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燥的,怎么会''秋伤于湿,冬生咳嗽''?黄贵生老师解惑
针灸的经典是《灵枢经》。
有人说要把她的工资给我,让我给她讲内经,这个可是个不讨好的工作。读内经是一辈子的事情,她一辈子读不懂,我要陪她读一辈子,那怎么行。
读内经要把自己的思维回归到古人观察自然的思维里去,才有可能读懂,而不是去抠一字一句的意思。人与自然没有什么两样,内经里讲人,讲啊讲啊,然后就转移到树木里去了。
比如说这一段终始篇,看起来讲的是天地四季的变化,讲了春夏,讲了秋冬,你不要以为他就在讲气候,其实他在给你讲人体的阴阳气,怎么去调和,怎么补泄。
现在是春天了,春天的阴气少,阳气多,怎么去补怎么去泄呢?
人的一辈子,其实也就是一个春夏秋冬。
小孩的时候是春天,青年的时候是夏天,中年是秋天,老年是冬天了。
所以到了素问,一开始就讲这个问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这一段,比较好说明终始篇里的另外一句'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
终与始一开始就要我们补泄有时,要注意四季的变化,到了素问就开始详细说明了。
秋本来是燥的,怎么会伤于湿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奇怪的。有的人理解不了这一句,然后就说可能是内经年代已久了,抄书的人抄错了,等等,这是不对的。
其实我们拿这两句对比一下,就很容易明白了。
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灵枢经》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素问》
秋天开始凉了,树叶开始枯萎下落,树木的阳气开始回归树根,跑土里去了。大凡在家里头种过花树的人,都会知道,到了秋冬的时候,是不可以往花树浇太多水的。如果秋冬的时候往花树浇太多的水,花树就会伤着的,这个就是秋伤于湿。人呢,伤于湿之后,寒湿在脾胃,抑制阳气上升,则会产生气逆,发于肺则生咳嗽。所以有的人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咳嗽,是因为在秋天的时候,伤于湿了,寒湿留在脾胃,冬天就要咳嗽了。
感恩黄老师的分享!
注:黄贵生老师是古派巨灵针灸唯一传承人,在欧洲行医三十多年,拥有三家诊所。黄老师出生于古中医世家,是宫廷御医黄元御的后人。黄老师曾经走遍祖国各地,世界各地搜寻古派针灸余脉,终成一家。黄老师希望将流失海外的古中医传承带回祖国来造福更多的人!
黄贵生老师欧洲诊所外景
黄贵生老师欧洲传播古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