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实验电影的重要基地:记2019东京Image Forum及其影展
电影文字工作者,专注于纪录片评论。从事纪录片推广工作,包括编辑、采访、映演推广、出版、策展…等,亦曾走访多个国际纪录片影展,着有《景框之外:台湾纪录片群像》,现为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策展人。
在日本东京著名的商业闹区涩谷,一间独特的艺术电影院「Image Forum」耸立于巷弄,不时可看见大排长龙的观众蔓延至街口。在Image Forum影展开幕之前,匈牙利大导演贝拉塔尔才带着他的七小时巨作《撒旦的探戈》(Sátántangó,1994),来到这里的常态艺术院线放映座谈,场场秒杀完售。位于东京涩谷的Image Forum(TIDF提供)「Image Forum」是由かわなかのぶひろ、中岛崇等60、70年代underground活跃的映像作家们共同创立,1972至1976年以「underground center」为名在寺山修司位于涉谷的「天井栈敷」剧场做前卫电影放映,而后移至四谷,除了放映也从事书籍DVD出版;2000年搬至现在位于涉谷的场地,除了B1与一楼的影厅,三楼空间则命名为「寺山修司厅」,持续电影放映与工作坊课程,并肩负起收藏、发行、研究、影展、放映、教学(工作坊为期一年,学费20万日币)的任务,是实验电影的重要基地,其多年的专业经营与延续,使之谓为传奇,成为许多影迷的朝圣殿堂。而自1987年开办的同名影展「Image Forum Film Festival」,在今年正式迈入第33届,主要聚焦在亚洲的实验作品,规模虽不大(仍放了约150部片),但却有指标意义。今年黄邦铨导演的《去年火车经过的时候》入围东亚竞赛,并获得优秀赏;而TIDF在2018年的原创单元「想像式前卫:1960s台湾的电影实验」则受邀作为特别单元,我亦前往担任映后主讲,为作品和时代背景进行补充。许多日本观众表示,这是第一次听说台湾在1960年代有前卫电影运动,好奇他们与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的关系;也有观众对于当时的艺文杂志《剧场》季刊啧啧称奇,并与日本1960年代奔放的前卫电影运动进行对比,好奇当年的政治氛围,还有这些作品如何被找到,又如何被保存典藏。介绍1960年代台湾的《剧场》杂志(TIDF提供)此外,Image Forum也在Japan Foundation的特别计划赞助下,邀请了亚洲其他的电影机构、美术馆、影展,并举办「亚洲实验论坛」。除了我做为台湾代表外,其他代表则还有:中国广州的时光美术馆、印尼巴里岛MINIKINO短片影展与Lab Laba Laba、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越南河内Doc Lab、马来西亚实验电影与音乐节KLEX、南韩的光州美术馆、菲律宾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Film Institute、泰国电影资料馆、东京都摄影写真馆、京都Lumen Gallery等等,每人利用十分钟的简报,介绍自身实践来回应主题。我被安排为第一位讲者,主要回应两个大哉问:「什么是实验电影?」,「为什么(你们的)影展要放实验电影?」我以TIDF自2014年的「比纪录片还陌生」单元为例,开始说明为何引入实验性的影像作品,还有「实验电影」之于纪录片的意义;接着描述每届影展片单中越来越高的「实验」比例,包括加入录像、声音纪录片、展览、纪录剧场、回溯台湾前卫电影等等。强调「实验」应作为一种创作上的企图、态度与精神,以及作为一个纪录片影展,最终的目的是让人思考现实与电影的关系;而京都的Lumen Gallery则由导演Atsushi Sakurai先生亲手自力打造并经营,他分享自己装潢、锯木、定钉,共花费200万日圆完成一座独立电影院的梦,鼓励在座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Image Forum曾发行《日曜日式散步者》(TIDF提供)论坛后的隔天,贵宾们的行程单上都有一堂四小时的「1960年代日本实验电影」,原来是策展人山下宏洋(Koyo Yamashita)特别大家为开设的「课程」,细细介绍了Image Forum的历史与沿革,介绍1960年代日本实验电影发展,以及精选多部作品放映并讨论。这份「私人课程」透露着Image Forum如何珍藏和重视「实验电影」这样的文化资产,其收藏、研究、整理的努力与成就,比官方的电影资料馆更尤甚有之。而我不只做为参展贵宾,也是一位实验电影的爱好者与朝圣者,则如痴如醉于如此纯粹而美好的,对电影的爱。Image Forum策展人山下宏洋(TIDF提供)
本文写作感谢张若涵的协助
推广/合作/活动
加微信号:directub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