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芳:七夕指甲花红|散文
文/润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七夕,有用凤仙花给小姑娘染指甲的习俗。因之,凤仙花也叫指甲花。
唐诗“夜听金盆捣凤仙,纤纤指甲染红鲜。”“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形象地描述了宫女七夕夜捣凤仙花染指甲的情景。
有一种说法认为,七夕染指甲习俗是为了纪念项羽的美人虞姬。相传虞姬容貌倾城,能歌善舞,才情并重,对项羽生死相随。人们纪念她,同情她的悲剧结局,赞美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有渴慕她美貌才艺的愿望。
来历真假不重要,但七夕染指甲习俗,因为合于女孩子爱美,喜欢装饰自己的心理,得以流传至今。
古代没有现在化学制剂的指甲油,而指甲花天然含有棕红色素,有得天独厚的染色资质。
炎夏,桑叶老绿,指甲花红。儿时在乡下,七夕这天,吃过晌午饭,收拾完毕,村里的女孩子三五成群搭伴摘桑叶,掐指甲花。把摘来的桑叶,洗净放在阴凉处,让叶片慢慢变蔫变软,然后再喷点水,再晾,反复两三次,以增加叶片的柔韧性。把指甲花放到大瓷碗里加白矾粉末捣成泥,这样就能更好地附着在指甲上,最主要的加白矾能促进着色。小时候看大人染布,煮布的汤水里都要加白矾。指甲花我们都喜欢选朱红色,相比粉色、白色,大家认为朱红色染出来更红更鲜亮。
包指甲的活有点技术性,一个人无法完成。所以到晚上大家约上,洗干净手,把指甲修剪整齐,拿上准备好的东西,集中在一家,由手巧的姐姐们负责给大家包。拿两片桑叶叠在一起,把要包的手指头脸朝下放到桑叶中间,用小勺把花泥在指甲上厚厚堆一层,抹均匀,然后先把指头前边的桑叶折上来,盖住指甲,再把两边的对折上来,注意一定要折紧实,且不能把指甲上的花泥碰散了,最后,用线缠紧,绑好,成了。
选在晚上染指甲,是因为晚上不再吃饭干活,包上指甲玩玩乐乐,等到夜深人静,坐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在鹊桥上说话。葡萄架藤蔓缠绕,茎叶垂下来,隐蔽安静,月光从藤叶间漏下,感觉有一丝丝神秘意味弥漫在架下。突发奇想,织女来见牛郎,染没染红指甲?
七夕这天,白天一整天看不到喜鹊。听村里老人们说,所有喜鹊这天早早起来,都叼着柴棒到天上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人编写的《淮南子》中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
东汉泰山太守应劭编著的《风俗通》中,亦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
尽管不相信这种说法,但记忆中好像七夕这天确实没看见过喜鹊,一直很奇怪。
夜凉如水,梦里鸣虫低吟,小风带的杨树叶响,偶尔几声狗吠。
一觉醒来,拆开包裹之物,等着干一会,洗净手,出来到门上,大家聚在一起伸手比一下,虽是红指甲,却显出深浅色泽的不同来。有人的指甲鲜红饱满;有的就暗一些,有点脏兮兮的;我的指甲不知为什么,总是浅浅的淡淡的,总不能染得很红。听大妈说,人的指甲分水指甲和干指甲。我忘了具体是水指甲容易上色,还是干指甲容易染色,到现在也没闹清楚水指甲什么样,干指甲什么样。因为屡次染不红,总被嘲笑,后来索性不染了。
夏天穿着短袖衣裙,越发显出红指甲的好看。红指甲伴着女孩子度过整个夏天。秋凉了,指甲剪得红色部分只剩一弯月牙,挂在指甲尖上,俏丽清爽。
要说七夕染指甲与虞姬有一点什么关系,恐怕只有女人都是爱美的。天上人间,织女、虞姬都是美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