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中的“大唐气象”,古往今来,根本无人能超越
颜真卿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家,他为人正直,书法秉其品性,用笔平正遒劲,结体舒张宽博,形态浑厚雄健。他的书法很好的体现了真正的雄强进取的“大唐气象”,因而深受千百年来的群众喜爱,经久不衰。本文通过颜真卿的传世作品,试分析他的的书法用笔是如何让线条产生变化的?
颜真卿画像
一、何为“大唐气象”?
何谓“大唐气象”?所谓的“大唐气象”,是指在盛唐时代蓬勃的朝气影响下所唤起民众对一切的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自由奔放的情怀、建功立业的愿望、侠肝义胆的豪气、天下己任的责任、天下归唐的胸怀。主要包括唐代统治阶级励精图治的雄心、开明进取的思想、顺势变法的改革创新、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的开放气魄以及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等。简言之,就是开放、民主、大气、信仰、精神!
唐代文化、经济各个方面极度繁荣,书法艺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有“书至唐而大盛”之誉,颜真卿就是大唐盛世气象的完美写照。
颜真卿行草书法《江外帖》局部01
二、颜真卿书法中的“大唐气象”与其“篆籀”笔法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开。
专家们在评论颜真卿书法时,常说其含“篆籀笔法”。那么,
何为“篆籀笔法”?
首先要明白何为“篆籀”?
篆,大家都知道,篆书,这里特指小篆。籀,大篆的一种,这里代指大篆。
篆籀,即指大小篆;
篆籀笔法,即指大小篆所使用的笔法。一般指的是中锋圆笔,没有生硬的转折所形成的方笔。
颜真卿行草书法《江外帖》局部02
颜真卿如何创造出这种“篆籀气” 十足的作品呢?现在我们来作一剖析。
第一、 颜真卿在颜氏、殷氏两大家族的影响教育下,重视篆籀,有着深厚的篆隶功力。
深厚的篆隶功底使之对中锋笔法能纯熟运用。颜真卿书法点画的起笔、收笔、转折处都浑厚凝重,这种厚实感正是颜真卿书法“篆籀气”的体现,这也源于颜真卿对中锋的出色运用。中锋笔法的出色运用,是唐代书风不同于魏晋的一个很大特点。
提按的加入, 大大丰富了书法的用笔,在运笔的过程中,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 的效果,提笔又使线条 “轻如蝉翼”,因此,运笔中提按的交叉应用,使得作品的线条的粗细变化会呈现一种韵律感和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点画本身的活力,是在运笔过程中靠提按来体现,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转换的过程。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替进行,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才具有律动感、生命力,富有神采及情调, 是影响线条形质构成的重要因素。
第二、颜真卿书法的气势与其品格性情也有关系。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正如陈珓在 《书法偶集》 中所说:“颜鲁公碑,书如其人。所谓骨气刚劲,如端人正士,凛然不可犯也。”
第三、 同唐代许多士大夫一样,颜真卿与道教也有关系,大历三年(768),颜真卿遭宰相元载诬谮讪谤时政,被贬为抚州刺史,颜真卿经常去附近仙山游访,并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与道教信仰有关的碑铭作品。
颜真卿《祭侄稿》局部01
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进乎道,追求自然美。崇尚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在“自然”的基础上 生发出“素”、“朴”、“淡”、“拙”等几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这些美学范畴反映到书法审美上,便形成了后世追求真朴自然和反对雕饰、姿媚书风的精神依据。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形成其特色的,如其《麻姑仙坛记》等作品, 就是这种不计工拙,随形任运的感觉。老子提出“大巧若拙”的本意不在审美,而在说明“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但它却恰恰说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征。任何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高度统一。在老子提出“大巧若拙”之后,巧拙的辩证关系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美学经常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颜真卿《祭侄稿》局部02
宋人黄山谷提出“书要拙多于巧”。至明末清初,傅山主张书法“宁拙毋巧”。由此可见, “拙”的内涵已不单是指书写技能的笨拙,书写效果的生拙,而是一种 “大巧”,即从追求真率质朴,反对矫揉造作的目的出发,以书写者个人的修养、情性入书,达到不加矫饰,纯任自然的审美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颜真卿以浑厚博大、端庄严正的“篆籀”书法风格表现了儒家的思想文化,千百年来,人们又通过“比德”的审美方式, 将颜真卿书风与他的人格形象紧密相连,与儒家精神合二为一,最终使颜真卿成为书法史上儒家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