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勇/“麻脸关公”(散文)

1944年4月到6月间,日本侵略者做垂死挣扎,发动了河南战役。面对强敌,国民党部队全线溃退,导致豫西地区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危急之中,八路军派出了由精锐部队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豫西,建立起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根据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抗战故事写的系列散文《豫西,豫西……》发表在《嵩山风》杂志,《“麻关公”》是其中一篇……

抗日医院红色广场在河南省荥阳市环翠峪风景区内。广场的正前方是三面红色的党旗墙,上面镌刻着金色的党徽和入党誓词,目光越过党旗可以看到一棵高大的槐树,再向前看时,就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了。右边,是一堵高高的山壁,掩映了身后来时的道路。左边,是一组组八路军战士的塑像,或战斗中,或生活中,或行军中,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在这些塑像后面是一棵高大的古橿树,宽约20米的树冠,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为八路军塑像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更让抗日医院红色广场变得风景旎丽。

沿着抗日医院红色广场东南角一处青石台阶走下去,就可以看到古橿树掩映下的三坟后方医院了。医院的小广场上有一尊皮定钧将军的塑像,前来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队伍排队在塑像前拍照留念。医院的一号窑洞里陈列着枪支、衣服和行军水壶等物,二号窑洞里则摆放着手术器械和手术台。三号窑洞里住的则了窑洞的主人慎天才。当年,听到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要在三坟村建立后方医院,慎家人立即捐出了自家最好的三处窑洞作为医院的核心——伤员在这里医治后,再分散到群众家中疗养。在我们走进三坟后方医院遗址时,慎家的后人、当年三坟村的儿童团团长、91岁高龄的老党员慎天才同志坐在轮椅上,为大家重温了在这里发生的革命历史,讲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应大家要求,讲了一个“麻脸关公”的故事:

八路军三坟后方医院刚刚成立的时候,伤员还不太多,后来,随着根据地的扩大,战斗越来越多,伤员也多了起来,伤势伤情也复杂起来。时过七十多年,慎天才依然记得非常清楚,一位脸上有麻子的八路军排长从抗日前线抬了下来,因为天气炎热,送到医院时腿部的伤口发炎溃烂,病人时而高烧昏迷,时而清醒,医生诊断后决定立即进行截肢手术。当时,不仅没有麻醉手术需要的麻醉药,连截肢用的手术锯也没有,只有一把锯工用来锯铁的钢锯。怎么办?八路军排长二话没说,嘴中咬着一条毛巾就躺进了简易的手术台,对医生说:“来吧!古有关公刮骨闻毒,咱八路军也不是孬种。不就是疼吗?我不怕。”

手术室内,八路军排长躺在手术台上,负责手术的医生一个个眼含着热泪;手术室外,“唰、唰、唰……”钢锯锯动腿骨的声音传了出来,群众的心像被人揪着一样,每锯一下,大家的心都紧张地跳动一下。听到八路军排长要像关公刮骨闻毒一样动手术,一位老人拿来了一炷香,放在了医院不远处的关公庙香炉内,边磕着头边说:“关老爷,你显显灵,一定要保佑八路军同志渡过难关!”

