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声乐技巧——“混声唱法”的训练和养成!
很多同学应该都知道“混声”唱法的优点:
1.唱高音不费力不用声嘶力竭干喊
2.可以达到声音平衡,真假声无痕切换
3.健康的发声方式,对声带的损耗比较低
“混声”的根本定义在于真假声的结合,也可以说连接真假声中间的声音,那我们在训练混声之前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混声,然后去尝试模拟出混声的状态,再通过训练去熟悉这种发声感觉。
我们知道所谓“真声”是从我们口腔发出来的,“假声”从鼻腔发出来,因为中间硬腭的干扰,所以导致真假声不能天然的融合在一起,大部分人没办法发出唱歌需要的混声的原因在于真声太多了,也就是声音都从嘴巴出来了,没有进入到鼻咽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位置共鸣,所以声音很白很干,更没办法再往上走。知道了问题所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声音更多地进入到鼻咽腔,关于这个感觉怎么找,如下图。
当我们发出一个“en'的时候感觉声音在口腔部分还是比较多的,由“en“转成'eng'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舌根是向上推的状态,会跟小舌头贴在一起,这时候我们发出“eng”的音会感觉鼻咽腔震动明显,声音大部分进入到鼻腔,嘴巴也可以适当开个小口,其实这正是我们常训练的“哼鸣”,科学的方法都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因为一个正确的哼鸣就是一个混声的状态,同学可以自己先尝试一下。对于那些目前不能完成的歌曲我们也可以尝试先用哼鸣的状态去小声哼出来,注意声音保证不能漏气声音不能散,只要声音保证集中,就证明是对的。
但是问题来了,很多同学没办法做到真假声的连接,真声到达一定高度就开始破音,直接转成假声,假声虚弱漏气,真声力量又太猛,所以两者没办法统一。我们先要做到声区的连接,然后再去慢慢加强我们的“混声”。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声区连接方法,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大家可以看下面两张图。
第一种卷舌,将我们的舌头卷成下图的样子,出气时会发出类似一种“zi'和“wu”音之间的感觉,我们把气流加强,从低音拉到高音,从说话声音的位置拉向假声位置,你会不会惊奇地发现声音没有了断层,连接起来了!道理在于卷舌的时候我们口腔内部是通开的,同时舌根没有力量,口鼻咽腔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声音自然连接到了一起。
第二种吐舌,将舌头最大化吐出,舌尖向下不能后缩,笑肌要撑起来,尽量把上排牙齿露出来,这个是关键哦。尝试发音会感觉鼻咽腔的共鸣非常明显,我们试着发“ei”这个音,同样把声音从低拉到高,想象向远处呐喊一样,中途动作千万不要动(气息持续给,舌头不能后退),我们会得到一条从下到上连接的声音,到高音部分后会获得咽音音质很明显的“加强版假声”。这条练习非常重要!可以增加声带闭合能力的连接声区!
关于其他的连接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打嘟噜”,或者发窄元音“o”“u”“i”,从下到上,先要磨平声音的断层,断层的根本原因在于共鸣位置的转换和气流的不稳定,但是我们经常磨合真假声的平衡,控制力会越来越好的。
当“弱混声”逐渐达到平衡和良好的控制的程度时,我们试着将混声力度加强,简单的说如何把弱混加强成为“重混声”,第一气息支撑要加强,腰腹绷紧的感觉会更明显,类似你在搬重物时核心收紧腰腹用力的那个感觉,加强气息支撑后,对抗的感觉会更明显,声带闭合力量也会加强,声音自然更集中。第二就是元音转换,在前一步训练的窄元音小口音,我们尝试稳住这些音慢慢把口腔空间放大,空间更大共鸣更丰富,声音会变得更有张力。小窍门,增加“混声”力量,我们多学猫叫,发“MIAO”这个音,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保证声音始终不能散掉,能很好的突出你声音张力的一部分,而且还能磨合你的声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