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聊戏:吴素秋,金霸王面前的小虞姬
素秋是著名京剧荀派花旦名家,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她和赵燕侠、杜近芳、李慧芳、云燕铭、黄玉华、梁小鸾、罗蕙兰、李世济、李毓芳等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北京舞台上的旦角女员。
(吴素秋剧照)
吴素秋,山东蓬来人。自幼喜爱京剧,七岁登台演出了《贺后骂殿》。1932年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后因音哑而退学,在家跟李凌枫、魏莲芳、何佩华、赵桐珊学戏,后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十三岁挑班演出,与许多名家同台,她虚心请教,学戏认真,又颇有天赋,技艺大进。1939年与金少山合作演出《霸王别姬》,得到观众称赞,人称“大霸王、小虞姬”。她的戏路宽,会戏多,不仅演出花旦、青衣戏,刀马旦也有光彩,还常串演小生。解放后吴素秋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玉堂春》获得演员一等奖。
吴素秋1952年在北京组建了北京市京剧四团,任团长,主要演员有姜铁麟、李德彬、杨元才、肖英翔、阎韵喜等。四团与李万春的一团、谭富英裘盛戎的二团和张君秋的三团,成为北京市的四大主要剧团,吴素秋和四团的实力可见一斑。1956年9月,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办成立纪念演出,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连演三天《四郎探母》,应邀参加演出的都是像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尚小云、张君秋、萧长华、李多奎这样的元老级的艺术大师,而吴素秋则应邀扮演“盗令”一折的铁镜公主,可见其艺术资质绝非一般。吴素秋还和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在市四团有过一段合作。1957年1月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办三场大合作戏筹集福利基金,在第二天的演出中奚啸伯和吴素秋合演《梅龙镇》压轴,这出戏久未与观众见面,两位艺术家的表演特别受到欢迎。那天开锣是杨盛春、江世升、张宝华、姜铁麟四演《挑滑车》,大轴是荀慧生、尚小云、叶盛兰、马富禄的《得意缘》,也不常见于舞台。那天的戏码真硬!
吴素秋在市四团演出活跃,先后排演了新编剧目《节烈千秋》、《伊帕尔罕》、《春香传》、《张羽煮海》、《武松与潘金莲》、《武则天》、《人面桃花》、《宝莲灯》、《柜中缘》等。她在《宝莲灯》一剧中扮演三圣母和沉香两个角色,表现了她的艺术才华和功力。她的《纺棉花》过去很有号召力,但有争议,故解放后停演,直到1957年号召“挖掘老剧目”,吴素秋的《纺棉花》才重现舞台。
1960年,北京市剧团精简下放,李万春的一团、彩头班新兴京剧团、李金声的联谊京剧团等分别下放外地。吴素秋的四团离开北京调辽宁,吴素秋任辽宁京剧院院长。1962年吴素秋和姜铁麟又回北京,以“吴素秋演出小组”名义与尚小云剧团合作演出。
1964年北京大演现代戏形成高潮,6月份还在北京举办了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台现代戏在大会期间展演。为适应这一潮流,北京的京剧院团陆续做了调整,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团成了创演现代戏的重点剧团,集中创作排演了《红灯记》《芦荡火种》(即后来的《沙家浜》)《杜鹃山》等剧目,这两个团文革中成为专门排演样板戏的样板团。从1964年到文革,北京其他剧团也有调整和变动,1966年马连良、张君秋原北京京剧团两大头牌被赶出北京京剧团,到了北京京剧二团,马连良、张君秋还演出过现代戏《年年有余》,当年年底马受迫害因病去世。北京京剧二团是当年梅尚荀各团和青年京剧团的班底,演员队伍庞大,排演了《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
当时北京还有个鸣华京剧团,长年在天桥的天乐戏院和大栅栏的庆乐戏院演出,在南城、特别是天桥地区颇有影响。这个团由梁益鸣、张宝华领导,梁益鸣苦学马连良,师傅排一出新戏,梁就很快在鸣华京剧团演这出戏,由于票价低廉,很受这里戏迷欢迎,人称“天桥的马连良”。这个团的演员阵容较弱,特别是演现代戏就难以应付,因此1964年起陆续从北京京剧二团等处调来一批演员,如唱旦角的吴纪敏(吴素秋之女)、虞俊声、徐东来,丑角薛永德,小生别永德、贾春笙、关韵华,老旦杨葆琳、虞云甫,铜锤杨博森等。也就在这个时候,吴素秋和姜铁麟也调入。1964年9月,正式组建北京新燕京剧团,吴素秋任团长。主要演员还有梁益鸣、张宝华、张宝荣、戴群、陆蕊芬、郝德耀、关静和、黄胜春、齐艳云、崔希庸、靳玉华、林雅文等。
新燕京剧团诞生在全国大演现代戏的热潮之中,因此这个团基本上不演传统老戏,专门演现代戏。新燕京剧团创演了《南海长城》,作为建团的公演剧目吴素秋、姜铁麟等主演。这个团还排演了《六号门》《沙家浜》《红灯记》《节振国》《杜鹃山》等。
1978年北京的京剧院团再次进行调整,原北京京剧团和文革后成立的北京市京剧团以及北京戏校的毕业生组建了北京京剧院。吴素秋、姜铁麟调入北京京剧院二团,与李万春等老艺术家领衔主演。吴素秋恢复上演了《苏小妹》、《柜中缘》、《红娘》、《拾玉镯》、《十三妹》,并排演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
除了北京京剧院之外,北京还保留了由北京戏校首批优秀毕业生李玉芙、李崇善、马永安、王晓临、孟俊泉等组建的北京实验京剧团。后来,这个团也并入了北京京剧院,成为北京京剧院五团。鼎盛期,北京京剧院共6个团建制,即谭元寿、马长礼的一团,吴素秋、李万春的二团(后张学津、杨淑蕊组建了新二团),李宗义、李元春的三团、王玉珍、关静兰的四团、李玉芙的五团和赵燕侠的六团。
在文革结束后的北京京剧团体调整中,新燕京剧团更名为风雷京剧团,隶属北京市宣武区(即现在的西城区),是北京唯一一个区属京剧团。老旦名家李鸣岩曾长期担任这个团的团长,现任团长是松岩。松岩能唱文武老生,也勇于创新、善于经营,在外部演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正带领风雷京剧团寻求一条生存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