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做了一个梦,七年后竟然成了真,他写下一首词,惊艳千年
在苏轼的《书参寥诗》中,记载了他的一段很神奇的经历:“仆在黄州,参寥自吴中来访,馆之东坡。一日,梦见参寥所作诗,觉而记两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后七年,仆出守钱塘,而参寥始卜居西湖智果院。院有泉出石缝间,甘冷宜茶。寒食之眀日,仆与客泛湖,自孤山来谒参寥,汲泉钻火,烹黄蘖茶。忽悟所梦诗兆于七年之前。众客皆惊叹,知传记所载,非虚语也。元祐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眉山苏轼书并题。”
这段经历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原来,苏轼在黄州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参寥的朋友来拜访他,就住在苏轼修建的东坡。过了几天,苏轼梦到参寥写了一首诗,醒来之后来记的其中两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
七年之后,苏轼到钱塘去,这时候参寥住在西湖的智果院。智果院的后面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流淌出来,非常甘洌清甜,适合烹茶。寒食这一天,苏轼和朋友来拜访参寥,几个人取了泉水,烹黄蘖茶。此时此情,苏轼忽然想起七年前的那个梦,才知道原来那个梦,此时竟然成了真的。
感慨这梦与现实之间的离奇相似,苏轼提笔写下一首词——
南歌子·晚春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风雨洗郊垧。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
译文:晚春时节,花儿都盛开了,微风轻拂着麦浪。昨夜的一场春雨,将郊外清洗的干干净净。此时正是一年春光最迤逦的时候,清明快要到了。烹茶的火,已经改了;还正在烹煮浓香的粥。使君这次召集我们聚会,是如此的清雅。这种欢乐说不出来,也是最难描述的。
这首词的上阕写景,“郊垧”指的是郊外,《尔雅·释地》记载,“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垧。”寥寥数语,已经勾勒出一幅清新的晚春景致,令人心醉。
这首词的下阕,写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因为在古代,一年四季都有“改火”的习俗,“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梂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此时正是清明时节,所以,会有“已改煎茶火”的句子。
七年前的一个梦,在七年后成了真,这是最让苏轼感叹不已的,他的几位朋友听了这个离奇的梦,也都感慨万千。这首词也正是在描绘这次聚会的场景,看似平平淡淡的几句词,读懂了背后的故事,才这首词令人惊艳之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