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千仞之死
高英聊金庸(34):裘千仞之死
文/高英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全书倒数第二章《是非善恶》中,铁掌水上飘裘千仞在被群雄声讨时表示不服,却被洪七公一番大义凛然的话镇住,不由反思自己的人生,“一抬头,只见明月在天,低下头来,见洪七公一对眸子凛然生威的盯住自己,猛然间天良发现,但觉一生行事,无一而非伤天害理,不禁全身冷汗如雨,叹道:‘洪帮主,你教训得是。’转过身来,涌身便往崖下跃去”。
若非一灯大师及时出手相救,裘千仞就会一命呜呼。在此之前,裘千仞还有过一次自杀未遂的情况,那是在老顽童周伯通奉黄蓉之命追杀他的时候。因为最怕黄蓉提及瑛姑,所以周伯通曾许诺说只要不让他去见瑛姑,黄蓉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尽管周伯通不知道裘千仞是杀死自己儿子的元凶,也还是充满诚信地去执行黄蓉的命令。一心要在二次华山论剑时夺魁的裘千仞武功修为甚高,逼得周伯通使出双手互搏术才打败了他。裘千仞见周伯通继续不依不饶,显然不是来找自己比武,只好逃跑,一直被周伯通追到了西域。见周伯通如猫戏老鼠一样摆布自己,裘千仞“心想自己是武林大帮的帮主,竟然遭此羞辱,只盼寻个痛快法儿自戕而死,免得落入他的手中惨遭荼毒”,便捉毒蛇来咬死自己,不料周伯通怕蛇落荒而逃,裘千仞大喜过望不再寻死,赶着去华山参加二次论剑,然后有了上述的跳崖自杀行为。
裘千仞的第一次试图自杀,是出于作为一个大帮主和江湖名人的自尊——与其被人戏弄羞辱,不如痛快地自裁,而他在华山上的跳崖举动,属于畏罪自杀,要以死谢天下。这让人觉得裘千仞在做人方面尚有可取之处,不是一个彻底令人不齿的无耻之徒。
见一灯大师出手相救,裘千仞跪倒在地,从此皈依佛门,追随一灯大师而去。
试想裘千仞当初不过是无意间而非有意地救了铁掌帮前任帮主上官剑南,救人之举绝非出自仁爱天性,后来上官剑南知恩图报,不但传授了自己的全部武功给他,而且由他继承帮主之位。虽然裘千仞既有非凡才干又武功高强,但是在道德方面让人大跌眼镜,偷袭并重伤瑛姑与周伯通的私生子一事便足以说明裘千仞的阴险歹毒。这样一个通过反思承认自己“一生行事,无一而非伤天害理”的人,因着还有点自省自觉意识,便放下屠刀,皈依佛门。
然而皈依佛门并不能一下子让裘千仞这样惯于作恶的人迅速摆脱所有恶念重新为人,在《射雕英雄传》的续书《神雕侠侣》中,真实地展现了裘千仞身在佛门心神动荡的痛苦挣扎状态。
关于一灯大师和裘千仞的状况,《神雕侠侣》书中一开始并没作交待,直到第三十回《离合无常》中,当杨过和小龙女带着出生不久的郭襄在山间木屋栖身时,巧遇正赶往绝情谷的一灯大师带着裘千仞到木屋中来落脚,杨过假装是木屋的主人接待了他们。在不知二人来历的杨过看来,一灯大师“深情慈和,举止安详,当真似个有道高僧”,却不解他身边的黑衣僧裘千仞的“眼色却又如何这般凶恶”。接下来裘千仞的举动令人诧异,先用铁铸的镣铐自拷手足,然后对一灯大师说:“弟子一路上老是觉得不对,只怕又要发作。”
裘千仞发作什么?如何发作?书中这样写道:“(裘千仞)突然间跪倒在地,双手合十,说道:‘求佛祖慈悲。’他说了那句话后,低首缩身,一动不动的跪着,过了一会,身子轻轻颤抖,口中喘气,渐喘渐响,到后来竟如牛吼一般,连木屋的板壁也被吼声震动,檐头白雪噗噗簌簌地掉将下来。”“从吼声听来,似乎他身上正经受莫大的苦楚。”“再过片刻,黑衣僧的吼声更加急促,直似上气难接下气。”以至于杨过误以为他得了什么怪病,却不知是裘千仞内心的善恶之念在作激烈斗争。虽然一灯大师在一旁不断念偈语指点迷津,裘千仞“深知过往种种,俱是罪孽,烦恼痛恨,不能自已”,“心中始终不得安乐”。
除了这种深刻的内心折磨,最糟糕的是,裘千仞自知恶念仍在,忍不住有伤人之举,皈依佛门十年之中,他曾出手伤过三人,正如一灯大师所说,他“心中充满憎恨,虽知过去行为差失,只因为少了仁爱,总是恶念难除”,以至于在这个晚上,在丐帮败类彭长老的诱导下,又打死了另一个被杨过点穴然后做成雪人形状的丐帮败类。见自己又杀了人,裘千仞索性破罐子破摔,不愿再做和尚,杀了彭长老之后便要继续大开杀戒,连一灯大师都要去杀。如果不是杨过出手,不肯还手的一灯大师就会性命堪忧。
