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论治肺炎外感类疾病

昨天 18:11

引言:庚子年正式到了。去岁暖冬,春又早至,很多地方的花已经开了。这次疫情应此气候,无论是从官方公布的临证数据,还是从直接的病案来看,少阳(半表半里)证占比较大,相应的柴胡汤类方剂的运用概率从临床上来讲比较高。立春之后天地气机上浮,若温度不降,温病(适应清热方向)的概率和阴虚阳亢(适应滋阴方向)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当然,这只是概率,地有南北,人有清浊,病有阴阳,并不等于每一个病人都是这样。具体到每个病人还须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所以这里特将经方大师胡希恕的肺炎外感类疾病论治资料集合于此,以期呈现全面的辨证论治的经方思想。

一、胡希恕论肺炎的辨证施治

有西学中者问胡老,怎样辨别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肺炎,胡老从西医和中医病因病理回答了这一问题。

从西医病理看,西医依据X线和血液、痰液检查及培养,可知是细菌或病毒或立克次体或支原体感染,这是由肉眼及通过实验室检查而定。而中医形成在千百年前的远古时代,科学还不发达,没有精良的器械可依,只是由变化多端的症状反映上探求疾病发展规律,在长久的年代里和众多患病人体上,历经千万次的反复观察、反复实践、反复总结,才产生了辨证论治方法。不论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还是后世的脏腑辨证,都是通过症状特点来辨证。对于何种病因病邪致病,不可能具体得知。叶天士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在论述热病上强调温热之邪所出现的特点,有他独到之处。但后世一些人一见热病便认为是风温之邪所致,甚至有的人一见肺炎就与风温划等号,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必然造成辨证错误及治疗不当(如病例3)。这里顺便说一下温病与太阳病的关系,在《伤寒论》中,温病也是表证的一种,是在表的阳性证候,实际是太阳病的一个类型,这就是说,太阳病有三个类型,具体的概念是:

中风:凡太阳病,若发热、自汗出、恶风、脉缓者;

伤寒:凡太阳病,无论发热与否,若无汗、身痛、腰痛、骨节疼痛、脉紧者;

温病:凡太阳病,若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与阳明病外证同)。

肺炎有表证时,可表现为中风,可表现为伤寒,也可表现为温病,不只限于温病。这在指导辩证和治疗上是很重要的。近代有了抗生素,一些人认为一诊断肺炎就用抗生素则治疗原则正确,如再加用对症的中药,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更万无一失。而临床实践远非如此。有许多肺炎患者,经这种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往往不如人意,有的高烧不退、有的咳嗽连绵、有的纳差恶心,炎症没有控制却变症蜂起。孰不知肺炎有细菌引起者,也有病毒引起者,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者。抗生素并不能包治所有肺炎,且渐渐产生抗药性、副作用,使肺炎变症此起彼伏,不少病人不得不求助于中医,而中医治疗不是靠什么秘密武器、秘方,而主要靠审证仔细、辨证正确、方药对证。这里强凋的是,首要的功夫是辨证正确。凡遇肺炎患者都要耐心细心问诊、切脉、看舌苔等,切忌刚问一、二证,就自认为已能分辨风寒、风温(风热),即处方用药。要知道中医不论是六经辨证、还是脏腑辩证,都是依据许多症状而归纳总结的辨证规律。有时一个症状可能是辨证的关键,一个症状的疏漏,就有可能造成辨证的失误。肺炎是急性病更要求辨证要准,用药要对,这样才能显示中医治疗肺炎的疗效和特点。

一老妇患肺炎,住院治疗一周余不效,经胡老会诊两次而愈。其亲属为军医登门感谢,并问胡老用了什么秘方,胡老笑曰:“哪里有什么秘方.用的是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草根树皮。这不是全写在上面呢!随手指了指《伤寒论》那本书。那位军医看到《伤寒论》,顿时望而起敬,翻阅该书并问道:“我可以学吗?”胡老答曰:“当然可以!”自此,该军医自学中医,并常登门求教,不久便能用中药治疗肺炎,而且也能用中药治疗各种急慢性病,此是后话。