刮骨疗毒的故事,最早出现在罗贯中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说的是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因为箭头所带的剧毒浸入骨头,一时难以痊愈。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听到这个消息后,敬佩关羽忠勇,特驾船过江来到军营,提出为关羽刮骨疗毒治伤。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一节中,是这样介绍华佗为关公治疗的: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初读此处时,我为关公坚强的意志力敬佩不已。再到后来读到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时,心中才深深地明白,关公之所以敢接受刮骨闻毒,不仅仅是意志力坚强,还有坚定他坚定的信念所支持。这才有了对手曹操的尊崇,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敬仰。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进入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四面的强敌,也面临着物资、兵员等各方面的困难。但是,他们不怕困难毅然决然地开进豫西抗日,何尝不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意志力来支持?如慎天才所讲“麻脸关公”那样的故事,不仅仅在三坟后方医院发生了,在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地的八路军后方医院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在位于新密市浮戏山田种湾村的八路军后方医院,新密市文联主席王镜宾曾这样告诉我:“面对当时恶劣的战争环境,人的意志就是最好的疗养方法,意志强的人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最大。老百姓说八路军不怕死、容易活,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中国的军史上,无论是红军时代还是八路军时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战争中受了致命的重伤,却创造了缺医少药的环境下能够痊愈的奇迹,靠的就是就强大的意志力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八路军后方医院的故事不仅仅是群众口口相传,《河南文史资料》、《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以及郑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永不忘却的记忆》等书都有着权威的记载。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不仅在荥阳市的三坟村建立了后方医院,还分别在新密市浮戏山中的田种湾村、登封市的柏石崖村建立了后方医院,在一定程度保证了部队伤员的治疗需求。不过,因为医疗物资奇缺也出了很大的问题。当时,中草药大都由群众自发地上山采挖,西药的来源一是靠从战斗中缴获,二是到郑州购买。日本侵略者对枪伤药、消炎药还有手术用的麻醉药控制得非常严格,很难采购,一些伤员本来可以治愈,由于药品稀少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很多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仅仅药品稀缺,医疗器械也不能保证,消毒用的盐水是用食盐煮沸过滤做成的,通过抽纱的方法使土布变得稀疏再用盐水煮了,就做医用纱布。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没有成熟的手术室,达不到无菌操作的要求。因为没有骨锯,受伤的战士需要截肢的时候,就从群众家借来手工锯,高温消毒后使用。

三坟村的群众为三坟后方医院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腾出房屋、窑洞做出病房,作为战士们养伤的场所,拿出珍藏的细粮白面送到三坟后方医院,保证了伤员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食品。同时,群众还积极行动起来为三坟后方医院站岗放哨,无论是进山扫荡的日本侵略者还是刺探军情的汉奸,都会被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提前知觉,所以,在医院开办的两年时间里,从没有因为战争遭受到损失,对后方医院来说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历尽浩劫坚贞在,风雨过后见彩虹。七十多年过去,古橿树依然郁郁葱葱,巍然屹立,依然无怨无悔地护佑着三方后方医院。古橿树下,有老党员慎天才同志,有三坟村的群众在传颂着发生在三坟后方医院的一个个英雄事迹,让我们这些后来者从中信心和力量:“打开伤口刮去骨头上的腐肉后,发现骨头已经发青了。如果不是及时截肢,真的要危及生命了。就这样,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八路军排长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忍受着无比的疼痛做完了手术。抬下手术台时,他神志依然清醒如故。不过,口中的毛巾已经被咬得稀巴烂,衣服也被因为疼痛流出的汗水浸透。但是,自始至终,无论是手术室内的医生还是手术室外的群众,都没有听到他因为疼痛发出的呻吟声!”

八路军排长伤好后立即返回部队再次走上了杀敌的战场。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在离开三坟医院时没有留下姓名,三坟村的群众在讲述他的故事时,因为他脸上长着麻子,亲切地称呼他为“麻脸关公”,以此来纪念这段刮骨闻毒的传奇故事。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新媒体《行参菩提》自2014年2月上线,目前已经有固定关注读者近80000人。圆满举办了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每日按时推送的“【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栏目已经成为行走散文界的新媒体金牌栏目。

关注《行参菩提》公众号(Ip:jgyxcpt),行走祖国大地,尽揽山川秀美!这是一本免费的行走散文新媒体杂志,每天都有新推送,每天都有心不同。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投稿同时请配发个人近期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

(0)

相关推荐

  • 巩义嵩山八路军抗日工作站旧址,鲜有人来,圣地静悄悄

    从郑州驱车去巩义,途经小关镇,发现一个"嵩山八路军抗日工作站旧址"的牌子.咨询附近的一位老大娘,才知道要通过一条小路才能赶到旧址,汽车越往上,坡度越陡,前进越难.这是对的.当年,八 ...

