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病举隅(21):偏枯

偏枯在中医领域里是指偏瘫和半身不遂。张介宾《类经·针刺类·刺诸风》云:“偏枯者,半身不随,风之类也。”在诗词学术领域,则是指没有完全对仗,多为半句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云:“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云:“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

作为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律诗的中间二联必须对仗。对仗除了做到字数相等、句型相等之外,还得做到词性相同与词类相对。词性相同指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词类相对指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地理类词对地理类词、草木类词对草木类词等。如孟浩然《过故人庄》诗的额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词性看,“绿”“青”都是形容词,“树”“山”都是名词,“绿树”“青山”又都是偏正词组,“村边”“郭外”都是名词加方位词,“合”“斜”都是动词。从词类看,“绿”与“青”同属颜色类,“树”与“山”“村”与“郭”同属地理类。上下句之间,对得可谓工切精严。但倘若词性不同,词类不同而对,则属“偏枯”。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对得很是工整,而“疑无路”与“又一村”就属调配不均,其中“无”是副词,“一”则是数词。是犯“偏枯”之病。由此可见,偏枯是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略有偏失。

偏枯病在唐诗中也是十分多见的。一般来说,偏枯病可分为两类:半句对仗和结构不同。下面便分别述之。

第一,半句对仗。顾名思义,半句对仗就是联句只有半句工对,另半句不对仗。譬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本诗是杜甫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感怀,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遂成咏古名篇。《杜臆》云:“通篇一气呵成,宛转呼应,五十六字多少曲折,有太史公笔力。薄宋诗者谓其带议论,此诗非议论乎?”《杜诗说》云:“此诗先表其才之挺出,后惜其志之不践,武候平生出处,直以五十六字论定。”不过此诗颈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只是半句对仗,即“见伊吕”与“失萧曹”对仗;“伯仲之间”与“指挥若定”不对仗,犯“偏枯”之病。对于整首诗而言,此是“偷春体”,是没有问题的,但就对仗来说,则是“偏枯”。

第二,结构不同。是指词语结构不同的对仗。词语结构主要分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动补结构、并列结构、介宾结构。词语结构不同的对仗也属“偏枯”。譬如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本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少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身在长安,忆其妻在鄜州看月也。下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旁衬之笔;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又从对面写,由长安遥想其妻在鄜州看月光景。收处作期望之词,恰好去路,‘双照’紧对‘独看’,可谓无笔不曲。”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介此诗云:“‘只独看’正忆长安,儿女无知,未解忆长安者苦衷也。反复曲折,寻味不尽。五、六语丽情悲,非寻常秾艳。”此诗为名作,众诗评家不费词墨而大加赞赏。不过从对仗角度而言,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并列结构“儿女”对偏正结构“长安”,是词语结构不对仗,也犯了“偏枯”之病。

胡应麟在《诗薮·近体中》中谈律诗的对仗时也曾明确指出:“对不属则偏枯,太属则板弱。二联之中,必使极精切而极浑成,极工密而极古雅,极整严而极流动,乃为上则。”而清·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对仗切不可齐整。……齐整对仗,定少气魄。” 也就是说,对联既要对仗精工,又要气势贯串;既要讲究格律,又不可以文害义;既要句式整严,又要富于变化,不露雕琢之痕。矛盾而又统一。

其实,“偏枯”也不碍成为佳联。除去宽对本来就只求词性相同、不求词类相对之外,有时词性上有些出入亦无关大局。在创作中,当诗人有好的意思而又须打破属对时,往往是宁可“偏枯”而不愿损伤意境及诗势。《王直方诗话》曾记载王安石所说的一个例子:“凡人作诗,不可泥于对属。如欧阳公作云:‘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漏杳杳深千门。’‘千’字不可以对‘宮’字,若当时作‘朱门’,虽可以对,而句力便弱耳。”所言甚是。

当然,我们绝不能因为有了以上理由而放弃对工整对偶的追求。属对“偏枯”毕竟是一种美中不足,只要力所能及,就应该尽力避免。追求完美的艺术属性及高远的艺术境界,是一个诗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0)

相关推荐

  • 再论无情对——定义、要素、误区、档次

    无情对的定义         极力追求单字对仗,而词组词性不对品.句型句法不对称,就叫无情对.         而正常对联的定义是:词句对仗与声律协调.并未要求单字个个对仗. 无情对的要素 ● 要点一 ...

  • 王国仲连绵词及其在对联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王国仲  1955年生于黑龙江拜泉.曾工作于大庆油田公司.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对联创评研编多年,著有<平仄斋两行集><联理探析> ...

  • 【诗词格律与写作】共对 宽对

    对仗的基本要求: 1.字数.句数相等(词的对仗中偶尔有字数不相等的对仗): 2.平仄相对,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注意对联悬挂中,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落款都应该在左边): 3.意思相对或者 ...

  • 唐诗诗病举隅(33):偷懒

    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有时不免仓促,在遣词造句上,就会有"偷懒"的行为.只要诗人一"偷懒",读者是可以觉察的.譬如宋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

  •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qu ...

  • 唐诗诗病举隅(30):联边

    何为"联边"?简而言之,联边就是一句诗中所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柏梁诗>:"柱枅(jī)欂栌(bó lú)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quo ...

  • 唐诗诗病举隅(29):逐奇

    诗词创作到了一定的层次,因为不屑重复前人词字.往往另辟蹊径,遣词造句,常用难字和僻字,希望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结果"逐奇而失正",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

  • 唐诗诗病举隅(28):乱叠

    近体诗讲究避开重字,但对于叠字而言,却是个例外.据网络大数据分析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者的有二百篇,比如雎鸠"关关"之声:桃花"灼灼"之 ...

  • 唐诗诗病举隅(27):添足

    "添足"出自成语"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非但无益,反而不适.后喻多余其事,多此一举等.当代大家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补遗>中说道," ...

  • 唐诗诗病举隅(26):吃字

    "吃字"是指人在情绪激动或急切时把某个音节的字漏了过去,或与其他字词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诗词创作中,束缚于字数,拘限于声律,有时不得不在词语上作一些省减,这就出现了"吃 ...

  • 唐诗诗病举隅(25):颠倒

    颠倒,亦称"倒装".即上下.前后.左右次序倒置.在诗句之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颈健."  ...

  • 唐诗诗病举隅(24):语生

    语生,即言辞生疏,常令人感到艰涩难解.语之所以生者,往往系人生造和杜撰而成."语生"容易使人误读,故为一病.黄山谷曾在书信中有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