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荀攸传——钟繇老头,我还等着你为我写传记呢!
这是《真.三国志》第 02 篇文章
今天来说荀攸
荀攸,字公达,颍川人,名门望族。是荀彧的侄子,虽说是侄子辈,但是年龄却比狗狗大。
很早的时候,荀攸的父母双亲就去世了,所以是个可怜的娃娃。貌似是十来岁的时候吧,他的祖父荀昙死了,然后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说主动要为荀昙守墓。
荀攸就对他的叔父说:这人看起来脸色不太好,可能太太口服液没喝。而且,平白无故地过来守墓,我觉得他心里有鬼,估计是做了什么坏事。果然,经过询问,那人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所以想以守墓来隐藏自己。这件事发生之后,周围人都对荀攸开始刮目相看起来,真是不简单呐。
呵呵,想我十几岁的时候只知道嘻嘻哈哈,别说看人了,看狗都不会。
189年,汉灵帝厌倦了皇帝的生活,到西方极乐世界追求自由去了。接着,董卓这搅屎棍按捺不住寂寞,开始登上舞台表演了。大家也都知道嘛,董卓来到京城之后,血雨腥风,还准备迁都长安。
同年,荀攸也刚好迈进了公务员的圈子,就像如今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壮志激昂,血气方刚,想尽自己一点的微薄之力,于是就跟几个人商量:董卓无道,我们都不喜欢他,别看他表面看上去很强大,肌肉很发达,其实他也怕菜刀。不如我们去行刺他吧,这样我们也算为天下人除害。
结果淘宝上买的“行刺一条龙”快递还没到呢,就被人发现了,那几个人锒铛入狱,其中有一个人叫何颙,比较害怕,毕竟刺杀的是董卓呀,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我还能活得下来嘛?直接痛快点给我一刀也就算了,问题是董卓这人心理变态,喜欢折磨人,又是挖眼睛又是割屌的,算了,我看我还是先自杀吧,于是那人在狱中追随先帝去也。而荀攸呢,泰然处之,非常自然,该吃吃该喝喝该撸撸,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恰好没多久董卓就被他的干儿子吕布干掉了,荀攸也就被放出来了。
何颙就是那个最早称荀彧为“王佐之才”的人。
从狱中出来后,大家也都知道荀攸的能力与为人,虽然进过监狱,档案不干净,但谁也没把它放心上,于是就叫他继续做官。荀攸估计也感觉到天下要大乱了,京城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于是提出要去蜀地做官,那地方比较偏远也比较安全,到时候看天下的局势再做决定。结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路途艰难又遥远,荀攸到了荆州之后就停下来了。
荆州当时是刘表的地盘,而刘表嘛,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只想着在乱世当中保全自己,因此荆州还算是一个比较安稳的地方,荀攸也就一直在那待着了。
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一个合法的流氓后,就准备开始搭建自己的班子。
有一天,曹操看到荀彧之后,就一直盯着荀彧看个不停。
荀彧一脸懵逼,问:怎么了,老板,我脸上有字吗?
曹操点了点头,说:“有!我看见了,俩字!”
“不要这么盯着人家看啦,虽然我脸上写满了帅哥,但别这样啦,人家不好意思的啦。”
“不,我没看到帅哥,我只看到了荀攸。话说我今天才想起来你还有个比你大的侄子,以前同朝为官见过他,比你帅多了,他人现在在哪呢?”
事实上,荀攸是由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只不过我为了增添一点戏剧性,姑且这么写了。
接着,曹操就写信给荀攸,说:大兄die啊,现在天下是这个样子,你难道不想出来干番事业嘛?你难道要当一辈子的宅男嘛?你难道想默默无闻地撸一辈子嘛?所以兄die,别躲着,出来吧!
荀攸看完信之后,觉得也有道理,就去曹操那了,而曹操听说荀攸来了,大喜过望,对周围的人说:荀攸不是一个平常人,能跟他一起商量大事,何愁天下不平呢?自此,荀攸就成了曹操的军师。
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周围就有很多不安分的小诸侯,张绣就是其中之一。张绣总共跟曹操PK了三次,第一次曹操大军刚到,张绣投降了,但是好色的曹操一生打仗无数,最喜欢走到哪睡到哪,他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就把她亲亲抱抱举高高到自己床上去了。
这就弄得张绣很没面子,于是,那一晚,曹操跟婶婶在营帐里面风花雪月,你侬我侬,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假装从曹操军营中路过,然后突然间调转枪头,杀了个曹操措手不及。曹操当时正渐入佳境,就听到外面起了动静。敏锐的曹操当然知道这肯定不是军事演习,于是提起裤子就跑了。这一战,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力战身亡。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人也不错,如果没死的话,可能以后就轮不到曹丕什么事了。这让我不惊想到,女人经常就改变了历史,比如这位,张绣的婶婶——邹夫人。
后来曹操又来揍张绣,荀攸就劝说曹操:我觉得这次还是不要去打他了,不是说不打他,而是现在不是时候。你看呐,张绣刚刚找了个盟友-刘表,他们两个互为犄角,而张绣的粮草是刘表提供的,但是刘表不是慈善机构啊,时间久了,刘表心里就会别扭,我神经病啊,张绣是我什么人,我干嘛要包养他。等到刘表有这种念头后,我们再去揍张绣,刘表也乐得,现在我们要是去揍张绣,刘表就会产生危机感,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肯定懂,到时候恐怕我们就会有危险啊。
结果曹操一意孤行,没有听进去,还是跑去揍张绣了。果然如荀攸所料,刘表来支援张绣了,切断了曹操的后路,好在曹操身边能人也多,度过了危急,灰溜溜地回去了,回去之后就拉着荀攸的手,说:悔不听荀公达之言呐。
后来就是张绣又投降了,这次是真投降!
