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辛亥革命,不宜以“成败”判其功 理论研究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孙中山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6月27日~28日在澳门举行。会议就孙中山思想、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孙中山与澳门、辛亥革命的评价,以及孙中山思想与两岸的和平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切磋,在学术观点上有所突破。
与会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是一次重大的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推动了经济、思想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变化,带来了社会风气和民众精神的解放和革新;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成为世界民族民主革命史上不可遗忘的历史事件。
评价辛亥革命,不宜以“成败”判其功
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此,与会者展开了深入探讨。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应该肯定,但“从根本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学者说,推翻了清王朝,而民国只是一个招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因为它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进程,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实现民主共和,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中国有着特定的国情,即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以及国家积贫积弱。
对成功与失败,与会学者也有具体的分析。孙中山曾说,革命有破坏也有建设,辛亥革命在“破坏”上,成功了,在“建设”上是失败了;辛亥革命是胜利了,只是所建立的民主共和模式受到了挫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是划时代的成功,但在推进现代化方面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成功了,但其成果被封建军阀所窃取,革命需要一个过程,革命与宪政之间有一段距离;辛亥革命成功了,赶跑了皇帝就是了不起,由此推进了中国社会迅速转型,加快了走出中世纪的步伐,顺应了时代潮流;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只能说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继承了孙中山的遗愿,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还有学者提出,“评价辛亥革命,不宜以'成败’判其功,而应视为一种革命的'历程’”。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过去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会上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在辛亥革命的年代,中国的资本家仍“寥若晨星”,在当时的中国尚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核心主导者
虽对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仍有争议,但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绝无异议,与会者无不高度评价孙中山的思想以及他领导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
对孙中山的评价,可以归结为如下方面: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是辛亥革命、乃至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发轫者和核心主导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强音,高举革命大旗,先后发动十次革命,虽未成功,却不断壮大了革命声势,削弱了旧王朝统治的根基。为革命,他矢志不渝,愈挫愈奋,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认为,革命仅仅是手段,建成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富强安康的中国,才是最终的奋斗目标。为此,他撰写了全面而系统的《建国方略》,第一次向国人勾画了心理建设、实业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声,憧憬了建设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美好前景,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宏伟气魄;他揭示了武力破坏之后,继之进行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中西汇通,“兼收众长,益以新创”,表述了人类对多元文化的普遍诉求。他的历史功绩,永载青史;他的精神,将不断激励中华儿女;他的思想遗产,将继续为后人所承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