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轻人的作家梦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像郑渊洁一样,写很多很多童话。”日记本的封面干净得仿佛从文具店刚买回来,而泛黄的纸张、印在封面上的《范特西》海报,又充满了年代感。
这是阿青的日记本,小学三年级的日记第一篇就是《我的梦想》。她从小有写日记的习惯,阿青说她爱上写作是从爱上写日记开始,日记就像一个树洞,她什么话都可以和它说。
阿青,从小镇高考去了北京,因为从小喜欢写东西,大学报考的是新闻相关专业,毕业选择成为千万在北京工作的一员。大学4年,工作6年,这样算来已经有10年了,在北京。
我和她约在了昌平朱家庄附近的一家咖啡屋,她说这家是她做新媒体写作的地方,周末的时候,她在这里点一杯咖啡一呆就是一天。昌平和我印象中的北京有些差别,她也和我的印象有些出入,穿着一身汉服,她告诉我自己不做新媒体很久了,现在在做小学生传统文化的补课老师,这样的服饰可以让小孩子更加喜欢传统文化,工资薪水马马虎虎,和小孩们在一起简单有趣。
“那你现在还有写作吗?”看的出她对新生活挺满意。
“写啊!不过以前是写给别人看,现在是在备忘录写一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大多是写那群孩子的。”阿青告诉我,写作是她从小到大坚持最久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只不过不再有想靠它谋生的念头。写作不光是谋生的手段,也可以做生活的调剂。
她是提着一袋子的日记本过来的,她说这是她最重要的作品,这里面记录了关于自己过往的一切。
2
“写得不错,大家写日记要向阿青学习。”
小学刚开始写日记,老师会把好的范文挑选出来,然后让本人当着同学的面读出来。每到这个时候,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阿青的名字会多一朵花。写得好,意味着表扬,这对小孩子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能够让人真正喜欢上一件事物。阿青就是那个时候爱上了写日记。
阿青的名字第一次被铅字印刷在杂志上是2008年的秋天。那年她高三,一篇描写校园青涩爱情的小说被刊发在青春读物的心事专栏。这篇文章本来是自习课无聊,阿青为了打发时间,随意写的,结果被同桌拿来看,还被硬拉着投稿,说写得这么好一定可以上稿,要是投稿成功必须请客吃可爱多。结果这篇文章不单成功发表,还拿到了400元的稿费。这件事情在班级里传了好久,好像阿青就是下一个郭敬明、韩寒。“当写有我名字的杂志放在我面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兴奋原来是不知所措,想要极力掩藏的喜悦。我真的很开心。”写在日记本的这段文字,由于用力的缘故,字迹明显比前后两篇要深一些。
阿青看到这篇日记的时候告诉我,原来被人夸奖崇拜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让她更加喜欢写作,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决定了她的高考志愿。
3
2013年7月1号,晴。
“今天,毕业了。和很多人一样,我选择了一份还算体面轻松的工作,朝九晚五,不过和新闻没什么关系。不过没关系,我有另外一个身份,做一个公众号,继续维持着我的写作梦。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也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但是我想试试看。加油!阿青。”毕业这一天阿青的日记写得很短,那时的那个年轻人好像刚刚开始看到一点未来。她想在事业单位里面体体面面,在自己的时间里继续实现梦想。
在阿青的记忆里,办公室的工作就是上班下班,做不完的表格,处理不完的汇报材料,虽然材料很多,但是上班发呆的时间也很多。生活没有一丝波澜,就像《摩登时代》里面流水线的工人。唯一不同的是,她还有一个自己的树洞,可以让自己感觉到一丝梦想的存在。
阿青说那是她最有激情的一个阶段,为了写好自己心仪的稿件,她会采访朋友、朋友的朋友、甚至陌生人。她搜集大量的素材,然后趁着周末,听着音乐,窝在咖啡屋里面,配上自己拍到的图片,码成一段一段的文字。
文章得到了不少老师朋友的称赞。可惜的是,仅此而已,公众号粉丝量、阅读量都不尽如人意。
人们更加喜欢劲爆的标题、花边的新闻、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
每天洗完澡,她常看到下水道出口堵着一团黑乎乎的头发。阿青不记得之前有掉发的问题,她知道无休止的焦虑对于写作毫无益处,可是焦虑无可躲藏。她夜晚对着电脑屏幕,敲打一连串的文字,想关注弱势群体,但想到阅读量,又把开头删掉;想跟着热点写一篇鸡汤文,下笔却毫无兴致,只好又把开头删掉。有一段时间,晚上面对发光的电脑屏幕发呆,最后关电脑的时候word文档里面依然是空无一字。
