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读
现代诗概念:中国的现代诗歌概念是开始于中国新诗。中国的新诗代表了中国的新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代表着革命,也代表了中国文化新时代的一个开始。
认知诗学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概念合成理论、诗歌意境理论、脚本理论、故事性思维理论。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编排了冰心的两首小诗,这两首诗都是用罗列几个意象的方法写成的,就是引导学生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自己试着写一写。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从课后题和交流平台的编排来看,要了解的是,节奏感强,语言表达独特,饱含情感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学生在阅读现代诗的时候容易感受到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语言表达独特,是指诗歌区别于一般文章的陌生化的表达,打破常规的表达。比如《绿》这首诗当中,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还有《白桦》这首诗当中,在朦胧的寂静中,在朦胧的寂静中,这就是打破常规的表达。
《短诗三首》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繁星》是一组小诗,小诗,是一种变异的形式,也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多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
小诗的特点:短小、自由、哲理。
《繁星》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冰心的小诗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觉,引发独特的内涵,取材广泛,思想驳杂,但其基本主旨是对爱的哲学的咏唱,爱成为冰心小诗的核心和灵魂,“母亲、童心、自然”都在她小诗里倍加赞赏,冰心的小诗还增添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婉约,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这是她小诗的独特神韵,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不过小诗容量较小,难以承载更广泛的题材。1925年以后,小诗逐渐衰弱,而被新兴的诗体、文体所取代。
依据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总结的语文要素和课后问答题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2.通过单元学习层层深入,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材中《繁星》的这三首诗呈现出三种表达形式。《繁星(七一)》是利用回忆的碎片,由远及近,从模糊到清晰,以层层聚焦的形式来抒情,首先聚焦到“月明的园中”,然后将此作为背景聚焦到“藤萝的叶下”,“月明的园”和“藤萝的叶”成为“母亲的膝上”的背景,而“母亲的膝上”则转喻了“母亲的怀抱”。
《繁星(一三一)》叠用了反问句,前两句问句是对常理的反问,这两句形成一种贯式,让读者形成最末一句也是自然为真的错觉,第三句是重点,还运用了隐喻,将“我的思想”隐喻为大海的潮水,“你”指的是母亲,隐喻为与潮水密不可分的清响。
《繁星(一三一)》表面上看是表达了对大海刻骨铭心的热爱,但是如果你要是再联系冰心的生活经历的话那这个理解就会非常丰富了,冰心曾经跟随他的父亲在烟台生活了八年,在那里度过了她美好的童话时光。而诗集《繁星》是写于她到北京之后,这里面的情感,它可以是思念,而大海又可以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即可能象征着烟台这个地方,还可能是象征着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她的理解就丰富了。
《繁星(一五九)》中,运用了对偶和类比,鸟儿归巢和我在母亲怀里形成投射关系,诗中运用了两次“风雨”,第一个“风雨”指的是恶劣的气候,第二个“风雨”指心中的困惑或人生中的难题,要让学生辩析两个风雨,因为如果不明白这两个风雨的区别的话,他们是读不懂这首诗的。
《绿》
《绿》这首诗的节奏感强,语言表达独特,充满陌生化,如“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这样的表达是因为诗人满眼都是绿,于是他就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感觉——好像万物都是绿的。
第三小节用了排比,第四节运用了复沓。
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诗歌节奏感强,语言表达独特的特点,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感受,不必理性的去分析。学生在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以后呢,也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听范读,包括配乐朗读等等,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白桦》
作者叶赛宁,是意象派代表,意象派是1909年-1917年间的文学流派,意象主义运动是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是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高度凝练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的感情思想融化在诗行中,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
《白桦》这首诗当中,“在朦胧的寂静中”就是打破常规的表达。为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独特的语言表达,不是诗人在玩文字游戏,我们还在交流平台当中提示学生,这些独特的语言表达源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还有就是一些关键性的难词,也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比如,白桦当中有这样一节诗:“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这里面的“徜徉、姗姗来迟”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少,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个徜徉,姗姗来迟的话,这节诗他就体会不到朝霞那种悠闲自在,慢慢来到的那种景象,他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必要的分析也是需要的。
这个单元,课后题的编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老师们可以看下这个单元课后题的表述,你会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你看,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是像我们文章那样的问法,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诗歌由于语言凝练,空白点多,而具有多意性。所以对诗歌的理解,主观性很强,有很大的多元理解的空间。所以课后题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正是体现了诗歌的特点。我们经常说要把诗当成诗来教。教学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综合性学习
1.围绕单元主题,分步骤编排学习活动。
教科书是紧密围绕单元主题现代诗来编排活动的。这次综合性学习要开展的活动是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那教科书对此进行了分解。第一个活动提示,引导学生收集现代诗并且摘抄。第二个活动提示,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歌,并且自己试着写写诗。
最后用收集的诗和自己写的诗,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2.明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本单元的第9、10、11课的课后题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活动提示,指导学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例如第9课《短诗三首》的活动提示,落实的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提示了收集现代诗的途径以及保存的方法。课本44页的“合作编小诗集”这个活动主要学习初步整理资料的方法,提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给诗歌分类这样一种整理方法。
3.把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融入学习活动。
习作训练融在第二个活动提示的写诗活动当中,口语交际训练融在诗歌朗诵会当中。只要学生能仿照课文,用诗歌分行的形式把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另外,要用活动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进行习作和口语交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