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太极史论 :傅钟文《杨式太极拳》评析 2024-06-23 23:41:59 武术自由谈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杨禄禅一脉太极拳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人才济济。然而历史的机遇最终选择了傅钟文,编著《杨式太极拳》一书的光荣使命落在了他的肩头。傅钟文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编纂任务。“新锐太极史论”,杨志英带您走近傅钟文和《杨式太极拳》——一、演述者简介傅钟文(1906——1994),原名宗文,后改名钟文。河北省永年广府南街人。杨澄甫侄外孙女婿。师从杨澄甫学太极拳。1925年,任上海精武体育会太极拳教员。1928年,随杨师南下教拳。此后,长期追随其师左右。1944年10月1日,在上海创办永年太极拳社,以“勤、恒、礼、诚”为社训,推广太极拳。影响所及,其后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以“永年”命名的太极拳社团组织,一时间“永年”成为“太极拳”的代名词。1959年,出版图书《太极刀》。1963年,编纂出版《杨式太极拳》一书。“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2年,出任上海同济大学医疗体育班杨式太极拳教练,至1982年共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班60多期,培训学员达3000多人次。1984年,出席武汉举行的国际太极拳(剑)观摩表演会。同年11月,聘为上海市武术队顾问。1988年10月,国家体委授予中国国际武术贡献奖。1990年,积极参加杨禄禅故居筹备修建工作,携子声远、孙清泉以及弟子捐款数万元。1991年、1993年,傅氏三代率队参加了首届、第二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1992年,国际奥委会瑞士总部授予奥林匹克奖章。1995年,入选中华武林百杰。1998年,中国国际武术节授予武术贡献奖。傅钟文是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中期杨式太极拳的领军人物,在半个多世纪的传拳生涯中,义务教授学员10余万人,弟子学生遍及海内外。子声远、孙清泉、孙女峥巄,均承其学。(附图为傅钟文拳照)。 二、《杨式太极拳》简介在五大流派太极拳著作中,《杨式太极拳》编纂过程最为曲折,可谓一波三折。这大概和此派枝繁叶茂,树大根深,人才济济有关,先后有顾留馨、李天骥、褚桂亭、田兆麟、叶大密、吴云倬、张玉、武贵卿、傅钟文、牛春明、齐纯汉、周元龙等参与其中。最初京、沪两方面产生分歧,北京的李天骥希望采用其父李玉琳的拳照来编纂,后经上海的顾留鑫据理力争,才改弦易辙。杭州的牛春明、齐纯汉行动起来,整理出杨式太极拳材料。但是,因为拳照拍摄于牛氏晚年,精、气、神明显力不从心。“大部分姿势不符合要求,最显著的是弓背、耸肩、凸臀及虚实不清。”(顾留馨语)理论部分则回避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等前贤论述,“大多引用后人带有偏向性的理论”,(顾留馨语)这显然很不妥当。顾留馨是有主见的人,他曾多次谈道:“杨澄甫照片,较为雄壮而标准。”其“功夫和姿势,现时尚无人超过,三十多年来吾接触太极拳家较多,杨架尚无人超过澄甫,可以断言。”“曾尝过澄甫的推手滋味的都知道放劲干脆,化劲松净,一时无两的。”“杨氏原照雄浑,刚柔内含,轻灵沉着兼备,譬之字体中的颜字。目前谁的拳照都难比拟。”所以,顾氏权衡再三,力主确定由傅钟文负责完成此项任务。《杨式太极拳》一书从1961年5月启动,至1962年8月完稿,1963年3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附图为<杨式太极拳>封面及内页照片)该书由“傅钟文演述 周元龙笔录 顾留馨审定”,“先师次子振基和三子振铎曾为本书校订。”(见<前言>)书前附有杨澄甫肖像照和顾留馨所写《杨式太极拳简介》,《前言》作者为傅钟文。主要内容包括:太极拳要领、杨式太极拳图解、杨式太极拳推手。《附录》部分有:《太极拳论》(王宗岳)、《十三势歌》(作者待考)、《十三势行功心解》(武禹襄) 、《太极拳论》(武禹襄)、《打手歌》(王宗岳修订)。三、《杨式太极拳》评析杨式太极拳尊杨禄禅为创始人,其套路依据杨禄禅之孙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原来架式,同时参考先师(指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而编写的。另外,我(指傅钟文)尽量将过去先师教导我时对每个姿势所提出的要求写出,未曾增减,公诸同好,以为楷式。”(见<前言>)所编拳套计八十五式,动作分解图244幅,另有7幅附图。其中,76幅拳式绘图根据杨澄甫拳照摹绘而成,其余图照则由傅钟文先做演示,再由周元龙描绘成杨澄甫的姿势形态。总之,杨式太极拳套路是以《太极拳体用全书》为蓝本,以杨澄甫拳架为标准,架势“舒展简洁,结构严谨,”体现出“不偏不倚,动作和顺,”“轻灵稳重,中正圆满,刚柔内含,气势腾然”的走架风格。