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永州故事】或解新田谈文溪古村生殖器崇拜之谜
【讲述永州故事】或解新田谈文溪古村生殖器崇拜之谜
湖南永州新田县三井乡有一个保存完好的谈文溪古村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所有古民居是坐北朝南偏东,村后是后龙山,村西为白砠岭,村东北是青龙山,依山势而建,如睡摇篮之婴儿;村前有广阔的田洞,一条小河从田洞中弯曲绕过,融山水、村舍、田野于一体,景观宛自天成,源出后龙山洞的一股清泉,经老辈们掘渠疏引,舒缓而来,环流村前村后而形成的“二溪环抱”的水势格局,溪流环村而绕,如玉带飘飞。四周群山环抱,村后有九老观图,石山、土丘交错,石奇怪状,青翠滴绿;村前有七仙拱贵,远观如画,晨起烟雾缭绕,如观仙境。村外两溪萦绕东流,旧聚落被二溪环抱,回环若带的二溪清澈欢快,村前一平川良田,劳作之人,勤耕于上,闻鸡鸣鸟唱,看牛耕人作,和谐异常。
但就在这个古村有一些在当时“有伤教化”、与“道德人伦”极为相悖的特殊景观——“笋矗云根”。矗立在古村后一片宽阔、毫不遮拦的田间。周围并没有天然石碓,谈不上天然形成,完全是人为特意设立。据《文溪家谱》载:“宅后石笋若指,高一丈二尺”“余宅后有天然石笋,元文宗至顺壬申三年,因术士诳为不利而坏之,致地士不宁,祖天麒、天麟兄弟六人于元统元年复砌之,石上有刻文可考”。家谱可证,石笋原来是天然奇石,其形若指,中间有竹形节,又酷似男性生殖器,高有一丈二尺,这是一处十分有趣的自然景观,村里人称之“生命之根”。离“生命之根”约20米的田间,还有一处酷似女性生殖器的带洞岩堆,称之为“生命之门”,两处奇观遥呼相应。据传,在元宗年间,本村女性不顺,男子一般要取三、四个妻子才能白头到老,导致很多女性不敢嫁到该村,于是有人请来风水先生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风水先生仔细察看后,告诉村人说:“石笋阳气盛,需阴气补”。因此,在元文宗至顺壬申三年,将天然石笋毁坏,毁坏后,阴阳失去平衡,而导致阴气太盛,该村男性不是过早夭折,就是体弱多病。为了找回阴阳平衡,族人又于元统癸酉元年复砌之。于是一根由十块青石叠成的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笋,矗立在天然石笋的根部,完好无损的保存至今,从此该村人丁兴旺。
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在当时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盛行的年代,在如此闭塞的新田,怎么会有如此“离经叛道”、“天理不容”的物件产生?即使当时的风水先生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传说”解释,是否是当时建造者顶不住根深蒂固的理学思想的压力而编出来的存在理由?
从史载当时是元文宗时代(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正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那么怎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怎么会传到这里的呢?
从初步考证来看,谈文溪古村落在元代甚至更早就有人居住了,在家谱上、门楼影壁上镶嵌的碑刻上说始祖是富公于明初从深圳坊迁兹于此,原来这里蕴藏着一个封建社会里羞为人知的“入赘文化”。地处广州深圳沿海,当时正值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文艺复兴思想已经开始传到中国,始祖富公也便捷地接受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强调人性自由,他建造这个男性生殖器,以示对封建理学灭人欲思想的反抗和斗争。
但毕竟还是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毕竟是传统人伦道德盛行的新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他无法坚守自己的思想,作为一个家族,他要教化后代子孙,崇尚耕读,要懂诗书,讲道理,以德立本,也规定了族规十五条,展祠墓、尊谱牒、崇祀典、敦孝友、睦宗族、维王化、慎立嗣、肃闺门、隆师友、重斯文、训子弟、供赋役、息争论、戒好斗、戒赌博。富公不泯自己的思想,才编出风水先生设立男性生殖器的故事来,让“生命之根”永久保存。
一场人性与理学的斗争,长留于历史,让后人去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