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无知的人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信
在1995年,美国一名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银行,最后被警察逮捕时,这名歹徒说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歹徒说:“我的身上涂了隐形药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而这名歹徒说的隐形药水,其实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柠檬水制作成的,根本没有任何隐形的功能。
后来,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这两名心理学家根据这个抢劫的事件,又做了一个实验:
在学校的某个班级里,他们让学生们去预测自己的成绩,于是,心理学家们发现,结果那些排名垫底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往往有迷之自信,成绩差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成绩能够进入班级的前三分之一,而那些成绩考得较好的人大多都认为自己考得不太好。
因此,这两名心理学家发现,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对自己有着一种迷之自信。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达克效应”。
什么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也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它是指,那些能力不足的人,会容易在自己缺乏考虑的情况下得出错误的结论,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经常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无法对他人进行客观的评价。
就像达尔文说的那样:“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了解得越全面,你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就越少,如果你认为事情是简单的,那有可能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深入研究罢了。无知的人才会觉得事情是简单的。
就拿开车这件事情来说,会开车这件事情很困难吗?其实一点也不难。
学过驾照的人都知道,如果教练告诉你一些必要的技巧,再让你在一条宽阔且没有没有过多车辆的马路上进行驾驶,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很容易操作。
但是,会开车和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却是不一样的两件事情。
把车开动并且能够行驶说明你会开车,但是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除了需要掌握开车的必备技能之外,你还得知道各种交通规则,懂得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熟练掌握开车技巧、拥有资深的经验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那些深陷“达克效应”的人,认为自己会开车,就开始不管不顾,很相信自己的车技,最后容易发生车祸的,往往就是这些人。
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开车这件事,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十分浅显易懂的,但你还得知道,把一件事情彻底弄清楚,是很难的。
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是自信的,换言之,如果你是无知的,你根本就发现不了自己的无知,因为发现自己的无知,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所以,你越缺乏什么,往往就越会炫耀什么。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过多地炫耀自己。
如何避免“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会让人出现无知的错误,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观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和克服呢?
1、多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
如果将你拥有的知识看成是一座岛屿,那么你不知道的知识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你不得不承认的事情就是,知识是无限的,人的一生难以把所有知识都弄清楚。
所以,我们不应该产生某种迷之自信,多去学习,接受新鲜事物,不断累积经验和升华自己的智慧。
2、多与他人交流,获得外界的反馈
你不能让自己变成一座孤岛,我们到懂得多和他人进行交流,懂得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你才能够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同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不管你如何赞同自己的观点,也不好把你的观点去强加给任何人。
3、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
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那就很容易对自己感觉良好,而对他人品头论足、挑毛病。
所以,明白自己还存在很多的无知,认清自己,像厉害的人学习,你才不至于固执己见,看不清事实。
“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懂得合理规避“达克效应”,学会不过分自信,也不妄自菲薄。当你对这个社会了解得越多,相信你也会对自己了解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