  • 走进太行山坟峧村抗战文化小镇

    坟峧村位于河北武安市馆陶乡西北部的太行山上.抗日战争期间是八路军保卫兵工厂的前沿阵地,村子四面环山,峰削壁立,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山崖险要位置都修筑了碉堡,当年我八路军在这里阻挡了日军的多次进 ...

  • 神闭眼 作者:远方 【散文】

    神闭眼 文|远方 [下节] 旺财叔的坠落,源于一个人,一个女人. 李集镇的李素梅新近死了丈夫,她的丈夫红星死得很蹊跷.上午,红星去给丈人家送月饼,中午在丈人家吃饭,还喝了一点酒.吃过饭后,红星就骑着摩 ...

  • 抗战时,开国中将去少林寺谈判,还在少林寺成立了党小组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抗战时,开国中将去少林寺谈判,还在少林寺成立了党小组 ----下面是文字版---- 1944年,皮定均奉刘伯承之命,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 豫西有个嵩山,嵩山有个天下闻名的少林寺 ...

  • 贾国勇/土门关怀古(散文)

    还没有进入甘南西藏,透过车窗就可以看到路旁玛尼堆上的风马经幡飘扬,在风吹日晒中进行着苍凉而悲怆的述说:213国道蜿蜒曲折,每遇一次的转弯,相伴而行的河流就会翻滚开来,发出轰隆隆的响声震耳欲聋:远处有通 ...

  • 贾国勇/簕杜鹃(散文)

    在深圳遇到了很多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盛开的簕杜鹃.除此之外,还有田面村小洋楼边栅栏上.河边低矮的荆棘上攀爬的铁线莲.这里的铁线莲经过人工培育,一株花上可以开出三四种颜色,真可谓姹紫嫣红了.我在秦岭 ...

  • 贾国勇/佛寺梵音(散文)

    一段传奇印证了金戈铁马的传奇故事. 一座兰若记载了李唐王朝的慈悲渊源. 如果没有缘分走进河南省淮阳县黄集乡的李家营,走进千年古刹遇佛寺,倾听那一段历史风云的传说,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小小的佛家兰若会和李 ...

  • 贾国勇/红色家书(散文)

    张晋生先生写的关于家书的回忆! 张晋生依然记得父亲张君英寄来的家书模样: 我父亲寄来的信封和社会常用的不同,用的是道林纸,纸是白色的,稍小于社会上常用的信封,窄些.社会上常用的信封是一个长方框写收信人 ...

  • 贾国勇丨猪肝菠菜汤(散文)

    推开用藤条编织的大门,我就走进了"紫水晶"酒店--这是一位来自韩国的老板开的酒店,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朝鲜风情,穿着朝鲜民族服装的小姑娘把我迎进了大厅之中,抬眼望去,在日光灯的映照下, ...

  • 贾国勇丨鼓手(散文)

    或许是因了靠近黄河滩的缘故,初秋季节凉风乍起时,满天里除了飞扬着的纸片和枯叶,便是蒙蒙的细沙,如果一天不清扫,临窗的桌案上便会落上薄薄的一层.这些讨人嫌的沙土还贼般地滑头,一不留神,它就会溜进厨房在锅 ...

  • 贾国勇/画眉夫妻(散文)

    我是被一连串欢快的鸟鸣声唤醒的. 那鸟鸣声如山涧流水一样,从高到低,从快到慢,从急到缓,慢慢地溢出山顶上的湖,开始向山下流淌,紧急时如瀑布轰隆作响,舒缓时如林阴道旁的溪水悄无声息地滑过,跳跃的音符就是 ...

  • 贾国勇/滥觞逶迤(散文)

    雪下得正急,渡善桥上的石狮子也银装素裹的平添了几多的威严,走过冷冷清清的路面时,脚下会发出吱吱作响的声音.偶尔的行人却不似我这样的清闲,步履是那样的匆匆忙忙,任是风雪扑面,也没有个停歇下来的意思.站在 ...

  • 贾国勇丨彼采艾兮(散文)

    什么时候姑娘最漂亮?正是艾草青青时.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采葛>里的一句诗,意思是: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年长啊!可以想象到,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