应该军医的请求,胡老专述了肺炎的证治规律。胡老首先讲了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不同。西医是针对病因治疗.肺炎是细菌感染,用对其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则疗效肯定。但有的肺炎不能明确是何种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用抗菌素治疗就带有盲目性,故临床上治疗无效者为数也不少。中医是依据症状特点来治病,症状是病邪与正气相争在人体的反映,分析症状所得出的证,是中医治疗处方的依据。依证处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实践过程,经过几代、几十代、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反复实践,终于总结出了有效的辨证论治规律和有效方药。古代的《尹伊汤液经》、《伤寒论》等是主要成书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讲辨证与处方用药。

中医古代没有肺炎这一病名,但类似病症是有的,如发热、咳嗽等,中医治疗肺炎不是用一方一药,而是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症状来用药。用一方一药治不好肺炎。有的杂志报道用某方药治疗肺炎疗效云云,其主导思想仍是抗生素治疗框框,其方法值得商榷。肺炎是急性病,正气与邪气相争剧烈,症状变化多端,适应治疗的方药也就多变,临床常见的方证如下:

1.麻黄汤方证。初起症状很像感冒,主证:发热,胸闷气粗,恶寒,无汗,头项强痛,身痛,口中和,舌苔薄白,脉浮紧。此时病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方药: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

麻黄为一有力的发汗药,佐以桂枝更宜致汗。杏仁配麻黄辛温发汗定喘。甘草缓急益中和胃,故治肺炎属太阳病表实无汗身痛而喘闷者。本方证出现很短暂,但能抓住这个方证时机及时用药,可有利于退烧,缩短肺炎病程。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所说麻黄为一有力的发汗药,是与其他药相对而言,实际发汗力并不大。即使与桂枝、杏仁同用也不出多大汗。这一点在麻黄汤煎服法说明可看出,即“温服,服药后盖棉被取微似汗”。一些人因对麻黄功能的误解,而不敢正确用其药,更不敢用麻黄汤治疗肺炎,甚是遗憾。

2.大青龙汤方证。证见:发热恶寒,身痛身重,无汗出而烦躁,舌苔白,脉浮紧。方药:麻黄六钱,桂枝二钱,杏仁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四两。

此方证比较多见,可见于发病的第一天及一周内,甚至一周后。此方证的特点是外寒夹饮的太阳表证与阳热盛的阳明里证同时并见,故治疗时发汗、清热并举。当里热重时重用生石膏。

3.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主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或纳差恶心,咳嗽胸疼,舌苔白腻或黄,脉弦细数。方药:柴胡八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生石膏一两半~四两。

此方证多见于肺炎二~三天至一周左右,多呈现三阳合病之证,故治疗重在和解少阳兼以清阳明。针对寒热往来,用大剂柴胡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无疑是和解少阳的要药,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告诉我们,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内缺,补中滋液,增强胃气,也是祛邪的要着。故本方中用人参(党参)、大枣、甘草、生姜、半夏温中健胃。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若咳嗽胸疼明显者,加桔梗、杏仁。若口渴、心烦明显者,加竹叶、麦门冬,或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4.大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主证:寒热往来,口苦烦躁,咽干口渴,胸胁苦满,心下痞硬拒按,大便干燥,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方药:柴胡八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大黄二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枳实四钱,生石膏一两半~四两。

此方证多见于肺炎三~四天,更多见于强行发汗而热不退者。与前方相比,同是三阳合病,此是阳明里实热明显者。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生姜、甘草等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入里,又助正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又因里热明显而再加生石膏。若再见口渴甚者,可更加麦门冬、干地黄。若大便秘结甚者,加芒硝四钱冲服。

