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1章》孔子因何罕言利却赞许命和仁?
本章中的“罕”字,指稀少。“与”字,指赞许。意思是说:孔子很少谈论利,却崇尚天命、赞许仁德。
从古至今,人们对这句话的解读分歧很大,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与”字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认为“与”字的意思是“和”。据此解读这句话就是,孔子很少讲利、命和仁。如《论语集注》引程子的话说:“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其二,认为“与”字的意思是“赞许”。据此解读这句话就是,孔子很少谈利,却赞许命、赞许仁。如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故孔子罕言之。罕,稀少义。”“与,赞与义。孔子所赞与者,命与仁。命,在外所不可知,在我所必当然。命原与天,仁本于心。人能知命依仁,则群道自无不利。”
从《论语》通篇看,孔子讲仁是最多的,讲命的也不少,说他很少讲仁和命,与《论语》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我赞同钱穆先生的解读。
本章只有八个字,却指明了孔子少言利,而赞许命和仁,这对于理解、把握孔子的思想十分重要,说明“命”和“仁”是孔子学说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关于“利”,《论语》中孔子讲“利”的确很少,只有6处,而且,有的是把“利”当作负面来讲,有的是在“义”的限定下讲。其实,孔子不是不讲利,他只是反对见利忘义,反对不以其道取之的行为。
关于“命”,《论语》中讲到命、天以及天命的,共26次,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等,都是十分郑重的言论,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仁”,《论语》中讲到仁的,共109次,孔子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凝练成一个“仁”字,用仁者“爱人”把蕴含在人性中最光明最珍贵的精神揭示出来,构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悌、廉、耻、和、忠、恕、勇、恭、宽、敏、惠等,从而使“仁”成为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
附:
【原文】
9·1 子罕①言利,与②命,与仁。
【注释】
①罕:稀少。②与:赞许。
【译文】
孔子很少谈论利,却崇尚天命、赞许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