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机下面,已鲜有大师可言!——论太极拳之“精”与“粗”
有一回,愚下看到倪老师上传的一段视频,内容是旧版《水浒传》燕青打擂,倪老师扮演擂主擎天柱任原。视频有段前戏,方腊手下大将九天飞龙庞万春,上台挑战任原擂主。两人相见,分外眼红,报上姓名后即拉开架势,你来我往大干一场,煞是精彩。看完视频,愚下请教倪老师三个想法,一是看出任原擂主用了替身。二是庞万春那一力道十足的直拳打得任原连连后退,动作设计及场面布局,都照顾到观众的视觉享受。三是那直拳如何化解比较合理。倪老师回话说,二十年来,你是第一位告诉我看出任原替身的人,你的观察力超一流。化解那一拳,从武术技法说,左转化解会比较好。但在实拍中,如果左转身,就不能面向观众,武打场面及视觉效果就没现在这么理想。倪老师深受群友爱戴,不仅仅是宗师级别的高人,更多的是倪老师热情接地气,有问必复,乐意为大家解难答疑。
身法左右转的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弄不好就是苦肉计中的黄盖,成了主动找打的人。记得与张江苏老师在群里认识不久,就谈到了金刚捣碓第1动“身略左转”,一起探讨甚是愉快。张老师说,在拳套中,像“身略左转”这类动作小,作用巨大的着法很多,值得深入领会。愚下非常认同。近日与邢台李昌震老哥哥,在微信中也探讨了“身略左转”这类小动作。
洪公曾说:“凡是动作较小,变化简便而效果又最大的,就是精的,否则就是粗的”。精与粗同属于真的范围,不是伪的范围,故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程度、效果有别而已。像金刚捣碓第1动“身略左转”,是如何体现“精的”呢?
金刚捣碓第1动情境设计是对方右拳逆缠攻我方胸部。从前往后说,我方立建三道防线进行防御:第一道防线左手逆缠按法,第二道防线右手顺缠掤法,第三道防线就是身略左转。至此,一般说来,一个回合就完了,没什么好说。可洪公是有心人,真正大宗师级别的有心人。老人家深入到另一情境:如若对方右拳突破 我方前后两手防御,已攻到我方胸部,该怎办?显然,第三道防线能否守住已成关键。此时此刻,“身略左转”即以身法的顺缠,化解对方右拳的逆缠,能使其拳锋由大化小,由小化了,从而守住阵地,立于不败之地。
此种妙入毫颠的小着法,体现了洪公拳法的高超实用,及其辉煌成就。慢慢仔细体会,方能切实领会其中之“精的”妙!在网上常看到,有些人改此身法为右转,难道,这也是“精的”吗?身法的逆缠右转,非但不能化解对方右拳逆缠攻法,反使胸部完全暴露,笼罩在对方整个拳锋之中,必遭其最具威力的重击。庞万春那一力道十足的直拳,直打得任原连连后退,就是因为任原身右转,迎其拳锋,而遭受重大打击。所以,倪老师说“左转化解会比较好”,符合拳理拳法。由此也可见:改动洪公拳法并没想像中那么简单!除了对缠法深入精准领会、真正运用自如外,实践的考验与时间的沉淀,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金刚捣碓前四动是推手基本手法。在推手八法中,挤法可破捋采挒。捣碓第3动进左步双手右采法,就是推手中的双手右采法。破此采法,可用开展奔放的野马分鬓第1动挤靠法,有时,用上小而平凡、貌不惊人的拦擦衣第5动小挤法,同样可收以挤破采的效果,而且,来得更加冷脆省事而美妙,其小巧、简便、应验的结果,也圆满恰如洪公所言。亲身深入试验者,略有所得,当可体味个中三昧。只是可惜,现在小挤法也给有些人改动,或练丢了。同样给人练丢的小动作,还有云手第1动左手小掤法等等。这些都是“动作较小,变化简便而效果又最大的”东西,可这些“精的”东西现在改了,不练或练丢了,都练“粗的”去?就算是练“粗的”,也没什么问题,尚属于真的范围。怕只怕,练的连“粗的”都不是,就有点难说,知道时可就尴尬了。
经常有拳友推介,听说某某某大师功夫高超,值得学习。愚下总是两面兼顾地说,也许是真的,也许是说的人水平太差了。高人有曰:摄影机下面,已鲜有大师可言。细细思量,感觉此话有万钧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