5.大承气汤方证。主证:潮热汗出,身痛,身重,不恶寒,腹胀满,短气,喘息,大便秘结,腹痛拒按,烦躁口渴,昼夜思睡,甚则神昏谵语,舌苔白厚干燥或黄褐,舌质红,脉沉弦滑数。方药:大黄四钱,厚朴六钱,枳实三钱,芒硝六钱(分两煎)。

本方证多见于肺炎二~三日后,此为阳明里实热证,老年人更为多见。肺炎呈现本方证,实热己达一定程度,又非此方不能救治。故当遇本方证时千万不能迟疑,要当机立断处方用药,要知不当用而用和当用而不用,均足以误人性命。关键所在须辨清方证。

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列是肺炎常见的方证,因人体质的不同和感邪的不同,肺炎在各个时期的症状也就不同,所见方证也就很多。不但可见到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射干麻黄汤等三阳方证,而且还可见到麻黄附子细辛汤、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三阴方证。临床实践中必须心中有数,对肺炎患者出现的各种方证,能及时适证用药,才能真正做到用中药治好肺炎。

二、胡希恕治疗肺炎验案

例1 杨某,男,16岁,病历号491385。

初诊日期1965年7月5日:昨日打篮球汗出身热,用冷水冲洗,半夜即感恶寒、身痛、头痛、咳嗽,经饮热水加盖棉被,症未见好转,出现寒战,身热更明显,舌苔薄白,脉浮紧数。体温39. 9℃。胡老辨证为太阳表实的麻黄汤方证,用药与: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7月7日:上药服后微汗出,恶寒、身痛减,体温38.5℃。但因咳嗽、胸痛明显而去医院检查。X线检查:右肺上叶大片阴影,诊断为肺炎,治疗欲用青霉素,因药物过敏而仍求中药治疗。刻下证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右胸胁痛,咳嗽,吐黄粘痰,舌苔白微腻,脉弦细稍数。体温38.6℃。此乃表邪已传入少阳阳明,与小柴胡加生石膏汤加减:

柴胡五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桔梗二钱,瓜蒌五钱,生石膏二两。

三诊7月10日:上药服两剂,寒热往来、胸胁痛皆已,咳减,吐少量白痰,体温36.6℃。上方改柴胡为四钱,减生石膏为一两半,加杏仁三钱,连服三剂,基本痊愈。

例2 张某,女,5l岁。

初诊日期1964年9月25日:近几天因搬家劳累感疲乏无力,昨晚又感发热、恶寒,经急诊拍片诊为右上肺大叶性肺炎,因青霉素过敏而求中医治疗。今日仍身热,身痛,无汗,恶寒,口干,心烦,胸闷,时咳而胸痛,舌苔白根腻,脉浮紧。胡老辨证太阳阳明合病.与大青龙汤:

麻黄六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三两。

结果:上药服一煎,汗出热退,尚余咳嗽,吐黄白痰,据证与半夏厚朴汤加减,调理一周而愈。

肺炎出现大青龙汤证者是非常多见的,用大青龙汤治疗疗效显著。惜很多患者先找西医,不好才再找中医,而证候已变为他证。医者应当知有是证,用是方。

例3 吴某,男,22岁,住院病案号54。

初诊日期1959年12月15日:发热恶寒二天,伴头痛、咽痛、咳嗽、胸痛胸闷。经X线检查:为右肺下叶非典型肺炎。既往有肝炎、肺结核、肠结核史。常有胁痛、乏力、便溏、盗汗。前医先以辛凉解表(桑叶、银花、连翘、薄荷、羌活、豆豉等)一剂,服后汗出热不退,仍继用辛凉解表剂急煎服,高烧、自汗、头痛、咳嗽、胸闷、恶风、胁痛诸症加重。血常规检查:白血球8100,中性70%。14日静脉输液用抗生素。当夜高烧仍不退,体温39.4℃,并见鼻煽、头汗出。又与麻杏石甘汤加栀子豉汤,服三分之一量至夜11时出现心悸、肢凉。因请胡老会诊。胡老据:晨起体温38.2℃,下午在39℃以上,呈往来寒热,并见口苦,咽干,目眩,头晕,盗汗,汗出如洗,不恶寒,苔黄,舌红,脉弦细数,认为证属表已解,连续发汗解表,大伤津液,邪传少阳阳明。治以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