随后重新肯做和尚的裘千仞和一灯大师、杨过、小龙女同往绝情谷。在绝情谷中,裘千仞与分别多年的亲妹妹裘千尺相认。此时的裘千尺,曾被丈夫公孙止谋害,大难不死,但她的灵魂已然完全扭曲,除了对女儿还有爱心之外,其狠毒程度丝毫不亚于其夫。兄妹相见之时,裘千尺不但引发了裘千仞的诸多回忆,而且不断催生他的恶念,要他助己伤人。所幸智勇双全的黄蓉用婴儿郭襄勾起裘千仞曾伤害瑛姑之子的记忆,借助裘千仞的悔恨之心予以点化,终于让裘千仞大彻大悟,扬长而去,并对叫他回来的裘千尺说:“你叫我回来,我却叫你回来呢!”从此,世上再无裘千仞,只有得道和尚慈恩,经过十年的煎熬,那个作恶多端并且无法放下往事和恶念的裘千仞在精神层面等于死了。
从热衷名利的裘千仞到成为佛门慈恩的历程,说明了像裘千仞这样一个作恶多端之人,很难改变心性,即使心存悔恨,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大彻大悟,放下心中的屠刀,要走漫长而难巨的路途。诚然,人能有悔改之意十分可贵,而能将悔改之意付诸于实际行动更为难得。这也提醒人们,不要对恶人悔改路上的反复无常掉以轻心。
当读者和杨过一起最初在木屋看到裘千仞因内心充满善恶斗争而历经痛苦挣扎的样子时,那真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折磨,让人觉得一灯大师当年在华山上救了裘千仞的生命,却不能拯救他的灵魂,倒不如那时任他畏惧自杀一了百了的好,只是佛门爱惜生命,一灯大师无法见死不救,毕竟真正的佛门子弟不会放弃普度生灵的任何希望。
对于作恶多端的裘千仞来说,十年之中只伤三人已经算是修为大增。不得不承认,他的内心极为压抑。在木屋内,作者开始让裘千仞经历在现实中的心理治愈过程。当会用“摄心大法”的彭长老诱导裘千仞杀瘦丐之时,一灯大师曾说“杀机既起,业障即生”,果然,裘千仞见打死的雪人是真人,便要大开杀戒,验证了不可生“杀机”的道理,若无杀机,孽障不起,由恶转善的关键在于内心不起恶念。只是裘千仞一时领悟不到,随后杨过出面开解了他。
杨过先用“除恶即是行善”的话开导裘千仞,随后与裘千仞的一番厮杀让其释放了十年的压抑,最终制服裘千仞。当面临被杨过用玄铁剑完全可以刺死自己而又手下留情的局面时,裘千仞因“此时去死如是之近,却是生平从未遭逢,一想到‘死’,不由得大悔”,“一灯大师千言万语开导不了的,杨过这一剑却登时令他想到:‘给人杀死如是惨烈,然则我过去杀人,被杀者也是一样的悲惨了。’”裘千仞由此推己及人,在生死关头,恶念顿除。
恶念顿除不等于恶念全无,此时的裘千仞还没有完全大彻大悟,在绝情谷中裘千尺的言语刺激和诱导下重现杀机。幸亏黄蓉了解裘千仞的往昔经历,借小女儿郭襄唤起了他曾对瑛姑所生的婴儿下毒手的记忆,激发出裘千仞真正的悔改之心以及对于人生“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彻悟。应该说,在杨过的初步治疗后,心理大师黄蓉打开了裘千仞潜意识中的最大死结,从而使得他完全放下过去,能够重新做人。
在《神雕侠侣》第三十四回《排难解纷》中,裘千仞即慈恩的肉体才真的死去。据一灯大师说,他和慈恩一直在湖南隐居,因听到蒙古大军要南攻大理的消息,慈恩出去打探消息,遇到金轮法王被打成重伤,导致生命垂危。在死之前,裘千仞最大的心愿是见到瑛姑,得到她的宽恕,“便可安心而逝”。在杨过的仗义相帮之下,成全了瑛姑与周伯通重聚的心愿,裘千仞在死之前获得了瑛姑与周伯通的饶恕,欣然辞世。读者想必也和杨过一样,见“这一位以铁掌帮轻功驰名江湖的一代武学大师,终于默默归于黄土,心中不胜感慨”。
裘千仞死了,却留下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启迪世人。如此写裘千仞之死,要比写成裘千仞被人直接杀死或当年畏罪自杀更有深度。金庸先生借助裘千仞这一角色,艰难地探索着一个恶人的悔改从善之路,除了一灯大师十年孜孜不倦的佛心教诲,裘千仞的幡然醒悟还得力于杨过类似行为艺术的点化以及黄蓉正确的心理治疗方式,种种机缘汇总起来,真的是相当不容易。
或许,在作者心中,与其写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恶人罪有应得的案例大快人心,不如多个恶人向善终能洗心革面的故事更能弘扬正义,给尘世带来光明。引导恶转化为善,要比单纯的惩恶更具力度,从而彰显出《神雕侠侣》一书中一再强调的“过而改之,善莫大焉”这一观念的积极意义。
高英写于2019年4月30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