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洪式太极拳二代传人何淑淦老师“学拳回忆录”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何淑淦老师(1933.3—2013.7)原籍山东定陶,是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的最早入门弟子。此文摘录自何淑淦老师的文稿,是何老师生前为了缅怀恩师授业之情,和推广弘扬洪式太极拳而作。其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叙述平淡,却让人感慨万千!再读此文,一为感恩洪公为后人流传下如此精髓的拳法!一为感念何老师为洪式太极拳法传承作出的不朽贡献!

我认识洪均生老师是解放前, 他家当时住在济南阁子后街陈庆伦先生前院,我家住阁子前街。我父亲与洪老师有文字交往,结下友谊;解放后共同搞生产救灾, 过往更密。1949年冬,我患了肺炎,洪老师多次看望, 春节期间,他看我体弱,劝我加强体育锻炼。说他幼时羸弱多病, 药当饭吃,后习练太极拳,身体强健起来,劝我跟他学练太极拳, 我没有兴趣,认为打太极拳是老头的事,少年儿童怎能练这玩艺? 他连续一年不断劝我,他抄一些陈式太极拳歌诀,并把他写的诗词给我看。 他的清秀圆韵的小楷书法和意境幽远的诗词使我赞叹和倾慕, 对太极拳理法也逐渐引起兴趣。于是在父亲的敦促下1950年底的寒假在我家正式拜师学拳, 他向我讲述了“七传七不传”的门规,但他说: “这是从前定的规矩,现在随时代的发展应有所变化,但有的规矩是应当遵的。” 我学了一年的基本功,主要是压腿,划太极圈,练腰裆劲。 1951年暑假,才在汇泉寺每天早、晚教我套路。

我算是洪老师最早的一名正式弟子, 之前曾有靳表叔和叶季超表舅爷跟老师学过, 但不是弟子。我随老师学拳五年,情逾父子,几乎形影不离,我从此迷上了陈式太极拳,把学好陈式拳并发扬光大作为一生追求目标。

老师循循善诱, 就近取譬,手把手教,一招一式,要求甚严。我的身体强健起来, 进步很快,老师看着常发出会心的微笑。1952年春,我家搬迁青岛去了, 我独自一人留济南上高中,父亲把我托付给老师,经常住在老师家, 早晚不误学拳。1953年,经我介绍,王云飞、乔明德开始学拳, 随学者有拳师郑焕之先生;54年,李学刚、张筱三等人拜师; 1955年春,我介绍同学杨德滋拜师。当时学的是师祖陈发科先生所传大架, 势子走的很低,扑步要求腿肚贴地,走四平架,因而得苦练基本功。 走势开始要求松柔园匀,端庄中正,不得稍有倾斜,忽高忽低。 曾在会友镖局走过镖的大刀杨丽泉先生与师祖有旧,一次看我练拳后对我说:“我看你是块料,你学好这套拳,可以走遍天下。”又说:“你老师深得真传,打拳柔如柳枝,很得你师爷轻灵纤巧之妙。”洪师听了笑道:“我自幼体弱,没劲,所以打拳显得轻柔,象个女孩。”实则老师打拳有时轻灵自然,如行云流水;有时动如山河,威武雄浑,震脚沉实有力, 有千钧之势,摆莲、二起,掌击仿佛炮声。但他当外人在场演练时多不发劲, 轻松自如,不动声色。当时在济南教练太极拳的孙继先老师、 教八卦太极拳的郭铸山老师以及在正谊中学的郑幼桥(郑板桥外孙) 老师等人都说我们学的是“洪氏拳”。老师听了则说: “随怎么叫, 我们练的陈氏太极拳。 ”当时称“陈氏”,不称“陈式” ;“陈式”、“杨式”之称当在1954年国家体育部门编简化二十四式之后。