柴胡五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党参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二两。

结果:上药服一剂,后半夜即入睡未作寒热及盗汗。16日仍头晕、咳嗽痰多带血。上方加生牡蛎五钱,服一剂。17日诸症消,体温正常。12月22日X线检查:肺部阴影吸收。

例4 岳某,男,67岁,病案号:122745。

初诊日期1965年7月3日:恶寒发热五天,伴头痛、咳嗽、吐黄痰,体温39.5℃。曾服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荆芥、芦根、黄芩、前胡、枇杷叶等)二剂,热不退。经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肺炎。又用银翘散加减二剂,汗出而热仍不退。又与麻杏石甘汤加减一剂,汗大出而热更高,体温41.1℃。请胡老会诊时证见:汗出,烦躁不宁,时有谵语,咳嗽吐黄痰,腹胀,大便五日未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胡老认为证属阳明里实证,为大承气汤方证,药用:

大黄四钱(后下),厚朴六钱,枳实四钱,芒硝五钱(分冲)。

结果:上药服一剂。大便通四次,热退身凉。余咳嗽吐黄痰,继与小柴胡加杏仁、桔梗、生石膏、陈皮,服三剂而愈。

例5 胡老自己的肺炎医案

有一年,胡老自己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胡老总结,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他说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另,胡老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大青龙汤和葛根汤都是太阳病的发汗剂,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

例6 胡老儿子疹回并发肺炎医案

那年胡老的儿子出疹子,胡老不在家,家人给孩子吃牛黄丸,药太凉了,胡老回来的时候孩子的疹子已经回了,喘而无汗,脸红,昏迷不醒,很危险。

当时有一个学医的亲戚来开了方子,胡老不同意,全是一些解表、祛热、解毒类的套方。后来用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石膏少用点,麻黄多用一点,孩子吃完后脑袋慢慢见汗了,后来没再吃药就好了。

这个病也是并发了肺炎。好了之后,亲戚说,没有汗用这个行吗?胡老说没关系,石膏清热不一定要见有汗。这是胡老刚开始给人家开方子,还是自己的儿子,那时胡老才二十六七岁,孩子才四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在肺炎初期可用,但不能频繁用,要符合汗出而喘这种情况才可用,没有汗也可用,但仍要辨证,此证小儿多见。

从以上论述和治疗验案皆可看出,胡老治疗肺炎所用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和经方,且疗效确切,说明中医在古代已有治疗肺炎的经验。也就是说,如果真正掌握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方证,就能有效地治疗肺炎。

这里应当提到的是,肺炎常见的大青龙汤方证,其证的特点是外寒挟饮的太阳表热与阳明里热盛同时并见,所用大青龙汤发汗解表行饮兼清里热。方中的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大枣辛温发汗解表行水,生石膏辛寒清里热,诸药配伍共起辛凉清热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把热病以病因归纳为风寒或风热,治疗用药则分为辛温或辛凉,于是有人认为《伤寒论》缺乏辛凉清热药物,这是没学透《伤寒论》的六经辩证理论和未能理解其方药功能的表现。

在会诊病例3时,胡老特别指出:辛凉解表只是定了一个大法,并没有进一步辨清具体的方证,因此治疗用药偏于盲目,过度解表使津液太伤,造成汗出热不退或更甚。如前已述,把肺炎的发热分为风寒、风热所致,是片面的,即使得知是风寒或风热,也要看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不论是风寒或还是风热,都可能在人体产生或热、或寒、或虚、或实、或表、或里的症状,分析这些症状所应归属的方证,才能明确当用方药。

