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炙甘草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导读:炙甘草汤是《伤寒论》中一首重要的补益剂,并且一直是治疗心脏方面疾患的常用方剂,现代一些临床报道亦多从此方面研究。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另辟蹊径,根据炙甘草汤的应用证,将之用于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好的疗效,快来学习学习作者是如何加减应用的吧!

炙甘草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 《伤寒论》,由炙甘草、大枣、阿胶、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麦冬、胡麻仁组成。功能通阳复脉,滋阴养血。原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笔者依其功效,辨证施治于脑外伤后遗症多例,取效佳。现举二例,供参考。

例一,马XX,男,61岁,干部,1980年1月5日初诊。

患者两月前因车祸致头部受伤,当即昏迷,不省人事,约10分钟后始醒。曾在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震荡”,经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出院。出院后仍觉眩晕不减而来我院门诊治疗。诊见患者面色苍白,神疲肢倦,纳、寐尚可,口干不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压140/80mmHg,诊为脑震荡后遗症。证属跌打损伤气血,致血脉不畅,阳气不升。治宜滋阴补血,益气升阳通脉。拟炙甘草汤去阿胶加鸡血藤胶、首乌、升麻。方为:炙甘草、生姜、桂枝、升麻各10克,大枣30克,党参40克,生地、首乌、麦冬各20克,胡麻仁25克,鸡血藤胶15克(烊,代用阿胶)。三剂,水煎取。

1月8日复诊:精神转佳,眩晕减,口仍干,舌脉如前,守上方服三剂。

1月11日三诊:精神佳,面色红润,眩晕除,余症若失。继服上方三剂巩固疗效,并嘱患者注意调理,适当增加营养。追访多年,眩晕一直未见复发。

例二,黄XX,女,50岁,工人,1984年5月17 日入院,住院号:2035。

患者八个月前,不慎被楼上掉下的约20市斤重的木柴击中头部,当即昏厥,不省人事达一小时之久。被送县人民医院抢救治疗。入该院后被诊断为“颅脑外伤,慢性颅内血肿”。失语十二天,经治好转,但遗留右上、下肢活动不灵,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继续留医两个月症状减轻而出院。出院后仍见头晕头痛,声息低微,天气转变则各症加重,遂来我院门诊并以“脑外伤后遗症”收入住院。

査体温35.6℃,呼吸18次/分,脉搏58次/分,血压100/70毫米汞柱。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右上、下肢活动不灵,右上肢肌力2度,右下肢疼痛屈伸不利。X线摄片提示:第5、6、7颈椎前上、下缘均见唇样骨质增生。

诊为脑外伤后遗症。乃属跌打损伤,气虚血脉不畅之证。治以益气补血,活血通脉,用炙甘草汤加鸡血藤、川芎。方为炙甘草、阿胶(烊化)、桂枝、川芎各10克,大枣20克,生姜、生地、麦冬各15克,胡麻仁、党参、鸡血藤各30克,水煎服。

服四剂后, 头晕头痛大减,精神好转,语言清亮,右侧上下肢疼痛亦减,舌脉如前。药已对症,原方加重川芎至15 克,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力。

药至八剂,精神转佳,头晕减,仅觉活动后气短感,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心率增至62次/分。按其脉证,乃属气分不足,再加黄芪30克续服。

患者住院十四天,共服中药十四剂,肢体疼痛加上外用七味内消膏、理疗等,诸症消失而出院。出院后追访半年余,头晕等症未见复发。

体会:脑外伤后遗症,多表现为虚多实少,见眩晕、神疲、面色苍白等气虚、阴血不足之象为主,兼经脉痹阻。故治宜益气滋阴,养血通脉,用炙甘草汤;更加黄芪、升麻补气升阳,鸡血藤胶、川芎养血活血,诸药合用,使气血充足,血脉流畅,则诸症可愈。据笔者体会,本方用于脑外伤后遗症,对止眩晕、头痛等症状有较明显的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脑外伤后遗症

    消遗汤 病症: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脑外伤后遗症出现头晕头痛,目眩耳鸣,神倦懒言,四肢乏力,恶心呕吐,夜寐不安,记忆减退.苔白,脉细无力. 处方:琥珀3克,辰砂3克,青龙齿15克,木通3-6克, ...

  • 脑外伤后遗症(脑震荡)气滞痰瘀型取穴法

    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伤后数日至数年后仍有头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高级神经活动功能减弱等症状,又无阳性的神经系统体征者称脑外伤后遗症. 本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 ...

  • 『古方新解』炙甘草汤 乃心律不齐良方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该书中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方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一般服用20~30剂,可收良效. 药用:炙甘草.生地 ...

  • 『古方新解』左金丸治疗湿热中阻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左金丸可治肝火胁痛,可治肝火犯胃之吞酸.脘痞.嗳气.嘈杂等病症. 那么,左金丸可不可以治疗与肝火无关.由湿热中阻所致之吞酸.脘痞.嗳气.嘈杂等病症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 ...

  • 『古方新解』甘草干姜汤治疗血证

    后世医家每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宋代医家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把理中汤作为治疗"伤胃吐血"之专方:"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者,以其功最理中 ...

  • 『古方新解』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外感

    <伤寒论>第38条: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run(目+闰),此为逆也.其误用常有过汗亡阳之虞 ...

  • 『古方新解』辨证治疗风湿痹证的临床观察

    2006-2011年,笔者辨证治疗风湿痹证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l6-58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6天,最长l2年,平均 ...

  • 『古方新解』归脾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梁某,男,49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在煤矿工作,较为劳累,因头痛头晕,焦虑不安,心悸失眠健忘数日,入某院住院治疗,未检查出 ...

  • 『古方新解』防风通圣散治疗热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防风通圣散方出自刘河间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病有感于外者,有因于内者,即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尽管中医对病因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审证求因",尽管临证多有外感合内伤者,尽管临证每有不易分辨外感与内伤者,但明辨外感与内伤,对临证者而言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宋人王硕所撰<易简方>,在柴胡汤(即小柴胡汤)的一大段主治中有一句:"小儿温热,悉能治疗."如此不起眼的一句话,被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在编著<皇汉医学>时所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