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实力派钱一清的作品怎么样?
陶刻的起源据目前考证可追溯到宋代。那时被称之为陶刻,实际上是艺人用竹笔在壶底刻划署上自己的名款而已。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茶道的钟情,从而引起对紫砂器的珍爱,品香茗吟诗作画,赏壶艺雅趣横生,陶刻艺术也随之日趋兴盛,不断提高。那时就有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语中不难看出人们对陶刻艺术的赞颂。
钱一清,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美本科专业的他,自幼就喜爱书画,1987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后先随壶艺名家储集泉先生学习制壶技艺与造型设计,后拜高级工艺美术师黄自英为师学习陶刻装饰技艺的同时常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请教,直至2002选拔进厂研究所后一直跟随鲍志强先生深造二十多年,一边在继续学习和研究陶刻技艺,一边专心埋头苦干书画陶刻艺术的创作实践。
钱一清的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大师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钱一清天资聪慧,具有书画天赋,接受能力强,加上学习的勤奋和实践的刻苦,体现在刀笔上,已逐渐成为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新一代中的佼佼者,通观钱一清的紫砂艺术作品,让我越发感受到他的艺术修养已颇见功底并富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富有创造性的综合运用不同刀法充分表现自己的意趣,樸拙中透露秀雅的韵味,具备了一个陶艺家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质”。可见鲍志强大师对于钱老师的评价相当高。
钱一清的紫砂陶刻不仅注重章法的独特和完整,在构成具体形象的线和面的表现方面,也是充满意趣的。老师是通过运刀铭刻赋予线和面以艺术表现的特征,运刀刻出线的粗细、深浅、宽窄、急徐的变化,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耐人寻味的。采取不同的刀法,形成一定的层次,产生灵动感,如飞白,如积墨,使“面”的视觉效果丰富起来,也彰显了紫砂陶刻装饰的金石趣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