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土失传古书,揭开庞涓害孙膑真相:孙膑少了膝盖骨不算冤
“诸子百家,唯我纵横。”千年前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风云历史,也是诸子百家大放异彩的历史。而在诸子百家之中,纵横家显得格外有个性,纵横鼻祖鬼谷子神秘莫测,精通谋略兵法,弟子众多,其中孙膑和庞涓为兵家代表,两人因为种种原因从同窗好友变成了仇人。
按照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庞涓先出师,在魏惠王手下担任大将,他认为孙膑的才能比自己高,非常嫉妒,担心自己的地位会被取代。于是他将孙膑请到魏国软禁,给他安了乱七八糟的罪名,导致孙膑受膑刑和黥刑,被去掉膝盖骨,成了残疾。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本名不详的孙膑,才在后世记载中以“膑”为名。而孙膑成为齐国的军事后也实现了复仇计划,帮助齐国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胜利的同时,将庞涓彻底逼入绝路,庞涓自刎(一说被箭射死),魏国衰弱而齐国称霸东方。
此外,孙膑还顺便贡献了“围魏救赵”这个历史典故,以智者形象留名青史,获得了无数称赞。《史记》将孙膑、庞涓的恩怨记载得很清楚,但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一批竹简(后来被证实就是失传已久的古书《孙膑兵法》),其中《擒庞涓》一章却隐约透露出:庞涓坑害孙膑不是因为嫉贤妒能那么简单。
“围魏救赵”的过程不复杂: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阻止了田忌直奔赵国国都邯郸,让齐军直取魏都大梁,逼魏军回援救大本营,而庞涓中计,回援途中被埋伏在桂陵的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遭齐军擒获,丢尽脸面。
但《擒庞涓》的描述却比《史记》更详细,按照孙膑记载,擒获庞涓并不容易。庞涓虽然率军伐赵,但魏国仍然保有一部分兵力防备齐国,吴起时期魏国打造的魏武卒(战国四大强军之首)尚有余威,而孙膑深知庞涓也学过兵法谋略,要引诱他回魏国,并不容易。
于是,孙膑建议田忌取魏国平陵城,平陵是魏国的战略要地,难以攻克,孙膑明显是故意去啃硬骨头,更可况平陵城邻近宋、卫两国,齐军攻打桂陵需要跨境,粮草难以保证,这给庞涓造成了齐军不懂兵法的假象。
而孙膑更进一步,问清田忌军中最弱、最不擅长带兵的是临淄、高唐二城都大夫后,故意派他们带兵去正面进攻桂陵城,果然这两路齐军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庞涓更加确信齐军指挥不当,因此当孙膑派轻装战车部队直奔魏国国都大梁、又示弱引庞涓对打败齐军的功劳动心时,庞涓才中计放弃赵国,率军回援大梁。
也就是说,庞涓实际上是被灭掉齐军这个诱饵吸引的,回救大梁只是其次。孙膑利用这点设下埋伏,成功完成“围魏救赵”。而《孙膑兵法》确实可以看出,孙膑的兵法智慧有将士卒完全当做毫无感情的工具、一昧驱赶的缺点,孙膑能够牺牲两路齐军来引诱庞涓,体现了他与庞涓类似,深受鬼谷的自利之术影响。
围魏救赵实际上是“舍卒保车”,从人道角度来说,孙膑让两路士卒白白送死的做法有些残忍。庞涓与孙膑不分高下,孙膑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他人,本质上与庞涓没区别,因此庞涓坑孙膑可能是在受威胁的前提下所为,他没杀孙膑孙膑却杀了他,这样看来孙膑少了膝盖骨也不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