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三方
10、马膏膏法:
《灵枢·经筋》篇说:“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 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噉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
经筋分手足三阴三阳,合称十二经筋。这里举足阳明之筋,感受寒邪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为例。寒主收引,热则纵缓。阳明之筋受病,或转筋,或急引,或僻,或目不合,都是外邪入侵,经筋收引和缓纵所致。所以表现为一侧拘急,一侧缓纵的僻、目不合等症状。由于经筋不与内在的脏腑直接相连,而布于体表,同时其受寒必因气血之虚,因此,治疗的原则是补虚劫寒,壮阳除阴,通络和肌表,调和气血。“急者缓之”,甘以缓急,故用马膏之甘平,以缓其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故用马膏热熨,桑炭火烤以劫寒。再噉炙肉以补其虚。壮阳除阴,调和气血,通经络,和肌表,故用白酒、官桂和烧针劫刺。同时,用桑钩牵引,以正其僻。正如张介宾说:“马膏,马脂也。其性味甘平柔润,能养筋治痹,故可以膏其急者。白酒、辣桂,性味辛温,能通经络,行血脉,故可以涂其缓者。桑之性平,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故以桑钩钩之者,钩正其口也。复以生桑火炭,置之地坎之中,高下以坐等者,欲其深浅适中,便于坐而得其缓也。然后以前膏熨其急颊,且饮之美酒,噉之美肉,皆助血舒筋之法也。虽不善饮,亦自强者。三拊而已,言再三拊摩其患处,则病自已矣。”11、半夏秫米汤: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篇说:“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如厥逆之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不得行于阴分,则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而不得眠。治以半夏汤一剂,以除其厥逆之邪,阴阳通调,就可以睡眠。半夏秫米汤是用长流水八升,多次扬之,取在上的清水五升,用苇薪燃火煮之,水沸后,放入秫米一升,和炮制过的半夏五合,以文火继煎至汤一升半,去滓,每次服一小杯,一日服三次,逐次加量,以发生药效为度。如果是病初起,服完药后应静卧,汗出后即愈。病程较久的,服至三次也可以痊愈了。
半夏、秫米,所以有如此疗效,主要是调和阴阳的作用。因半夏味辛,直驱少阴厥逆之气,使其上通于阳明;秫米甘寒,能泄阳补阴,致使阴阳和调,故能治不眠之证。流水千里,扬之万遍(《金匮要略》称为“甘澜水”),取其流畅而无阻滞,以加强药效。12、豕膏
《灵枢·痈疽篇第八十一》说:“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写,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写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豕膏,即猪脂,俗名猪油。嗌,即咽喉处,为肺气出入之道路。痈发于嗌,影响呼吸,病势凶猛,故叫猛疽。如发于腋下,坚硬红肿而小形如米粒的,叫做米疽。猛疽和米疽,从其所生部位及症状辨证,皆属肺经积热,毒火入侵而成。
猪脂,气味甘,微寒,无毒,用以泄肺经之积热。《本草纲目》引孙思邈说:“利血脉,散风热,润肺。入膏药,主诸疮。”此痈疽属毒热,尤其是在咽喉部,故宜冷服之,以加强解热的效力,使邪由下而出。后世用猪脂做膏药,即从此方演变而来的。13、翘饮:
《灵枢·痈疽》篇说:“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剉、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冷汗出至足,已。”
败疵,亦称胁痈。李杲说:“胁者,肝之部也,如人多郁怒,故患此疮。”治用剉、翘草根各一升,水煎三次服,并以蒸气熏之,使能身汗出而愈。
剉即菱角,翘,即连翘。菱角根能清热发汗;连翘根能凉血解毒。《本草纲目》说:“连翘苦平无毒,主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又说:“主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
此方提出的“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对后世辅助疗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仲景用桂枝汤的“温覆”,用防已黄芪汤的“坐被上,以被绕腰下”,用甘草麻黄汤的“慎风寒”等,可见其理法皆来自《内经》。
上所摘录《内经》十三方,就其所用药物来说,已包括了动物、植物、矿物三类;就其剂型来说,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就用法来说,有内服、外用;就其功能来说,有用于治疗,有用于预防;就其方制来说,其中的汤液醪醴、生铁洛饮、左角发酒、鸡矢醴、兰草汤、豕膏等六方,属于奇方中之小者;泽泻饮、乌鲗骨藘茹丸、翘饮、半夏秫米汤、马膏等五方,属于偶方中之小者;小金丹,属于偶方中之大者。这些方剂,不仅有其历史意义,而且其中某些方剂,现在还有其实用价值,特别是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