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1.六经总论

伤寒治法以六经分篇,然手足各有六经,实则十二经也。手足之经既有十二,而《伤寒论》但分为六经者何也?按《内经》之论十二经也,凡言某经而不明言其为手经、足经者皆系足经,至言手经则必明言其为手某经。盖人之足经长、手经短,足经大、手经小,足经原可以统手经,但言足经而手经亦恒寓其中矣。《伤寒论》之以六经分篇,此遵《内经》定例,寓手经于足经中也。彼解《伤寒论》者,谓其所言之六经皆系足经,是犹未明仲景着伤寒之深意也。

经者,气血流通之处也。人之脏腑与某经相通,即为某经之府,其流通之气血原由府发出,而外感之内侵遂多以府为归宿。今将手足十二经及手足十二经之府详列于下。

手足虽有十二经,其名则分为六经,因手足经之名原相同也。其经有阴有阳,其阳经分太阳、阳明、少阳,其阴经分太阴、少阴、厥阴。其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凡互为表里者,因其阴阳之经并行,其阳行于表,阴行于里也。至于经之分属于府者,足太阳经之府在膀胱,足少阴经之府在肾,足阳明经之府在胃,足太阴经之府在脾,足少阳经之府在胆,足厥阴经之府在肝,此足之三阴、三阳经与府也。

手之太阳经其府在小肠,手之少阴经其府在心,手之阳明经其府在大肠,手之太阴经其府在肺,手之少阳经其府在三焦,手之厥阴经其府在心胞,此手之三阴、三阳经与府也。

阳经为阴经之表,而太阳经又为表中之表。其经之大都会在背,而实则为周身之外廓,周身之营血卫气皆赖其卫护保合,且具有充分之热力,为营卫御外感之内侵,是以《内经》名之为巨阳。推原其热力之由来,不外君、相二火,君火生于心之血脉与肺相循环,而散热于胸中大气(一名宗气)以外通于营卫,此如日丽中天有阳光下济之热也,是以其经名为太阳。相火生于肾中命门,肾原属水,中藏相火,其水火蒸热之气,由膀胱连三焦之脂膜以透达于身之外表,此犹地心水火之气(地中心有水火之气)应春令上透地面以生热也,为其热力发于水中,故太阳之经又名太阳寒水之经也。为太阳经之热力生于君、相二火,是以其经不但以膀胱为府,而亦以胸中为府,观《伤寒论》陷胸诸汤、丸及泻心诸汤,皆列于太阳篇中可知也。

至于人病伤寒,其六经相传之次第,详于《内经》素问热论篇,谓“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同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咽喉),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经络受病入于府者,故可下而已,此《内经》论六经相传之次第也。至《伤寒论》六经之次序,皆以《内经》为法,而未明言其日传一经,至愚生平临证之实验,见有伤寒至旬日,病犹在太阳之府者,至他经相传之日期,亦无一定,盖《内经》言其常,而病情之变化恒有出于常例之外者,至传至某经,即现某经之病状,此又不尽然,推原其所以然之故,且加以生平临证之实验,知传至某经即现某经之病状者,多系因其经先有内伤也。若无内伤则传至某经恒有不即现某经之病时,此在临证者细心体察耳。

至于六经之命名,手足皆同,然有因手经发源之府而命名者,有因足经发源之府而命名者。如太阳经名为太阳寒水之经,此原因足太阳之府命名,而手太阳亦名太阳寒水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他如阳明经名为阳明燥金之经,是因手阳明之府命名(手阳明府大肠属金,其互为表里之肺亦属金),而足阳明经亦名阳明燥金之经者,是以手经而连带其足经也。少阳经名为少阳相火之经,此因足少阳之府命名(胆中寄有相火),而手少阳经亦名为少阳相火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太阴经名为太阴湿土之经,此因足太阴之府命名(脾为湿土),而手太阴经亦名太阴湿土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少阴经名为少阴君火之经,此因手少阴之府命名(心为君火),而足少阴经亦名少阴君火之经者,是以手经而连带其足经也。厥阴经名为厥阴风木之经,此因足厥阴之府命名(肝属木而主风),而手厥阴经亦名厥阴风木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此手足十二经可并为六经之义也。

(0)

相关推荐

  • 《六经之阴阳表里关系与治疗法则》

    关于六经间的阴阳表里关系,经文曰:"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

  • 六经病欲解时

    ​仲景"六经病欲解时" <伤寒论>的大纲 "六经病欲解时"张仲景 创作<伤寒论>的大纲 未被历代伤寒注家重视 "六经病欲解时&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表热里寒”

    <伤寒论>第176条文:"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表热里寒"是<伤寒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争论千年皆因没有整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资生汤

    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 玄参(五钱) 于术(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捣碎) 牛蒡子(三钱,炒,捣) 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脾为后天之本, ...

  • 《医学衷中参西录》2.十全育真汤

    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野台参(四钱) 生黄 (四钱) 生山药(四钱) 知母(四钱) 玄参(四钱) 生龙 ...

  • 《医学衷中参西录》3.醴泉饮

    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生山药(一两) 大生地(五钱) 人参(四钱) 玄参(四钱) 生赭石(四钱,轧细) 牛蒡子(三钱,炒,捣)天冬(四钱) 甘草(二钱) 劳热之证,大抵责之阴虚.有肺阴虚者 ...

  • 《医学衷中参西录》4.一味薯蓣饮

    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生怀山药(四两,切片) 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 ...

  • 《医学衷中参西录》5.参麦汤

    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 干麦冬(四钱,带心) 生山药(六钱) 清半夏(二钱) 牛蒡子(三钱,炒,捣) 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 甘草(钱半) ...

  • 《医学衷中参西录》6.珠玉二宝粥

    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 生薏米(二两) 柿霜饼(八钱) 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山药.薏米皆清补脾 ...

  • 《医学衷中参西录》7.沃雪汤

    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生山药(一两半) 牛蒡子(炒捣,四钱) 柿霜饼(冲服,六钱) 一人,年四十余,素有喘证,薄受外感即发.医者投以小青龙汤,一剂即愈,习以为常.一日喘证复发,连服小青龙汤三 ...

  • 《医学衷中参西录》8.水晶桃

    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核桃仁(一斤) 柿霜饼(一斤) 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 ...

  • 《医学衷中参西录》9.既济汤

    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大熟地(一两) 萸肉(去净核,一两) 生山药(六钱 ...

  • 《医学衷中参西录》10.来复汤

    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萸肉(去净核,二两) 生龙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