那个地方
我至今还不怎么理解
你的时间,有自己的算法
你的空间我无法描述
至今,你已经有了两个世界的经历
此世的痛苦、迁徙和劳动
而在另一世,你将会拥有
我从未想象过的城市
有一支永不转动的钟表
这几个七天,我的腿有些沉迈
在路上,我就给你说一些话
我仿佛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游荡
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是痛苦的事情
知道了你去了哪里也是痛苦的
一切都是安排,让我遇见你
再让你离开我,与阴雨和晴天一样
今年,我还将再一次回到
你抱我的那个地方
重复你年轻的模样
那是我们的起点
而你的终点,由我来抱着你
我们的时间没有被错过
有些事情是不能触碰的
比如母亲的遗物
她最后那几天的神态
山顶上的树枝
庙宇里的香灰
我不能触碰遥远的东安屯
那里有母亲的窝头
冻煤旁的丁镐
还有伊通河
冰雪消融的眼泪
与母亲同病房的
那个老太太走了
床空落落的
起初我有些胆怯
后来我试着把她旁边的窗户打开
把她床底下的凳子搬出来
这样,我就可以坐在床前
目送她的温度渐渐散去
你对我是那么重要
朗诵课文的孩子
你有着唇腭裂,我能听到你
完整的字形,另一边
是五十个苍老的人
他们大都昏迷或者不能动弹
你是他们年轻的过往
他们在等待一缕青烟
而你身上跳跃的阳光
足以安慰我脆弱的神经
这些老人们,不说走
就走了。午夜零点走一个
凌晨七点走一个
他们和我同乘一部电梯
他们不会再上来了
他们是最后一次等待
我常常喊昏睡的妈妈
另一个房间的老太太答应了
这也许是我的运气
还有人陆续来到这里
他们共同经历白发里的虚空
无效的医生
他们频繁的走了
妈妈也走了
还有老人在那里等着召唤
老邻居来看你了
他们看你的照片和明灯
你像活着的时候
对他们一一微笑
你再不需要午夜锁大门了
也无需扫他们的门前雪
他们不用你缝扣子了
他们已不再穿带扣子的衣服
你现在活着得多么轻松
一个牌位和照片是你全部重量
顶多加几张轻薄的烧纸
你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你曾说不愿意离开他们
你熟悉他们温热的家事
晚归的脚步声。邻居说
有你的日子多么美好
母亲的病痛,多像一个虚拟的生命
她在医院里,我回家的时候却还背着她
人是可以有两个母亲的
一个在病床上,另一个在路上陪我说话
两个母亲都在衰老,她们靠着幻觉交流
我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
靠着谎言治疗她,你还能站起来
走路,骑三轮车,缝制衣服,
我喜欢你的驼背,上面安坐着山脉和摇篮
我想在背后开一扇窗,是有木头、玻璃和合页的窗子
是能够看到生命的凉意那种的窗子
我以前相信光亮,现在有点不信了
我以前相信有一队人走了万里路,他们竟是为了躲避
现在能看到的东西不多了,比如跳楼的那个孩子
他痛苦表情和周围的群众,血迹和真相的黎明
这个世界窗户太少,门多,到处是钢铁和粗鄙的盾牌
我想开一扇窗,是没有人类以前的那种窗户
想的事物太多,老家的房子
母亲的身影,旧日的恋人
我需要一场睡眠
也许它们都一一走进我的梦里
我喜欢天黑干活儿
洗菜,浇花,修表,打磨手串
我为了让人家记住我
大声说话,也可以说成是朗诵
就在前些日子
我去山里刨地瓜
那些地瓜在土里被吵醒
它们呆头呆脑
像无数个我
在这片成熟的土地上
秋风任意吹拂
到了冬天,元氏县的丘陵和山脉
她生出了一地的果实
开始休眠
她们也会梦见我曾经来过
春天是小寺庄桃花开放的时候
这一天,下着小雨,一些花在树上
还有一些花落在了地上
中年了,我看得最多的是地上的桃花
像关心走过这片大地上人的命运
他们紧张忙碌,慌慌张张,欲言又止
过几天,桃花就要消失了
树叶将替代花朵生活,悄悄变换
但是没有人过多地关心它们
树干长得开放,自然弯曲或是扭结
轻灵的桃花来过,果实来过
就像这小小村落,祖祖辈辈
天空中有薄云,风有些像绸缎
我看到几只麻雀,它们在找寻什么
就像我骑着自行车找寻一处报亭
我担心麻雀和我什么也找不到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
我找到一个泪流满面的人
他失去的东西过多
自此,他也不相信寻找
人们应该等待降临,像雨
能找到什么呢?经年的爱情和青春
是不是从头顶划过的流星
我是一个家传很久的穷人
老家的空宅和锯掉的树木
我看到了一个人上了一辆长途汽车
他多像老家表哥的身影
他听到了钟声,上帝的钟声
从今以后,选择怎样的早晨是重要的
穿过那些麻木的人脸和四肢
找到空无,那么微不足道
在这个午后,你们给母亲说话
活着的母亲和逝去的母亲都听到了
活着的母亲从我们身后的菜园子里听到的
那些高大的杨树告诉了远去的母亲
这是属于母亲的一段时光
天籁一样寂静,清风围拢过来
有些事情我们是说不清楚的
如大地上所有温馨的事物
我们共同说起母亲
你们的声音我都记下了
同时我也装下了你们所有的母亲
一面是空旷,一面是小小珍宝
陈德胜,诗人、艺评人、电视片导演。1963年出生于长春市,现居石家庄。著有诗集《我们活在语言里》《日常冥想》《永恒的颂词》《东安屯诗选》等。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20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