(见顾留馨<杨式太极拳简介>)因为该套拳架由八十五个式子组成,故又称为“八十五式太极拳”,现已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杨式太极拳套路。(附图为杨澄甫拳照) 《太极拳要领》收录的是杨澄甫代表作《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要》,它不仅是杨式太极拳的行功指南,同样也是其他各派太极拳所必须遵循的法则。该书《附录》共收录四篇拳论,其中署名“武禹襄”的两篇拳论,均节选自其代表作《打手要言》。而标注“作者待考”的《十三势歌》,以及“王宗岳修订”的《打手歌》其作者实际上仍为“武禹襄”。该书演述者傅钟文身为广府人,能够回避张三丰,标注出拳论作者为“武禹襄”,充分体现出“杨、武太极(拳)是一家”的本来面目。总之,该书是最早以“杨式太极拳”命名的公开出版物,该流派为最早开始传播、习练人数最多、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为巨大的一派太极拳。■ 武术自由谈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赞 (0) 相关推荐 杨式太极拳 傅钟文 杨式太极拳 傅钟文 论傅钟文实战能力,陈微明称其“太极拳正宗”,91岁仍出访美国 太极拳作为当代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其一路发展传承至今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之悠久.虽说,现在绝大多数老百姓平常练习简化太极拳主要是以锻炼和养生为主.但是,历代国术名家们所练的太极拳术确实是有着很强 ...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 傅钟文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 傅钟文 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从小随父亲登科.叔祖延熙习拳,兼得三叔发科指教.初时经商,后任教于温县国术馆.1928年秋,受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乐笃同兄弟邀请来此教拳.1 ...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陈仲甡三子.祖父名有恒,字绍基.痒生,早卒.叔祖名有本,字道生.痒生.陈有恒中年不幸溺亡于洞庭湖,仲甡以及胞弟季甡遂改从叔父有本学拳."我先 ... 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评析兼论《太极拳精义》|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陈洞,字子明.生于1878年,病逝于1951年.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自小随父亲复元(字旭初).叔父贯元习练家传炮捶,又从族叔陈鑫(字品三)读书习文,可谓文武兼得.民国"十七年( ... 李先五《太极拳》评析兼论于化行《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新锐太极史论 听说过"三世七太极拳"吗?李先五--"五虎下江南"之一虎,为您揭开"三世七"真面目.关注"漾太极",关注"新锐 ... 李福荫《李氏太极拳谱》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葵花宝典>是虚幻武林的虚幻武功秘籍,"老三本"太极拳谱是真实武林的练功要诀.它,是怎样一本武林"秘籍"呢?"新锐太极史论"为您 ...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评析兼论《太极拳体用全书》|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杨兆清(1883-1936),又名庆保,字澄甫.杨禄禅之孙,杨健侯第三子.体格魁伟,性情和顺.少时习文,立志学"万人敌"本领.后继承家学,精通太极拳艺理.得祖.父精心 ... 姚馥春、姜容樵合编《太极拳讲义》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姚馥春,名兰,字馥春.生卒年月不详.河北省遵化人."幼年体素弱,顾好治技,研习数年,迄无所成.后遇徐明德先生习连环绵掌,稍窥门径.""民元以前,遇保定汤君士 ... 吴公藻《太极拳讲义》评析兼论《吴家太极拳》|新锐太极史论 金庸,闻名遐迩的武侠小说大家,为太极拳站台,为吴公藻<太极拳讲义>题跋.这,是怎样一本引人注目的著作呢?关注"漾太极",听杨志英为您细说缘由- 一.作者简介 吴公藻(1 ... 马永胜《新太极拳》评析兼论《新太极剑》|新锐太极史论 马永胜(1885-1939),字钰山.山东省聊城东昌府区人.少年时便拜蒋文英.蒋文明为师学习查拳,勤学苦练,拳械技法运用不俗.1914年赴苏州,就职于军界,充任武技教官,授徒很多.曾担任南京中央国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