她不知道该不该为了盈利赚钱而写作,理想与现实在阿青身体里挣扎着,矛盾着,她越发焦虑。那段时间,阿青变得更加不自信,公众号也陷入了停更的状态。
阿青说虽然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可是写作没有报酬、没有关注,总是让人沮丧,每日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
“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我总想兼顾好两边的事情,结果顾此失彼,两者都做不好呢。”阿青动了辞职的念头,念头像疯草一样蔓延,工作上也越来越没了心思,出错也是常有,领导觉得这个青年心不在焉,做事情不清不楚。就这样拖了几个月,阿青写了辞职信,又找了领导几次。最后领导说:你要是实在觉得工作不喜欢,就走吧。
离职的那一天,天气很好,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自由的。想到可以专心写作,阿青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开心。
写作终于成为了阿青的唯一职业。她开始把每天的24小时都用来写作,晚上一闭眼就会有一个好念头蹦窜出来,头脑里仿佛在开舞会,各色的想法都粉墨登场。阿青想到了便把想法记录下来,这样导致晚上失眠,白天工作状态不好,索性阿青将工作时间挪到晚上,黑白颠倒,白天休息,晚上创作。
夜晚只有一盏台灯,和一个专注实现自己梦想的年轻人。也许是专注的缘故,粉丝量一点一点的攀升,可是公众号仍然达不到变现的水平。
阿青开始去书店买来大量的运营推广书来钻研,去观察热门公众号的写作方向。“别人写鸡汤,我就写鸡汤;别人洒狗血,我就跟着洒狗血;哪个热点热,我就火上浇油。”她的标题起得越来越夸张,不是灵魂拷问,就是利用扎心的数字,或者利用反常理的标题,极力挑动读者的情绪,阿青形容那段时间是迷失的时间,自己彻底迷失在了流量里面。
黑夜,阿青像一个狩猎者,紧紧盯着发光的屏幕,在网络这片丛林里搜寻着热点爆点。今天写的明星轶事阅读量5000,明天写的爱情与物质的讨论获得了转载。写的很多篇文章都有了10万+,也有些被其他公众号采纳转载,甚至有广告主主动上门洽谈软文合作的事情。
“再也没有比这个有成就感了,你写的比别人受关注,你写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再也没有比这个更无聊了。”阿青说自己好像是被程序员编好的程序,用热点挑动着读者的情绪,精准、无趣。
复制黏贴式的写作迅速消耗着她的创作热情,阿青说千万不要把你的兴趣当成职业,当写作成了职业的时候,就会一点一点失去它,完全感觉不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写作成了程序式的工作,唯一关注的不是写作内容,而是公众号后台的粉丝量,阅读量,收藏量。
“数据成为了比写作更重要的事情,别人的认可和转发左右了我的创作。我变了,我变得不再爱写作。”这是阿青打算离开新媒体那天的日记。
后来,阿青做了传统文化的补课老师,公众号送给了一个比阿青低两届的学弟。
4
“那这个学弟做得怎么样?”我很想知道那个公众号最后的命运。
阿青笑着给我讲起了学弟比较佛系的写作生涯。因为学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可以为了写作而写作。不必过多在意那些公众号所附加的经济价值,纯粹把它作为爱好和交友的平台来经营,有一种懒散的精致。学弟和他的朋友们喜欢旅游,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转,公众号更多成了他们的游记。他们写各地见闻,写美食,写美景。他们写沙漠中的石头,写云南的花。他们写英国的绅士,写法国的浪漫,甚至是某地的某个厨子的精致刀功。经营到现在,公众号读者没有增加太多,但基本都成了铁粉。因为兴趣爱好把一些人凝聚在了一起,读者和作者成了朋友,有交流有互动。圈子不很大,但是也一直能不好不赖的经营着。
那天是记者节,公众号更新了,点开文章,记录了学弟这几年走过的地方,大部分是图片,偶尔配了一两句感悟。
文章的最后,附了一段文字:
那女孩对我说,要好好写,在写作中找寻快乐。写作是一种职业,可以用来谋生,但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包含着更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要忘了,为什么从事写作。
我很感谢那女孩,是她告诉我写作的真谛,我至今依然很喜欢写作。
“那女孩是你吧。”我拿给阿青看,她眼里是带着笑意。
“也许是吧,不过我不记得了,只要那个年轻人的作家梦还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