故胡老特别强调,中医治病辨证论治,不但要辨六经八纲、脏腑阴阳,更要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辩证的继续,它既是辨证的具体实施,也是辨证的基本功。也就是说,治病不能只有治疗大法如辛温发汗、辛凉清热、清阳明热、宣肺化痰…..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对证的方药。也就是说,辨方证比辨治疗大法更重要。对此,历代医家早有认识,如方有执研究《伤寒论》曾强调“守一法,不如守一方”,即是强调辨方证。从胡老治疗肺炎的经验可看出,中医看似简单,但做到真正掌握,必须在继承上下功夫和必须在临床上反复体验,方能成为一个较高明的中医。

按:胡老行医的年代主要是在上个世纪中期,鉴于那个时候的药材质量较好,药材的野生比例也较高,考虑到药力问题,今天学习运用胡老的方剂,在剂量上,尤其是主药的剂量,宜在合理范围内增加。

三、胡希恕论外感病的辨证施治

感冒又称伤风,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咽、喉、扁桃腺炎症)。感冒之名何时形成尚无确论,一般教科书说始于北宋,系指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诸风》引《和剂局方》之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稍粘”,这里的感冒二字尚属动词。元代《丹溪心法·中寒附录》:“凡证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有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这里正式提到感冒这一名词。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这里所说的伤寒,系指《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其意是说感冒有轻有重,有可能是中风,有可能是伤寒,有可能是温病,不能都作伤寒看待。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提出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为主,后世多有宗此者。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伤风》:“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浅者.只犯皮毛,即为伤风。”他这里说的伤风,强调了病情轻,比伤寒轻,这段话给后人以误解,以至提出“感冒不同于伤寒”的论调。

历代各家对感冒不同认识的产生,一是用病因,根据感邪的性质来推理、分证型;一是用八纲来分证型;当然更受临床经验的影响。一些人提出“感冒不同于伤寒”,这样含糊不清的概念是不科学的。实际早在宋代就用六经辨证论治伤风。如陈无择将伤风列为专题论述,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风,如太阳伤风用桂枝汤,阳明伤风用杏子汤,少阳伤风用柴胡加桂枝汤,太阴伤风用桂枝加芍药汤,少阴伤风用桂附汤,厥阴伤风用八珍汤。也说明感冒、伤风临床症状可出现六经证状,不仅只现表证、太阳病。现代西医认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述临床表现也多有伤寒之属及六经各证。因此用六经辨证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治疗感冒。

转帖

1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倒序排列

学习中医 楼主 LV1 2楼

四、胡希恕治疗外感验案

例1 陈某,男,24岁,病案号97771。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9日:昨天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今早感恶寒身热(T38.6℃),无汗,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此属太阳表实证,治以发汗解表,与麻黄汤: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杏仁三钱。

结果: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两天自愈。

例2 刘某,女,28岁,病案号12517。

初诊日期1965年8月30日:昨日受凉后,出现鼻流清涕、喷嚏、头痛、头晕、微恶风寒、咽痒,舌苔薄白浮黄,脉细数。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与桑菊饮加石膏:

芦根五钱,桑叶三钱,菊花三钱,连翘三钱,薄荷二钱,杏仁二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二剂,症已。

胡老常用经方,但遇感冒、咳嗽初起,阳明里热轻者(温病学派辨证多为风温表证时),常用桑菊饮加减,疗效亦颇佳。实不失六经辨证和辨方证之旨,又善学时方之意。

例3 张某,男,44岁,病案号96718。

初诊日期1965年2月25日:自昨日来,恶寒,无汗,项背强,头痛,腿痛,口唇干,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与葛根汤加石膏:

葛根三钱,桂枝三钱,麻黄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二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