1955年暑假, 我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泣别老师和师母,老师送我车站。 临行,老师交我给师祖的一封信,嘱我下火车去骡马市大街河南会馆拜望师祖, 并赠我一首五言古诗。我在师祖处住了三天,练拳请师祖纠正, 小师叔照奎把手指点。晚上,与小师叔同榻而眠。从此每周末即去师祖处,星期一早晨返校。1956年春, 洪师母病逝,洪师携幼子友乐赴京,住西四大姑处,我请假住师祖处,早晚学拳,白天陪老师游览访旧。早晨多是陪师祖、老师去陶然亭。 洪老师在京住了两个半月,每个动作师祖重新拆解试验其技法, 因老师功底已深,心领神会,尽得奥秒。我常陪侍在侧,老师以我为的, 试验师祖所授技巧,我师贴我身体任何部位,我即失重, 弹跳起来,有时跌出丈外,若驾云一般,身不受伤,也不疼痛。老师让我学他的方法在他身上试验, 却不起作用。师祖笑了:“功夫还没练出来, 方法也掌握不准,在你身上就管用了?得苦练几年,多搭手才行。 ”六月初的一个星期日早晨,在陶然亭练完拳去吃早点,老师问师祖: “按照这种实战用法练习行吗?”师祖说:“中。要反复练,拳打万遍,不打自转嘛!”

这年放寒假, 回青岛家中过春节,路过济南在老师处住了几天,这时老师迁住指挥巷12号。老师给我改正照奎小叔教我的三换掌练法。老师原教的套路没有三换掌, 到北京师祖叫小师叔给我增教的。老师也是到北京后师祖又传给他的。 老师告诉我:“这是你师爷晚年创造增上的式子。 第一三换掌和第二三换掌虽然都是练桩,但练法和作用不同。 在手法上都是反骨点穴,但第一是攻取对方上盘,第二是攻取对方中盘,很巧妙,很实用,裆劲要换得灵。可以单式子反复练,高、中、 低交替练习,对增进下盘功夫很有益处。”又说:“我打算把你师爷讲授的每着实战用法融会到套路中去, 怎样用就怎样练,这比先盘架子后拆解来得快当。 你今后也可以琢磨着你师爷教的用法先单式子去练习, 我把整套串起来,你回来再学。”我因功低浅,只能依老师教的练, 不敢妄改。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老师准备将实用招法融入套路中的打算。 我回北京,与老师通信频繁,常把他研究太极拳理法体会寄我,指导我研练;我也经常提出问题,他都认真回答。

1958年暑假, 我回济南住了一个月,老师迁小梁隅首59号,住处狭窄, 晚上,我住大明湖畔刘子衡(易经大师)伯伯处,白天跟老师学练着法。 老师因反右时被批判,受街道管制,不让人再去学拳,我是例外, 彼此都不怕牵连,一个月中只我师徒二人,很清静,一早我帮老师去扫完街, 他的公事就完成了。他向我说:“我初步写了一些实用拳法的体会, 准备着手套路练法的修改,有复写的一份,你拿去对着演练。 ”又说:“我准备编一套简易练法,或将同类型的式子分别编在一起, 便于普及推广;老年人、初学者先练简易的和同类的式子, 然后再学全套路。这样学生易于掌握。”我说:“老师这种设想很科学, 是一种改良。”有天晚上,刘子衡伯伯给我说:“你洪老师从北京回来,收了一些学生,他教的拳与过去的练法我看着改了不少,听着很有道理。 我推荐他当了济南市政协委员,社会上都说他教的是洪式太极拳, 你可多住几天,认真把他改的学下来。鸣放时在市政协提了些建议, 竟被批判,又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在街道受管制,我也不能替他说话, 只能在精神上安慰他,思想上开导他,你多住几天, 也是对他的宽慰。”是我在1954年暑假介绍洪老师去拜访刘子衡先生的, 两人从此交往,结下深厚友谊。1982年冬,我们暌隔二十多年后, 我探望老师,他曾说:“我在生活陷入极端困苦的时候,刘先生给我以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支持,鼓励我把太极拳的研究坚持下来,不然,很难撑到现在。”我58年9月初回北京,从此二十多年没再回济南。 我拿了老师写的研究复写稿给照奎小叔看,他说:“你老师有文化, 研究得细且深,全国现在没人能超过的。”这时师祖已经去世一年了。

我因极左路线的冲击, 临近毕业即步入长期坎坷的路程,不能与老师相聚, 有时音讯全无。风雨过后,我获得自由,才到济南看望老师, 一住两个多月。这时老师早已完成实用套路练法的改编,并写出了书稿。 十几年传授新编套路,学者日众,遍及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分别二十四年, 师徒团聚,百感交集。两个半月,我反复阅读钻研老师写的书稿, 晚上老师亲授,白天师弟李学刚、李宗庆、韩保礼等帮助辅导、 试验。完成了一、二路新编练法的补课,逐渐掌握了技法。从此每年数次赴济, 每次日数不等,聆听老师教诲,向师弟们求教,获益匪浅。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