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法国小城贝桑松|散文
文/张华
【作者简介】张华,重庆公安文联会员,闲时清茶一杯、读书看报、码字作文、人生嗜好、作品散见报刊网络平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九月,去到瑞士旅行,这里离颇具浪漫情调的法国很近,家里人都想去看看。于是,在一个周日的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去领略法国东部小城贝桑松,那别样的厚重文化。
那天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上午10点来钟,我们从瑞士开车进入法国,在两国交界的公路上,我看见一名法国警察站在公路边,对我们挂着瑞士牌照的小汽车,似乎习以为常,视而不见。我们的汽车畅通无阻,几秒钟之后,就跨入法国国境。我感叹这里的国与国之间,就像窜门走亲戚那样,简单而便捷。
进入法国国境后,我们又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法国的贝桑松。小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车停稳后,我推开车门,左脚先踏在停车场的石板上,右脚刚踏在地上,女儿就在车内大声说道,贝桑松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故乡。什么,是雨果的故乡?我惊奇地问到。
女儿说,对的,我刚在手机里搜索到的。耶!雨果的故乡!是不是那个写《巴黎圣母院》的大文豪雨果。对,没有错,就是那个雨果。女儿回答我。小城如此厚重的文化,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于是,我在手机上搜索,找出了与雨果有关的资料,我得知:法国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的确是维克多·雨果的故乡,他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这里,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儿时的雨果天资聪慧,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了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9岁时开始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书乐》在法兰西学士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赏赐他年金,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雨果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他的文学生涯多达六十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作为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篇篇动人,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叫《船长》)。
这些信息停留在我的脑海深处,它对我领略这座小城厚重的文化,到底能够起到哪些帮助呢!我一时也无从知晓。
这时,从车上下来的我,走在贝桑松那有悠长历史文化韵味,而又古老的街道上,我的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深怕遗漏了什么。
其实,我是担心我的眼睛不够大,把雨果在这条街上留下的足迹,或者在哪个店里购买东西的痕迹,以及他穿梭于街上,亦或在家里读书学习,写作的身影给看漏了。说真的,这些印痕此时此刻我是无法看到的,它已被过往的历史岁月,悄悄的给冲刷走了,我只能用我的心,默默地去感受,感受他厚重的文化。
我们穿过一街又一街,仿佛累了,疲倦了,一家临街的咖啡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女儿说,或不进去坐坐。这个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我们鱼贯进入小店。小店里已经有客人就坐。进去时,我们轻手轻脚,怕惊扰了其他客人的雅兴。在小店的中间,有两张小桌,刚好能坐下四个人。我们落坐后,一位金发碧眼的女服务员来到我们面前,问我们来点什么?我们说要两杯咖啡,两杯茶,四盘甜点。点完这些后,我才非常注意地张眼四望,发现即使在这样的小店里,你都能够感受到贝桑松那别样厚重的文化。
不信,你随我来看看。在我坐的背后,墙是用一块一块的石头砌成的,石头有的是长条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只比一块砖头大,砌得非常的整齐,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是用白色的灰勾勒了的,石头之间,有明显的线条感,石头是本色,没有装饰。在房屋的中间位置,石头砌的墙壁,顶是半圆形的,这个顶离屋顶还有两米左右的距离。这个半圆形的顶,两边的墙线一直延伸到屋下的墙角,墙线与墙线之间的距离,大概有三米左右宽。半圆形的这幅墙,凹进去有三十多公分。这壁墙在我看来,过去是壁炉,如今它仅仅是一种装饰。这墙壁,我也不知道有多长的历史了,我总感觉他厚重而沧桑。
在这幅墙的对面,靠近门的地方是吧台,吧台这一面的墙壁,全部做了装饰,墙壁是白色的。靠近屋里面的墙壁,是用的白色发亮且带线条的装饰板装饰的,具有现代色彩。两面的墙一古朴,一现代,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倍感温馨而浪漫。墙壁上的相框和桌上这里一处,那里一处放置的陶瓷器皿,非常的精致,独特,平添了小店的奢华和欧式的厚重文化。坐在这样的小店里品茶,喝咖啡,完全是一种历史岁月沉淀的享受。
这家咖啡屋,在这座城市,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缩影,但窥一斑而见全局。其实,只要你走在贝桑松的街道上,就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步步有古迹,处处有历史。而我也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看看,在城边,那座建于公元175年的黑门是为了庆祝马克·奥莱斯国王凯旋而筑起的,历经两千年岁月风尘依然挺立;那布满青苔的石头阶梯,是古罗马时代的遗迹——一个能容纳两万人的露天剧场;山丘上,那座建于1674年路易十四时代的沃旁堡依然魏然耸峙,至现今仍是法国最著名的防城工事;城里的旧式楼房,墙面用灰蓝色或白哧色的石灰岩彻成,它们在阳光下闪着美丽的光芒,显示着异于工业时代的文化风貌。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带着满满的记忆,是不是该要说再见,贝桑松了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