结果:上药服一剂,感冒症解。

以上三例,例1为单纯表实证,故用麻黄汤发汗得解。后两例,虽发病仅一天却都合病阳明里证,故治疗不能仅用汗法,必同时兼清阳明里热,因治疗得法,故很快皆愈。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太阳阳明合病,例2用了桑菊饮加石膏,例2用了葛根汤加石膏,还有临床常见一发病即呈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方证,这是因为临床所表现的方证不同,必须应用不同的适应方药治疗之故。这也就是胡老所强调的:临床辨证论治,不但要辨六经,更重要的是辨方证。

这里也可看出,感冒与其他外感病一样,证在表时变化多端而快。感冒所呈现的表证是很短暂的,很快出现合病、并病,有的一发病就可能是合病,如例2、例3。因此一些教科书称感冒无传变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例4 唐某,男,35岁,病案号37867。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4日:感冒三天,咽痛,口干,恶心,不欲食,头痛,头晕,咳则右上胸疼,舌苔白,脉弦细稍数。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方证: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苦桔梗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口干、咽痛已,咳嗽亦不明显,但感恶心、腰痛,下肢凉,上方去苦桔梗,加桂枝、赤芍各三钱,生龙骨、牡蛎各五钱,服三剂诸证已。

此患者以咽炎为主的上感,是临床多见的感冒因。多数人外感初起不来诊,故来诊时表证已不明显,而呈半表半里少阳证或少阳与阳明合病,故胡老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患者感冒更多呈现此方证。此时如用汗法解表,徒伤人体津液、正气,使感冒迁延不愈、加重,感冒后自服许多药,或治疗不当而长期不愈者屡见不鲜。这就告诫后人,感冒虽小病,治疗也要辨证论治。一见感冒就解表,是非常错误的。

例5 张某,女,27岁,病案号125。

初诊日期1965年9月24日:一月来感冒,头晕、咽痛、咽痒、鼻塞、流涕等反复出现,前医曾诊为“秋燥”、风热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桑菊饮、银翘散等,症状不减却越来越重,因而找胡老会诊。近证:头晕,头痛,背痛,恶寒,咽痒而咳,咯痰困难,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数。胡老辨证为三阳合病,为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方证: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厚朴三钱,苏子二钱,苏叶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口苦解,背痛、咳嗽减未已,仍微恶寒,脉已不数,与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服六剂症已。

此患者初起为鼻炎、咽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贯称感冒、伤风。前医称为“秋燥”,而用清凉解表久不效,是因辨证不确,方药不对证。转至胡老会诊时,呈三阳合病挟饮,故以柴胡桂枝汤加石膏和解三阳,并加半夏厚朴汤化痰降逆,使三阳证很快解。后以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化痰降逆,遂使病愈。可见感冒、伤风并非只现表证,如不仔细辨证,凡见感冒悉用辛凉或辛温发汗解表,徒伤津液,伤人体正气,使病情迁延、加重,惟有以六经辨证,辨清方证,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例6 贺某,男,8岁,病案号79322。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23日:感冒发热一周,每日上午一点半出现发热(T38℃左右),汗出,至夜12点后烧自退,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无他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证属太阳表阳证,为营卫失和之桂枝汤方证,与桂枝汤: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点后尚有低热(T37.2℃一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与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三剂,诸证解。

本例为小儿,因自我感觉及表述能力差,故证状表现不多,但抓住为太阳表阳证与桂枝汤调和营卫则解。

例7 许某,男,47岁,病案号3752。

初诊日期1978年5月4日:感冒二天,右头痛,自觉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咽红滤泡增生多。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温阳解表,与麻黄附子甘草加川芎汤:

麻黄三钱,制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川芎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神如常。

