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请远离那些,在公共场合非常拘束的人
你会不会格外在乎自己在公共场合中的行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中,都会隐藏真实的自我,做出与以往不同的行为。
因为他们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声音存在:这样做在他人眼中一定很傻,别人一定会注意到自己。
正因如此,有些人不敢上台讲话,害怕说错话引得他人不满;有的人害怕独处,认为自己一个人行走在街道上,定会吸引旁人异样的眼光。
甚至有的人因为太害怕他人的看法,而患上社交恐惧症,无端恐惧外界的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了逃避,产生了各种回避行为。
“自我审查”机制
其实,这样不合理的行为都源自你内心的“自我审查”机制,即内心拥有一个想法想要表达出来时,因为自己隶属于特殊环境,会将行为思想先在头脑中过一遍,想象会产生的后果。
在这样的多次往返审查下,你会变得更加拘谨,原本再想说的话也会咽回肚子里,你害怕破坏自己的社会形象,为了维护那层形象,会变得小心又谨慎。
自我审查不一定只有不好的一面,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三思而后行,的确会帮助个体减少很多冲动情境下犯下的错误。
但过度自我审查会给个体带来畏惧外界环境的心理,最后丢失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使那些原本不会注意到你的外人,反而开始变得注意你。
大部分人在陌生的环境中都会调动警惕意识,这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相反,在陌生环境中适应太好的人,往往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我们应该正确审视自己的行为,由于个体的性格差异,有的人天生敏感多疑,所以免不了将思维延展到很宽阔的地域。
无法确立自我价值
我们不仅有自我意识,还夹杂着公众意识,即将自己放在大环境中思考问题。社会道德和规则的制约,让人们克制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达成社会赋予的角色。
可若是在特定环境中特别在意自己的行为,那就是你对自己的审查太过苛刻了。
一方面,你对自己的掌握度并不是太高,内心因为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而没有建立良性的自我,无法确立自我价值,只能通过外界去寻找价值所在。
你害怕自己成为焦点,因为你会有一种羞耻的裸露感,将害羞的内心公之于众。在这样的思想带动下,你会感到呼吸困难,无法在公众场合讲话,害怕他人伤害自己。
因此,你是极其不自信的,害怕自己被他人看到,不想成为讨论的焦点。
实际上,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人们会将有限的精力放到那些真正想要关注的事上,很少有人会揪着一个行为不放。
有时候,不自在感都是“自我审查”带来的不良后果,当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他人根本不会在意与自己无关的事。
不要将他人的话语当成判断自己的标准,他人的意见永远只具有参考性,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如果你真为了他人的评价而活,那该有多累。
并且,不仅自己活得很累,还会将这种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过于在意细枝末节,也容易导致亲密关系出现间隙,因此从心理层面看,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建议远离他们。
当处于公众场所无法真实做自己时,你需要意识到这是“自我审查”在作祟,让自己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公众场所的人或事。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Rawlins, W. K. (1992). Friendship matters: Communication, dialectics, and the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