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伟人、圣人、祖师、将帅系列谈(之十六)
河南人在三国政权及其名人中的中的比重。
三国时期,是各种势力展示、表演、混争的时代,因此涌现的名人比较多。而名人最集中的地方是河南及其周边地区。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刘备、曹操、孙权、袁绍以及后来建立政权的西晋司马王朝。
一、在曹魏政权中配享“太庙”的26功臣中,河南有7个。
古时候表彰、追思功臣的一惯例,是去世后“配享太庙”,这是古代功臣最大荣耀。“曹魏太庙”是先后分5批进入的。第一批3人: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程昱。第二批20人:大司马曹真、大司马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后将军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第三批1人:尚书令荀攸。第四批:太傅司马懿。第五批:军祭酒郭嘉。
在上述26位配享太庙的人中, 曹操的家族成员与老乡最多,有8人,即:夏侯惇、曹仁、程昱、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渊。第二多的是7位河南人,即:陈群、钟繇、乐进、文聘、典韦、荀攸、司马懿、郭嘉。在本应进入太庙而没能进入的3人中,荀彧也是河南人。
在曹魏政权中功勋卓著、本应该进入太庙而没能进入的有3个人:首要的是“第一谋臣”荀彧,因为其反对曹操加官进爵和对曹氏封王封公,而说他对魏国不忠“”,未能进入太庙。
曹魏政权中的大拿陈群
二、还有起关键作用的几个河南人。
1.曹操靠着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韂兹(卫臻,其父卫兹,卫兹子。《三国演义》中误记为卫弘)资助起兵。
《世说新语》:“陈留孝廉韂(chàn)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觽有五千人。”觽,音xī ,喻“争斗”。由此可知,河南人资助曹操的财物,可供5000人打仗之用。韂兹为曹操立的又一功劳是,他配合曹操率部在孟津一带追杀生乱的董卓。因韂兹劳苦功高,被曹操封为关内侯。
2.韩浩的建议,保证了此处军队的战斗力。
韩浩是河内郡(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作为曹操麾下猛将,他在曹魏政权中有两大功劳:一是在河南孟津一带追杀生乱的董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韩浩聚徒众护县。河内太守王匡征召韩浩为从事,领兵在盟津拒抗董卓。董卓执其舅杜阳招引韩浩,韩浩不从,因而知名。袁术任命韩浩为骑都尉。后夏侯惇奇其才,使韩浩领兵跟从征伐。韩浩因忠勇而闻名,成为曹操的心腹将领,被委以执掌禁军的重责。在追杀董卓时立有大功。二是建议“始兴屯田”。在时乱乏粮,“民人相食(人吃人)”,袁绍军队缺粮饥馑之时,韩浩建议“急农救荒”,“始兴屯田“”,曹操采纳建议,升任韩浩为护军。随军攻克柳城,改任中护军,置长史、司马,封万岁亭侯。从破张鲁,议者欲留韩浩镇守汉中,都督诸军。曹操不舍韩浩,带他回到都城。在袁绍军队缺粮饥馑之时,曹操的部队衣食无忧,保障了旺盛的战斗了。韩浩死后,曹操怀念其功,将其养子韩荣继嗣爵位。。
3.许昌人辛毗帮曹操拖死诸葛亮。辛毗是禹州(今属许昌)名士。辛毗和哥哥一起最初在袁绍旗下。曹操早就听说辛毗很有才,便以魏王的名义收买他,但是辛毗已经投靠了袁绍,不能不忠不信,没有答应。袁绍死后,袁绍长子打不过二弟,就让辛毗前去请曹操帮衬自己。辛毗一到,曹操喜出望外地没有放他回去。此时的辛毗早已对袁氏兄弟内讧失望了,就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劳。曹操攻打邺城时,辛毗冲冲锋在前。袁绍的长子无奈地命人把还在他手里的辛毗哥哥全家血洗以尽。辛毗的这一举动让曹操非常感动,便任命辛毗为侍中,陪伴左右。曹操晚年时,辛毗力助曹丕继位,曹丕对他更是言听计从。曹丕儿子曹睿上台,虽然没有重用辛毗,但也欣赏他的忠勇和才能。转眼间到了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和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两岸。诸葛亮求战心切,司马懿却闭门不战。面对蜀军屡次挑衅,魏军好多将领坐不住了。在司马懿未能震慑魏军的关头,曹睿果断任命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并让他持节掌有生杀大权。辛毗不孚众望,凭着倔劲往军营门口一站:“敢迈出军门一步者,杀无赦”!他一站就是仨月,蜀军活活拖死了诸葛亮。
4.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与山东人程昱一起,劝服曹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立魏为王。
5.鲜为人知的是,曹操“志大才卓”与有“管鲍之交”的蔡邕有关。蔡邕,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其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任议郎等职。董卓掌权时,强令三日之内连升三级,任侍中。董卓被诛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死于狱中。殊不知,蔡邕与曹操(小蔡20多岁)是忘年交,曹操尊蔡为老师,时常吃住其家习文弄墨。蔡死后,曹操痛苦不已。念及蔡无子,唯一女儿蔡琰第一任丈夫卫仲道结婚一年即死,现又流居边塞,特指令周近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前去南匈奴向左贤王赎回已有二子的蔡文姬。回来后又给她与屯田都尉董祀撮合成婚。曹操与蔡文姬相见时还问及蔡邕的4000册典籍,蔡文姬答曰:“失于战乱”,曹操曰“惜哉!”蔡文姬又道:“吾可背诵400篇。”可见,他们关系之铁。故有书载:“谁是蔡邕琴酒客,曹公怀旧嫁文姬(嫁:出嫁)”。曹丕在《蔡伯喈女赋》也曰:“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交’。”
曹操忘年交蔡邕墓
才华横溢之文坛大家蔡邕的草书
书法大师蔡邕的隶书
三、在曹魏政权中独霸朝纲的司马家族是河南人。
司马家族为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曹魏政权中司马家族之人有:司马防(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司马懿为其次子)、司马懿(辅佐曹魏4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自曹芳起以后各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曹魏政权中独霸朝政,可以废张皇后与曹芳、将曹奂和曹髦二帝立了又废,司马师、司马昭还称王)、司马孚(曹魏及西晋时重臣,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望(曹魏时将领,西晋宗室重臣,安平献王司马孚次子)、司马师(曹魏权臣、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司马昭(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宣帝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胄(晋宣帝司马懿第五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司马衷(司马炎次子,第二任皇帝,人称“白痴”,“八王之乱”祸首)、司马朗(司马“八达”之一。曹魏丞相主簿)、司马遗(司马朗子,昌武亭侯)、司马洪(司马朗遗子,昌武亭侯)、司马芝(曹魏大司农)、司马岐(司马芝子,陈留相)、司马肇(司马岐子)。司马徽: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一说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徐庶,徐庶后来推荐的诸葛亮,并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一说是司马懿的叔父,为误(二人故里相距150公里)。
曹魏政权的顶梁柱、西晋政权的奠基人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