何廉臣的《重订全国名医类案》中就载有少阴感冒,认识到因体质的不同感冒出现的症状则不同,也即感冒与其他外感病一样表现为太阳病和少阴病。体质强壮者呈太阳病用发汗解表治疗,四太阳病又分表实(无汗)(如例1)、表虚(自汗恶风)。发汗法又有所不同,例6即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汗解表。而例7是体质阳虚明显的咽炎感冒,呈现虚寒阴性表证,即少阴病,解表须用汗法,但须加温阳强壮的附子等才能驱除外邪。这就是《伤寒论》表证分阴阳,即分为太阳、少阴,治皆用汗法而有不同的实质。

昨天 18:11

(0)

相关推荐

  • 大青龙汤临床医案解析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三十年前的一场大雨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118篇原创文章 大青龙汤在总体上说,属于太阳病内有淤热的一种症候,即外用寒,内有 ...

  • 【李可:小青龙汤-治喘神剂】下

    三.变通小青龙汤的临证应用 (二)小儿急性肺炎 本病以发热汗出而喘为主证,可分正局.变局两种.正局用麻杏石甘汤,变局用变通小青龙汤. 1.正局 指小儿素体健壮,抗病力强.受邪则从热化,病机是" ...

  •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

    2021-10-23日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们继续进行伤寒论课程的学习.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去看第38条的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 ...

  • 经方真棒3

    作者:艾草堂1949                    胡老治"肺炎"                                                胡老业余时 ...

  •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肺炎外感类疾病

    引言:今日立春,庚子年正式到了.去岁暖冬,春又早至,很多地方的花已经开了.这次疫情应此气候,无论是从官方公布的临证数据,还是从直接的病案来看,少阳(半表半里)证占比较大,相应的柴胡汤类方剂的运用概率从 ...

  • 胡希恕浅论肺炎的治疗

    胡希恕浅论肺炎的治疗

  • 胡希恕谈骨质增生、骨刺类的治疗

    胡希恕谈骨质增生.骨刺类的治疗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290--293: 桂枝附子汤加苍术.附子,可以当做治疗风湿.关节炎的定方(P293),桂枝汤原方加附术,治疗关节炎相当好用,在风湿.类 ...

  •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肝硬化、肝腹水

    有关肝硬化.肝腹水的论治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 转侧,胁下腹痛."揭示了肝硬化.肝腹水的脉证.胡老认为,该病 ...

  • 胡希恕论治肝炎肝硬变

    胡希恕老中医,在六十年代,曾治疗了大量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并多次做学术报告,其经验和学术思想也多次刊登于报刊.杂志. 他治疗肝炎.肝硬变的特点:第一,不是用一方统治一病,而是据症状特 ...

  • ​胡希恕炙甘草汤治高血压医案

    许某,男,55岁,病历号缺. 1963年4月18日初诊:血压180/100mmHg, 头晕胀, 左半身疼痛而麻木,腰痛,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而惊恐,脉沉细苔黄. 桂枝四钱,生地一两,阿胶四钱,生姜三钱, ...

  • 胡希恕:治哮喘不用麻黄,却独崇大柴胡汤

    刚跟随胡老学习,常感到其治病用药新奇.一天,遇到一位久治不愈的哮喘患者(例1),处方中既无补肾纳气的白果.五味子.肉桂.山萸肉.熟地等,亦无宣肺定喘的杏仁.麻黄,而用了大柴胡汤加味,因而问之:&quo ...

  • 为国献秘方【菩提乌虎汤】专治肺炎、呼吸系统疾病

    为国献秘方[菩提乌虎汤] 专治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 今天中医大师以神农手眼历代祖师名义推荐 本方为著名老中医聂国祥早年支援农村合作医疗时的经验方,用于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的肺炎患者,效果显著,经临床验 ...

  • 【胡希恕:治一切心脑血管病的经验方】

    中医名家胡希恕在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最爱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效果也非常好. [经验处方] 柴胡四钱(12g),半夏三钱(9g),黄芩三钱(9g),白芍三钱(9g),枳实三钱(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