接着曹操又去跟吕布PK,曹操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吕布龟缩在城池里面不出来,曹操一时之间也难以攻克,就起了退兵的心思。荀攸就和郭嘉一起劝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虽然经常来找麻烦,但都被我们打退了。 现在吕布军的士气很是低迷,就算有陈宫的计谋,也于事无补,这是天大的好机会啊,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就能灭了吕布。
后来,曹操引沂水、泗水灌进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了吕布。
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的大将颜良包围了白马这个地方,要知道颜良也是挺厉害的,而且官渡之战,曹操的兵力是远不如袁绍的。这时荀攸就提出了声东击西的计谋:敌人兵多,不能硬抗,想办法把他们分散开,然后逐个击破。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果然袁绍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颜良被关羽送上天了。接着,曹操又带着很少的几百兵力押送粮草,很不幸的是碰上了文丑,大家就很慌:人家几千人,我们几百人,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于是很多人劝曹操赶紧退回大本营吧。
荀攸就出来说:这正是破敌的好机会,为嘛要退呢?曹操与荀攸相视一笑,便下令下马扔下粮草辎重以及马匹。文丑看到这么多粮草,这么多战利品,手下的人就一哄而上,结果被曹操杀了个措手不及,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有些记载说刘备是跟着文丑一起来的,就算一起来的,以刘备这种逃跑经验丰富的人,肯定是跑了嘛!
在正史中,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文丑是被关羽杀的,而只能确定文丑是死于乱军之中,很大的可能,是被小兵杀的。哎,可怜一员虎将,死于鼠辈之手。
官渡之战曹操能够胜利,最关键的在于两个人的投降,一个是许攸,还有一个就是张郃。这两人原先都是袁绍的人,后来都投降曹操了,至于其中细节,今天不说,以后有机会肯定说的。两人刚投降的时候,曹操的人大都不相信,只有荀攸以及极个别人劝说曹操:他们是真的,相信我的判断。曹操才接纳了他们,听取了投降者带来的敌方军事机密,最后KO了袁绍。
官渡之战后,曹操就上表朝廷,其实也就是左手写封奏折右手签个字而已,说:荀攸一直跟在我身边,没有哪次战斗是他不参加的,前前后后能够战胜敌人,荀攸是出了不少计策的。因此荀攸被封了一个侯爵。
史书上评价荀攸,说他多谋深算,心思缜密,但是却对荀攸的具体记载很少。
这里我说一下,很多关于三国的记载都来源于《三国志》,这本书是由陈寿写的,陈寿这人,性格谨慎,因此在写的时候,很多他觉得不可信或者不靠谱的材料他就没写进去,这就造成了很多材料的缺失。几十年之后裴松之又给《三国志》注释,才加了很多材料,当然对于一些他也觉得不靠谱的东西,也写进去了,但是存而不论,所以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同一件事情,某些细节方面,《三国志》A人物传跟B人物传是有细微差异的。
关于荀攸之后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不是说他哑巴了。荀攸经常跟随曹操出征,可能越往后曹操身边的人才就越多,而且我觉得荀攸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因此性格上面也不像郭嘉那样张扬,做事也肯定是很小心的。因此像什么出谋划策很多时候可能就是私下里跟曹操说的。
荀攸跟钟繇的关系很好,每次钟繇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觉得没问题了就会去问荀攸,而荀攸每次都能找出一些钟繇原先疏忽的地方。所以说荀攸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只知道他一生为曹操献了十二个奇策,关于这十二奇策的具体内容,很抱歉已经随着荀攸的去世一并埋入尘土了。钟繇是知道的,在荀攸去世之后想写出来让大家知道下,结果脑子里面构思好了,还没写几个字也去世了,因此留给了后世一个谜。
当然,有些朋友是知道荀攸的十二奇策是什么。嘿嘿,借刀杀人,无中生有,南蛮入侵,万箭齐发......
荀攸毕竟有个叔叔荀彧,而我们都知道在后期荀彧是跟曹操穿生了矛盾,一说是被曹操杀了,一说是因为自己郁闷死了,还有一说是因为觉得看错了曹操,然后又感觉到了曹操的杀意,因此自杀了。反正不管哪一说,荀彧都向曹操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
那么关于荀攸呢?在这个期间荀攸是怎么想的呢?毕竟荀攸跟荀彧都是出自世家大族,个人觉得荀攸是倾向于荀彧的吧,但是他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还有一点,荀彧是偏向战略的,因此有理想,相当于一个政治家吧,而荀攸是偏向战术的,相当于一个政客吧,他们两个的区别就在于政治家与政客之间的区别。
在曹操创业的早期,荀攸一直跟随曹操在前线出谋划策,是真正军师级别的人物。
另外就是,荀攸真的是太低调了,其实荀彧也是蛮低调的,可能荀家家风比较好,而且,比起自己的叔叔荀彧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题材。所以,要是对三国正史了解不多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荀攸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