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免疫针PD1的K药正式登陆中国

继六月批准抗癌神针PD1的O药上市后,今天,PD1的K药又批准在中国大陆上市了。

中央加快抗癌药引进和研发,加大抗癌药降价力度,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中国药监局高效提速,对抗癌新药大开绿灯。O药获批仅过了一个月,K药也来了!

免疫检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催眠作用,一定程度恢复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扑杀作用,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PD1是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中的代表药物,因一旦起效,作用比化疗和靶向药更加持久而出名,甚至不少癌症在其(或联合)作用下,实现临床治愈,被称为抗癌神针。

国外已经上市多年且在抗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PD1有两种,K药和O药。今天批准的是K药,癌友圈中早已人尽皆知,中文名叫“帕博利珠单抗”,英文商品名是Keytruda,被民间称为K药。

同样,2018年6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英文名:Nivolumab)进口注册申请,这一药物在美国的商品名叫Opdivo,就是我们俗称的O药。

K药与O药作用机理非常类似,都属于PD-1抑制剂。目前在中国,O药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且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

本次K药获批上市,针对的是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从递交申请到获批时间不到半年,创下了中国进口抗癌生物制剂最快审批记录。原因除了上述中国国内的加快抗癌药物引进和研发的政策大背景外,K药在全球的卓越表现,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前总统卡特,90岁高龄查出黑色素瘤,且肝转移和脑转移,无法化疗,选用K药配合放疗的组合疗法,肿瘤完全消失。广告效应,全球知晓。黑色素瘤转移率极高,且一旦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仅5%左右。最早入组免疫针K药的患者有不少已经存活超过10年。

K药虽然只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且中国的黑色素瘤患者,每年新确诊患者只有不到1万人,属于罕见肿瘤类型,但仍然引发抗癌界的兴奋,原因是K药的潜力很大。从无到有,很难,扩展适应症范围,不难。

从国外获批适应症来看,K药是目前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最广泛的免疫药物,已在80多个国家获批使用,覆盖了9个瘤种的12个以上适应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宫颈癌,胃癌,B细胞淋巴瘤等等。

2017年5月美国FDA破天荒宣布:批准PD-1抗体的K药用于一切癌症,只要患者的肿瘤确定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肿瘤。

这是FDA首次批准不以肿瘤部位为参考,仅依靠生物标志物来进行的治疗方案,而且是成人和儿童都可以使用,这就让K药成为了广谱抗癌药。

全世界首次出现按分子特点而不是发病部位批准了一个抗肿瘤药。无论肿瘤在什么器官,只要属于MSI-H亚型,都可以使用K药。

最简单的测定办法,就是拿肿瘤组织样品做免疫染色,检查四种蛋白的表达(MLH1, MSH2,MSH6, PMS2),如果有一个是阴性,就认为是MSI-H亚型。

PD1虽然被称为抗癌神针,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单药有效率很不高。也即,所有癌症中,能达到MSI-H指标的肿瘤占比并不高。除了霍奇金淋巴瘤等极少数种类外,平均有效率只有二三成左右,极少数特殊肿瘤类型,有效率百分比更是只有个位数。

为了提升PD1的有效率,全世界数千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多数都是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治疗。

PD1联合增敏剂,是抗癌最前沿也是最有希望的努力方向,增敏剂可以是小分子靶向药,也可以是大分子靶向药,或者其他抗体,包括PD1兄弟,可以是免疫细胞,或个性化肿瘤疫苗。

K药联合小分子靶向药,如乐伐替尼,在多种肿瘤中显英雄。K药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总缓解率是单用化疗的两倍以上,而且显著提高了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让死亡风险降低了50%左右。

中国癌症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美国,除了靶向药缺乏,癌症类型不同,中国特别高发的胃癌、肝癌、肺癌和食管癌等,整体治疗效果不佳,基本在靠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手段。

免疫疗法,引入进来后,从此适应症必将越拓越广,虽然欧美已经在进行下一步的探求:联合治疗提高有效率。

 

引进试用,适用拓展、压价采购、纳入医保,四步曲外,众多的国产PD1也在等待上市审批。预计也很快了,将从价格方面冲击进口的O药和K药。

(0)

相关推荐